投研早报丨数据垄断终结者:zkTLS 如何让个人数据成为可定价的链上资产/去中心化幻象破灭?Hyperliquid 危机背后的治理真相/Pendle 2025:打造去中心化固定收益市场基础设施
ChainFeeds Newsletter 每日精选 Web3 深度投研「简报」+ AI 驱动的热点新闻榜单,帮你做出聪明决策
📢 ChainBuzz 热点新闻 |2025.4.2
🔥TRUMP 将于 4 月 18 日解锁 4000 万枚代币,约合 4.132 亿美元
🔥Circle 递交 S-1 文件,拟以代码 CRCL 在纽交所上市
🔥数据:Coinbase 获得 Circle 的 USDC 储备剩余收入的 50% 份额
🔥GameStop 已完成 13 亿美元可转换票据发行,即将购入比特币
🔥Backpack 正式完成对 FTX EU 的收购,将开启资金返还
👨💻 ChainFeeds 投研简报 |2024.4.1
1️⃣ 研究|数据垄断终结者:zkTLS 如何让个人数据成为可定价的链上资产?
2️⃣ 观点|Coinbase 联创:为什么说解锁链上利息可以实现多方共赢?
3️⃣ 观点|去中心化幻象破灭?Hyperliquid 危机背后的治理真相
4️⃣ 项目解读|Four.meme 流动性池调整:转向 PancakeSwap V2,销毁新代币 LP
5️⃣ 项目解读|Pendle 2025:打造去中心化固定收益市场基础设施
每日精选的加密信息由 ChainFeeds 团队与 AI 共同编写,我们已将内部的信息流工具优化并开放给所有读者及 Web3 行业者使用,测试链接 👇
🌞 Web3 行研早报来自:Web3 行业必读深度资讯「简报」平台|chainfeeds.xyz
🤖️ Web3 热点榜单来自:AI 驱动的 Web3 热点新闻自动聚合工具|chainbuzz.xyz
1️⃣ IOSG 周报|数据垄断终结者:zkTLS 如何让个人数据成为可定价的链上资产?
导读:尽管 Web3 已经构建了强大的工具和基础设施,但普通互联网用户仍然生活在 Web2 中。
IOSG Ventures:我们经常在网上互动 —— 通过银行、社交媒体、流媒体平台、政府门户网站。但所有这些都发生在严格控制的生态系统中。我们的数字身份分散在各个平台上,每个平台都掌握着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里有银行对账单,那里有护照扫描件,还有 LinkedIn 上的工作经历。这种碎片化带来了两个根本问题:数据孤岛和所有权缺失。这些问题体现在我们每天面临的摩擦中。想要证明您的收入?您可能需要交出完整的银行对账单。需要验证您的地址?准备好上传整个水电费账单。这些系统假设完全透明是建立信任的唯一方式,因为没有选择性、可验证披露的基础设施。Web3 承诺赋予用户控制权,但到目前为止,它在这方面还没有兑现承诺 —— 至少对于日常的、源自 Web2 的数据来说是这样。
这是真正的瓶颈:使 Web3 应用程序能够利用我们已经生成的数据 —— 同时不损害用户隐私或引入新的可信中介。有两个关键挑战:可验证性及隐私。Chainlink 和其他预言机提供商已经解决了部分可验证性问题,特别是对于公共数据,如资产价格或天气状况。但个人、用户特定的数据 —— 如财务记录、资格、身份凭证 —— 需要不同的方法。这些数据点存在于登录后、加密通道内,它们的设计初衷并不是被提取或共享。这就是 zkTLS 的用武之地。
大多数互联网运行在 TLS(传输层安全协议)上 —— 这是为 HTTPS 提供支持的加密协议。它保护了大约 95% 的网页流量。当您访问一个网站时,TLS 确保您的通信是加密的,并且不会被篡改。zkTLS(零知识 TLS)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些全新的功能:它允许用户从 Web2 数据流中提取并证明特定事实,而无需揭示完整内容,也无需信任第三方。这解锁了两个关键能力:链上可验证性及选择性披露。它是如何工作的?简单来说:它捕获用户与网站之间的加密 TLS 会话。它生成一个零知识证明,证明某个特定声明(例如某个值出现在响应中)。然后可以在链上验证该证明 —— 无需信任且私密。这避免了将数据暴露给第三方或信任集中式服务器来证明数据的需要。相反,信任被嵌入到加密证明本身中。这不仅仅是理论。zkTLS 的实现已经在消费者和 DeFi 用例中进行了测试和部署,预示着可验证的 Web2 数据将成为 Web3 应用程序的默认输入。(来源 )
2️⃣ 【英文】Coinbase 联创:为什么说解锁链上利息可以实现多方共赢?
导读:美国稳定币立法应允许消费者从稳定币中赚取利息。政府不应偏袒任何一个行业。银行与加密公司都应被允许,并受到激励,将利息返还给用户。这才符合自由市场的原则。
Brian Armstrong:稳定币已经通过数字化美元(或其他法币)实现了产品市场匹配,但我们还没有解锁真正让普通人和美国经济受益的关键一环:链上利息。像 USDC 这样的稳定币是 1:1 有美元储备支持的。发行方通常将这些储备投资于低风险的短期美国国债等工具。这些资产所产生的利息,大多被发行方自己保留。而链上利息指的是 —— 让稳定币作为支付工具的同时,将这些储备利息直接分发给持有者,本质上就是一个具备收益功能的数字支票账户。
为什么开放链上利息是一场多方共赢:
1)美国消费者获益最大:当前,消费者的实际收益率极低。2024 年平均联邦基金利率为 4.75%,而普通储蓄账户的利率仅为 0.41%(甚至很多只有 0.01%)。在 3% 的通胀下,消费者的购买力每年实际损失约 2.5%,而这主要归咎于中间环节的吃利差。链上利息的意义在于:直接打通用户与市场利率之间的通道,让普通人也能公平地获得真实收益。与其把钱存在 0.01% 的储蓄账户,不如用稳定币获得 4%+ 的真实利率。
2)全球数十亿人有机会接入可生息的美元:全球仍有数十亿人无法接入银行体系,更无法稳定接触美元。他们的储蓄常因本地货币波动而贬值。具备利息的美元稳定币能把他们带入一个透明、全球、无需分行的金融体系 —— 只需一部手机和互联网,无需拜访银行、无高额汇款或透支费用,人人都有平等的金融接入权。
3)美国经济也将因此受益:目前,稳定币发行方已是美国国债的主要持有者之一,甚至超过了多数国家。随着稳定币全球化传播,其持仓规模有望成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者之一。这意味着:稳定币正在将全球资金引流回美国国债体系,强化美元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还做不到?技术早就准备好了,但法律还没跟上。当前,稳定币并不享有与传统储蓄账户相同的豁免地位。根据现行证券法,如果稳定币发行方想向用户支付利息,需面临复杂的合规披露义务与税务影响。也就是说,稳定币本应像储蓄账户一样支付利息,却被证券法规限制住了。美国正在经历加密友好的政策窗口期,立法机构正积极推动新的稳定币法规。我们面前有两个选择:打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让所有合规稳定币都能像储蓄账户一样,将利息直接返还给消费者。或者 继续保护一个已经过时的体系 —— 这个体系让普通人只能拿 0.01% 的利息,而中间商却拿走了几乎全部的收益。【原文为英文】( 来源 )
3️⃣ 【英文】去中心化幻象破灭?Hyperliquid 危机背后的治理真相
导读:当交易所通过上币互相开战,验证者比你说出「去中心化」三个字还快就能改写价格,我们到底是在惩恶扬善,还是只是在掩盖糟糕的风控管理。
rekt:Hyperliquid 的风险漏洞早在之前就被指出:即便他们号称已扩展至 16 个验证节点,但安全系统并无本质变化。这场危机的起点,是一个交易员蓄意制造清算事件,将 Hyperliquid 的清算引擎变成了一个引爆装置:标的是市值仅 2000 万美元的冷门币种 $JELLY;策略是先开 600 万美元空单,同时跨链囤积现货;然后自己拉盘,推动现货暴涨,强平自己空单。清算引擎自动将空头头寸转移给 HLP(流动性池),后者立刻遭遇资金血崩,面临千万美元级别亏损。这一切,迫使 Hyperliquid 启动紧急按钮:由验证者投票将 $JELLY 永续合约强制下架,系统以 $0.0095 的价格进行结算(而当时市场价在 $0.50 左右),瞬间将潜在亏损转为 70 万美元的利润。
用户开始追问:你们号称去中心化,结果遇事一键改价,是不是早就藏着中控权限?答案很简单:是的 Hyperliquid 的验证者中,81% 的投票权掌握在基金会节点手中。ValiaDAO 虽然自称独立节点,却在第一时间表态:我们投票支持下架 $JELLY。没有过程解释,没有价格计算依据,只有一致点击通过的沉默按钮。用户 Lucas 提出关键问题:这些权限一直存在?还是你们临时加的?没人回应,但沉默就是答案。更讽刺的是,Hyperliquid 宣布将赔偿持有 $JELLY 多单的用户,按 $0.037555 结算 —— 比市场实际价格都好,当然,不包括那些被列入黑名单的人。
而就在 Hyperliquid 灾难发生之时,Binance 与 OKX 几乎刚好上线了 $JELLY 合约。ZachXBT 追踪链上资金发现,两名操纵者的账户在行动前不久刚从 Binance 获得资金。这难道只是巧合?还是精准的市场猎杀?有用户甚至指出,Binance 联创 Yi He 疑似在回应一条是否安排上 $JELLY 请求时回复:好的,收到。另一边,Bitget CEO Gracy Chen 也毫不客气,直言 Hyperliquid 处理事件方式极其不成熟、不专业。当交易所成为战场,DEX 成为武器,用户只是火拼中的路人。正如 Wazz 所说:两个交易所联手在街上公然锤爆另一个交易所,而你还以为这不是 PvP?
Hyperliquid 面对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治理信用危机:骗用户说这是共识机制,实际是基金会说了算;骗用户说自己是 DeFi,实际可以一键改价、一键下架;骗用户说风险模型健全,实际是根本没有处理流动性危机的机制。结局就是,持币用户看着钱包缩水,团队做个我们会改进的 PR 贴试图收场。但真相已经被写在链上了。这不仅是 Hyperliquid 的故事 —— 它揭示了一个核心问题:DeFi 是否只是一场中心化用区块链包装的秀?当所有重大决定都可以在 Discord 消息还没发完时就拍板,所谓去中心化只是营销手段,真正的主权,还是集中在几个冷静点击是的人手中。【原文为英文】( 来源 )
4️⃣ Four.meme 流动性池调整:转向 PancakeSwap V2,销毁新代币 LP
导读:社区对新的迁移政策似乎并不买单,部分老版本 Meme 币市值暴跌。
Odaily:Four.meme 的池子迁移可能并非突发之举,而是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考量。首先,PancakeSwap V3 引入了非同质化流动性(NFT Positions)和集中流动性等新特性,允许流动性提供者在特定价格范围内提供资金,并将这些流动性以 NFT 的形式锁定。这种机制的优点是提高了资本效率,因为资金只集中在高交易活跃的价格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技术复杂性。此外,市场反馈显示,PancakeSwap V3 的池子迁移过程中和迁移后经常出现价格波动和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另外,公告提到的所有新代币的 LP 将在上线后销毁表明,Four.meme 旨在简化技术栈,减少因复杂机制引发的安全隐患和操作难度。而销毁新代币 LP 中未分配的 Meme 币部分,则是优化流动性管理和增强市场稳定性的尝试,旨在减少流通供给,支持新 Meme 币的市场表现。
Four.meme 的流动性池更新带来了几项具体变化,具体如下:
1)从 V3 切换到 V2:所有新创建的 Meme 币流动性池将直接使用 PancakeSwap V2 协议,告别之前依赖的 V3。V2 采用传统的 AMM 模型,流动性池由代币和 WBNB 组成,价格由市场供需动态决定,相较于 V3 的复杂 LP 锁定机制(涉及价格范围和 NFT)更为直观和稳定。
2)新代币 LP 销毁:根据公告,所有新发射的代币流动性池(LP)将在上线后直接销毁部分未分配的 Meme 币。这一变化旨在减少流通供给,优化流动性管理和市场稳定性。例如,如果一个 Meme 币的 20% 流动性未分配,Four.meme 会在迁移到 PancakeSwap 后销毁这些代币,以增强剩余代币的稀缺性。
3)老池子的处理:对于已存在于 V3 池子的老 Meme 币,Four.meme 计划逐步迁移至 V2,但具体时间表和操作方式尚未明确。用户可能需要申请转移流动性,这可能会涉及额外的手续费或风险。
4)安全改进:Four.meme 承诺在迁移过程中加强智能合约的安全性,包括与安全审计公司合作,修复此前暴露的漏洞(如 2025 年 2 月 11 日攻击中暴露的价格验证问题和闪电贷攻击)。此外,平台计划引入时间锁(Timelock)机制,确保重大代码更新经过社区审查,以提升透明度和可靠性。
支持者认为,这是一项必要的改革。一些用户表示,切换到 V2 能降低技术复杂性,减少安全风险,而销毁新代币 LP 的部分未分配 Meme 币有助于稳定市场和提升价值。并且,Four.meme 对市场反馈的重视显示出其改进的诚意,也有助于巩固其在 BNB Chain 生态中的地位。然而,反对的声音同样强烈,另一部分用户表达了担忧。他们认为,政策变化过于突然,尤其是老 Meme 币的迁移计划不明晰,可能导致价格下跌和流动性丧失。例如,像 muppets(木偶)这样的 Meme 币在政策宣布后市值从 2000 万美元骤降至 400 万美元,引发了抛售潮。一些用户质疑 Four.meme 的透明度,担心新机制是否会再次暴露安全漏洞,甚至担心销毁未分配 Meme 币会影响早期投资者的利益。( 来源)
5️⃣ 【英文长推】Pendle 2025:打造去中心化固定收益市场基础设施
导读:随着稳定币市场的持续扩张和资产代币化的加速发展,Pendle 有望成为新一轮资产发行潮中不可或缺的链上固定收益基础层。近期的市场表现也反映出市场对其产品价值与长期前景的双重认可。
0xDíaz:Pendle 2025 路线图中的一项关键举措是推出合规型 Citadel 架构,专为机构资本设计,旨在搭建一个桥梁,将链上的固定收益产品以结构化、可监管的方式引入传统金融市场。这项计划的核心在于,与诸如 Ethena 等协议合作,设立由受监管的投资管理机构运营的隔离型 SPV(特殊目的载体),从而解决机构投资者在合规、托管、执行等方面的痛点。目前全球固定收益市场规模超过 100 万亿美元,哪怕仅有极少比例向链上迁移,也意味着数十亿乃至百亿美元级别的潜在流动性注入。根据 2024 年 EY-Parthenon 的调查,94% 的机构投资者看好数字资产的长期价值,超过一半计划增加配置比例。而 McKinsey 预计,到 2030 年,代币化市场总规模将达 2–4 万亿美元。虽然 Pendle 本身并不负责资产代币化,但在这条链上价值捕捉路径中,Pendle 担任了价格发现、收益分拆和二级流动性核心角色,在 T-bills(国库券)、稳定币等资产的结构化处理中不可或缺。
Pendle 另一项战略性扩展,是即将上线的子平台 Boros,这是一个专注于永续合约资金费率固定化交易的新垂直市场。虽然 Pendle V2 已在现货收益分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永续市场才是加密最庞大且尚未被结构化解决的收益来源之一:据统计,全球永续合约市场的持仓总额超过 1500 亿美元,日交易额突破 2000 亿美元。Boros 的出现,意味着 Pendle 不再仅是一个 DeFi 收益平台,而是正向 链上版的利率交易台(如 CME 或 J.P. Morgan 的角色)演进。它将为诸如 Ethena 这类对稳定收益有强需求的协议提供基础工具,例如对冲资金率波动、设定固定利差、开展 carry trade 策略等,帮助大规模资产管理方建立稳定的收益结构。更关键的是,目前无论在 DeFi 还是 CeFi 中,都缺乏有效、可扩展的资金率对冲工具。Boros 的推出,使 Pendle 成为全球第一个系统化提供永续利率固定化交易的平台,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未来,随着该赛道流动性和用户教育的提升,Boros 有望大幅拓展 Pendle 的市场占有率,吸引全新的用户群体,进一步巩固其作为 DeFi 固定收益基础设施的地位。
Pendle 的治理代币 PENDLE 是其生态运转的核心,不仅用于协议治理,还通过 vePENDLE(投票锁仓模型)设计,实现代币锁仓、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的一体化。用户可将 PENDLE 锁定最多两年,获得对应数量的 vePENDLE,锁仓越久、金额越大,vePENDLE 权重越高。该机制有助于降低流通盘压力,提升价格稳定性,并有效绑定长期用户与协议的增长收益。在 2024 年,vePENDLE 的年化收益率高达 40%,且仅 12 月就有价值 610 万美元的空投发放给锁仓用户。目前 Pendle 所有协议收入——包括 YT 收益的 3% 手续费、交易对流动性池的 10-30bps 交易费、已到期但未赎回 PT 的收益等——100% 分配给 vePENDLE 持有者。虽然当前尚未设置国库积累模型,但团队表示未来可能会在保持激励的同时,引入部分收入储备机制。【原文为英文】(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