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早报丨一个世界计算机的十年之痒/加密货币储备经济模型大解构/从公平发行到注意力资本:Web3 AI 市场格局的快速演变
ChainFeeds Newsletter 每日精选 Web3 深度投研「简报」+ AI 驱动的热点新闻榜单,帮你做出聪明决策
📢 ChainBuzz 热点新闻 |2025.7.30
🔥 香港金管局:可申请一揽子法币挂钩稳定币,首个牌照或于明年初发出
🔥 以太坊十周年火炬纪念 NFT 免费铸造现已开放
🔥 Strategy 买入总价 24.6 亿美元的比特币,比特币总持仓达 628791 枚
🔥 Linea 空投总代币供应量的 9%,已完成快照和女巫过滤
🔥 Kraken 正寻求以 150 亿美元的估值筹集约 5 亿美元资金
👨💻 ChainFeeds 投研简报 |2024.7.29
1️⃣ 以太坊|一个世界计算机的十年之痒
2️⃣ 市场|2025 下半年加密市场宏观展望:政策、美元与市场新风向
3️⃣ 研究|加密货币储备经济模型大解构
4️⃣ AI|从公平发行到注意力资本:Web3 AI 市场格局的快速演变
5️⃣ 比特币|比特币生态再度火热,有哪 4 条战线需要关注?
每日精选的加密信息由 ChainFeeds 团队与 AI 共同编写,我们已将内部的信息流工具优化并开放给所有读者及 Web3 行业者使用,测试链接 👇
🌞 Web3 行研早报来自:Web3 行业必读深度资讯「简报」平台|chainfeeds.xyz
🤖️ Web3 热点榜单来自:AI 驱动的 Web3 热点新闻自动聚合工具|chainbuzz.xyz
1️⃣ 一个世界计算机的十年之痒
导读:十年前,它以一纸白皮书点燃了去中心化的想象。十年后,它依然是加密世界的核心,却不再是唯一的舞台。
Foresight News:以太坊在当时只有不到一百名开发者。它第一次将智能合约嵌入区块链,提供了图灵完备的舞台,让区块链不再只是记账工具,而是一台可以运行程序的世界级公共计算机。很快,这台新生的世界计算机经历了严峻考验。2016 年 6 月,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The DAO」发生重大安全事件,黑客利用智能合约漏洞卷走约 5000 万~6000 万美元的以太币。社区围绕是否「回滚历史」展开激烈讨论,最终选择硬分叉,救回资产,也由此分裂出另一条链 —— 以太坊经典(Ethereum Classic)。这一事件让世界计算机的治理问题被首次摆上台面:要坚持不可篡改,还是要修正错误以保护用户?2017 年至 2018 年的 ICO 浪潮将以太坊推上高潮,无数项目通过以太坊发行代币,募资总额数十亿美元,推动 ETH 价格一度飙升。但随之而来的泡沫破裂使以太坊进入低谷,ETH 价格在 2018 年底较高点跌去逾九成,网络拥堵和高额手续费饱受诟病。那一时期,CryptoKitties 的火爆甚至让主网拥堵到几乎停摆,这台世界计算机第一次暴露出算力不足的局限。
以太坊近年来拥抱的 Rollup 中心路线在缓解主链压力的同时,也使大量交易和价值停留在二层网络上,未能回流主网。渣打银行在 2025 年初的一份报告中直言,二层网络的兴起让以太坊主链的价值捕获遭到侵蚀。该报告估算,光是 Coinbase 推出的 Base 这一条领先的以太坊二层,就「拿走」 了约 500 亿美元的以太坊生态市值。原本可能在主网上进行的交易和应用转移到了成本更低的 L2,主网的交易费收入和链上活动随之减少。这一趋势在 Dencun 升级后更加明显,EIP-4844 为 Rollup 大量降低了向主网提交数据的费用,进一步提高了 L2 分担交易的吸引力。近些年 Arbitrum、Optimism 等 Rollup 的日交易笔数多次与甚至超过主链,正验证了「以太坊把交易执行外包出去」 的图景。换言之,世界计算机的零件在外部高效运转,但主机的价值捕获能力被侵蚀。
由于以太坊早期存在性能和费用短板,不少竞争者试图提供更快更廉价的替代方案。比如主打高吞吐的 Solana 吸引着大量开发者,本轮牛市多数新兴项目和 MEME 项目主要就是在布局在 Solana 上;又如在稳定币领域,波场凭借接近零手续费的传输优势,承载了 USDT 等主流稳定币的巨量发行和转账。Tron 链上流通的 USDT 现已超过 800 亿枚,规模上超越以太坊成为最大的稳定币网络,周转交易额也远高于以太坊。这意味着在稳定币这一关键赛道上,以太坊拱手让出了主导地位。不仅如此,BNB Smart Chain 等公链也分食了部分 GameFi、山寨币交易等流量。尽管以太坊依然是 DeFi 协议数量和 TVL 最大的生态,截至 2025 年 7 月约占据全行业 56% 的 DeFi 活动,但不可否认,多链并存格局下,以太坊的相对统治力较巅峰时期已有下降。(来源 )
2️⃣ 2025 下半年加密市场宏观展望:政策、美元与市场新风向
导读:2025 下半年加密市场受关税、美元潮汐等多重因素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IOBC Capital:美元潮汐周期是指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的系统性流出与回流过程。上半年美联储虽然没有降息,但美元指数已经走弱:从年初最高 110 单边下跌至 96.37,呈现明显的「弱美元」状态。美元走弱可能有多方面原因:第一,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抑制了贸易逆差,破坏了美元的环流机制,同时关税壁垒削弱了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引发市场对美元体系稳定性的担忧;第二,财政赤字拖累信用,美债规模的持续走高,美债利率的一再上涨,引发市场对财政可持续性的疑虑加深;第三,石油美元协议到期未再续签,全球央行的美元储备占比从 2000 年的 71% 降至 57.7%,黄金储备占比上升,引发了「去美元化」尝试;此外,市场传闻中「海湖庄园协议」所体现的政策导向可能也扮演了助推角色。
美国《GENIUS 法案》已经于 2025 年 7 月实施,法案规定「不得向持币人付息,但储备利息归发行方所有并须披露用途」。但并没有禁止发行方与用户分享利息收益,比如 Coinbase 的 USDC 年化 12%。禁止向持币人付息这一条限制了「收益型稳定币」的发展,这原本旨在保护美国银行,防止数万亿美元从传统银行存款中流失,因为这些存款支持着对企业和消费者的贷款。美国《CLARITY 法案》明确 SEC 监管证券型代币,CFTC 监管商品型代币(如 BTC、ETH)。引入「成熟区块链系统」(mature blockchain system)的概念,通过认证可实现监管转换 —— 去中心化、源代码开源、基于预设规则自动化运行的区块链项目,通过认证(如提交证明无集中控制的材料)后,将被认定为「成熟」,即可完成从「证券」到「商品」的监管合规进阶,即监管主导权完全归 CFTC,SEC 不再对其行使证券监管权。此外,还对 DeFi 提供部分豁免 —— 如编写代码、运行节点、提供前端界面以及非托管钱包等行为通常不被认定为金融服务,豁免 SEC 监管。只需要遵守反欺诈和反操纵等基础条款。
当 Strategy 以「比特币战略」完成史诗级转型,一场由上市公司主导的加密资产储备革命正席卷资本市场。从 ETH 到 BNB、SOL、XRP、DOGE、HPYE、TRX、LTC、TAO、FET 等十余种主流山寨币成为企业财库新锚点,这种「币股策略」正成今年市场潮流。以微策略的「三重飞轮」简析这种资本炼金术:1)股币共振飞轮:股价相对持仓净值长期溢价(目前 1.61x),构筑低成本融资通道;募资→增持 BTC→推升币价→放大每股含金量→反哺估值,形成螺旋上升闭环。2)股债协同飞轮:零息可转债巧妙转化债务压力,无本金偿还负担,且转股主动权在公司手中;吸引对冲基金套利资本,注入低成本流动性活水。3)币债套利飞轮:以贬值法币债,置换升值加密资产,完成长周期套利布局。( 来源 )
3️⃣ 加密货币储备经济模型大解构
导读:在任何时候都优先选择其他手段,也不愿出售比特币,因为一旦卖币,整个「比特币国库」的故事就会崩塌,市场信仰也将随之动摇。
IOSG Ventures:当一家上市公司将加密资产纳入其资产负债表时,一个核心问题是:他们是如何融资购买这些资产的?传统的方式是依靠主营业务的自由现金流,这在理论上最为稳健,且不会造成股权稀释。但现实中,这种方式几乎不可行。大多数采用加密金库策略的公司本身就缺乏稳定且大规模的现金流,根本无法在不借助外部融资的情况下积累大量 BTC 或 ETH 储备。以 MicroStrategy(MSTR)为例,公司成立于 1989 年,原本是一家商业智能软件企业,其主营业务产品至今仍只能产生有限收入。实际上,MSTR 年度经营现金流为负数,远不足以支撑其数百亿美元规模的比特币投资。这意味着 MicroStrategy 的加密金库战略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资本市场运作之上,而非业务盈利能力。类似的例子还有 SharpLink Gaming(SBET),该公司在 2025 年转型为以太坊金库载体,购买了逾 280,000 枚 ETH(约 8.4 亿美元),其原有的 B2B 游戏业务显然无法支撑这样的收购行为。SBET 依靠的是 PIPE 融资(私募投资公开股票)与公开市场股票发行,而非经营性收入。这些案例表明,加密资产配置更像是一个金融工程问题,而非经营优化决策。
MicroStrategy 是「股权稀释 ≠ 股东受损」的典型反例。自 2020 年以来,MSTR 持续通过股权融资购入比特币,其流通股从不到 1 亿股增长到 2024 年底的 2.24 亿股以上。尽管如此,MSTR 股价的走势却常常跑赢比特币本身。关键原因在于:MSTR 长期处于「市值高于其所持比特币净值」的状态,即 mNAV > 1。这意味着市场愿意为每单位比特币支付溢价,以获得对 MicroStrategy 的敞口。这种溢价反映了市场对公司治理、资本策略以及主动管理能力的信心。当 mNAV > 1 时,公司可以以高于净值的价格发行新股,融资所得再投入比特币,从而增加总持仓。这种模式不仅不会稀释现有股东的权益,反而可能提高每股 BTC 持有量(BTC/share),实现所谓的「反稀释」。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公司不是依赖内部利润增长来扩大资产,而是巧妙利用资本市场杠杆,用别人的钱购买 BTC。当 mNAV < 1 时,这一飞轮机制就会失效,公司若继续发行新股将会稀释 BTC/share,损害现有股东价值。因此,MicroStrategy 的整个模式建立在资本市场的溢价认知和精准时机管理之上,成为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加密资产融资模型。
Saylor 曾明确表示:在 mNAV 低于 1 的情形下,最好的策略不是继续购入比特币,而是回购自家股票。为了筹措资金用于股票回购或继续增持比特币,MicroStrategy 发行了多类优先股(Preferred Stock)工具,其中以 STRF 和 STRK 最具代表性。STRF 是一种不可转换的永久优先股,按 $100 面值每年支付 10% 的固定现金股息。它不参与普通股的上涨,因此被视为一种「固定收益工具」,其价格波动主要由收益率需求和市场供需决定。相比之下,STRK 除了提供 8% 的股息外,还在 MSTR 股价突破 $1,000 时赋予持有者 10:1 的转换权,具备看涨期权的特征。这种结构吸引投资者在上涨时转为股东,在下行时享有固定收益,同时对公司而言,在股价未突破 $1,000 前不会产生稀释效应。这种优先股的设计,使 MicroStrategy 能够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灵活调整融资策略,实现不稀释普通股的前提下继续扩表,维护 BTC/share 的价值,同时提升资产负债表稳健性。这也解释了为何优先股在 MicroStrategy 的资本运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来源 )
4️⃣ 【英文长推】从公平发行到注意力资本:Web3 AI 市场格局的快速演变
导读:公平发行吸引力的下降,加上缺乏优质 AI 产品的现状,导致市场注意力(以及资金流动性)正在集中转向那些拥有中等规模(4000 万–8000 万 FDV)、且已经花费一到两年时间深耕产品、接近可规模化落地阶段的团队。
0xJeff:Web3 AI 项目正在经历快速的范式转变,仅仅一个季度时间,市场的偏好就从以 Virtuals 为代表的公平发行模式,转向了中等流通盘、中等 FDV(完全摊薄估值)的 Attention Capital Market 模式。公平发行曾是行业理想的起点,但实际上,这种模式面临根本性的结构性问题:团队通常在代币发行前缺乏启动资金。大部分团队无法依靠自筹资金维持开发,只能依赖于代币交易带来的手续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这并不能真正解决冷启动问题。典型的路径是:一两个独立开发者自发组织项目,制定路线图,推出一个 demo 激发社区兴趣,紧接着发行代币。代币在初期价格暴涨,直到热度冷却,势能耗尽,项目陷入停滞。唯一可能成功的路径,是团队能用自有资金将产品打磨到 MVP(最小可行产品)阶段,再逐步扩张。但这种情况极为稀少,因此越来越多项目选择早期向天使投资人、战略投资者或 VC 融资,而这与低估值的公平发行机制本质冲突。
正因为公平发行的吸引力下降,加上缺乏真正优质的 AI 产品,注意力和流动性正快速向一类新型团队聚集:这些团队通常规模中等(FDV 在 4000 万至 8000 万美元之间),过去 1~2 年专注于打磨产品,有一定资金支持,具备实际交付能力。这些团队往往经历过长时间的用户测试、社区访谈、迭代改进,目标是将产品推向可以规模化的阶段。同时,这一趋势也受到 Attention Capital Market 模式的加速推动:以 InfoFi 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正将注意力资本化 —— 将社区中的讨论、判断和偏好与真实的资本投入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博弈场。在这个体系下,社区成员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来表达信念,从而甄别谁是空投薅羊毛者,谁是真正有远见、愿意长期参与的人。这种机制对项目方和投资者来说,是良性对齐,也促使市场开始形成更清晰的评估标准与表现指标。
这种市场转变的典型案例正发生在两个 AI 项目之间:Theoriq 和 Almanak。Theoriq 起初以 7500 万美元 FDV 发布,较上一轮 VC 融资估值有 50% 折扣,初始解锁 25%,一年后再解锁 37.5%,剩余线性释放。但在社区反馈「希望更大比例 TGE 解锁」后,项目方调整为 100% 解锁。而 Almanak 的策略更激进,FDV 为 9000 万美元,100% 一次性解锁,但前 25 位活跃用户(Snappers)可以以 7500 万 FDV 的价格参与投资。两个项目定位各异,但都致力于为 DeFi 提供实用型、可扩展的 AI 基础设施。其中,Almanak 更接近产品市场契合点,目标是构建安全、可审计、可验证的 AI 金库系统,面向机构资金,强调规模化与产品通用性;而 Theoriq 更为前沿,专注于构建可组合的智能代理基础设施,未来定位为发现层,成为链上 AI 应用商店。目前我个人选择投资两者:早期已参与 Almanak Legion 轮融资,也将继续参与 Attention Capital Market 轮。两者未来短期表现如何,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们的市场进入策略(GTM)与市值管理团队如何应对初始的抛压。无论如何,随着 Cookie 与 Kaito 平台的推进,更多 AI 团队将加入这个生态,成为推动下一轮增长的关键力量。【原文为英文】( 来源)
5️⃣ 比特币生态再度火热,有哪 4 条战线需要关注?
导读:BRC2.0、老牌比特币 NFT、符文和 Alkanes,市场在玩什么?
cookies:BRC 2.0 是当前比特币生态华语圈讨论最热烈的概念,由 BRC20 首席维护团队 Best in Slot 发布,核心目标是让 BRC20 协议支持智能合约。该升级将在区块高度 909969(预计时间为 8 月 14 日)正式上线主网,得到了由 BRC20 创始人 domo 发起的 Layer 1 基金会(L1F)背书。根据技术架构图,BRC 2.0 的智能合约通过链下的「EVM 执行器」完成运作,仅将发起交互与执行结果上链,这也意味着智能合约的实际执行与状态是「黑箱」操作,这种链下执行、链上记录的模式引发了部分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BRC20 是目前比特币生态中华语社区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资产协议。此次升级虽有争议,却极具开创性,是比特币生态朝智能化和资产多样化方向迈出的关键一步,也再次凸显了华语开发者和社区在推动生态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 BRC 2.0 激活前夕,首个基于该协议构建的 NFT 项目 Adderrels 已率先引爆市场热度。其地板价为 0.0143 BTC(约合 1687 美元),过去 7 日成交量突破 6 BTC(约合 73 万美元),稳居 BRC 2.0 项目之首。项目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除了抢占「第一个」的叙事红利外,还得益于华语社区的大力支持和明确的发币计划 —— 未来将有 55% 代币分配给持有者和质押者。目前总量为 3420 个的 NFT 中已有超过 2029 个被质押,质押率接近 60%,显示出社区信心和参与度极高。同时,在 Magic Eden 上仅有 225 个挂单,进一步巩固其稀缺性。市场普遍预期持有者不仅有空投回报,还将获得更多新项目白名单资格,使其被视为 BRC 2.0 生态的「金铲子」资产。此外,BRC 2.0「预发行」代币 $LIQUID 也吸引了关注,铸造期内推高矿工费率,显示出资本对新生态的热情正在迅速升温。
除了新兴的 BRC 2.0 项目,比特币生态内的老牌 NFT 项目也在近期有所表现。其中 NodeMonkes 过去一周上涨近 80%,成交量达到 18.5 BTC(约合 220 万美元),即便没有重大利好,仅凭 7 月 25 日宣布将推出零费用交易市场的消息便激活市场热度。Bitcoin Puppets、Taproot Wizards 和 OMB 这三大项目也维持了主导地位,显示老项目仍具强大号召力。艺术类项目如 CENTS 同样表现出色,在过去 7 日内上涨 70%,成交量达 1.8 BTC(约合 22 万美元),再次站上 0.01 BTC 的价格线,逐步稳固其作为比特币艺术 NFT 龙头的地位。尽管其艺术家 Rutherford Chang 于今年 2 月离世,但其理念已在比特币链上获得永恒传承。此外,符文生态也逐步走出低谷。虽然短期内 $DOG 出现回调,但在 Kraken 上架后获得 C2 Blockchain 大量增持,成为资金关注焦点。整个生态的积极信号显示出,比特币生态虽未回到巅峰,但正稳步恢复中,尤其在华语社区的推动下,仍保有强劲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