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早报丨解析当前市场信号:哪些关键因素决定市场走向/当 Swift 与 Visa 开始主动拥抱区块链,PSP 的跨境支付生意还能走多远/a16z:预测市场,正在成为流量新密码
ChainFeeds Newsletter 每日精选 Web3 深度投研「简报」+ AI 驱动的热点新闻榜单,帮你做出聪明决策
📢 ChainBuzz 热点新闻 |2025.10.18
🔥 彭博社:Arthur Hayes 计划融资 2.5 亿美元,成立专注加密领域私募股权公司
🔥 李林拟成立 10 亿美元以太坊资产管理公司
🔥 赵长鹏:构建预测市场专用预言机或许值得一试
🔥 Arthur Hayes:若美国银行业危机扩大,BTC 将迎来抄底机会
🔥 Polymarket 累计交易额突破 200 亿美元
👨💻 ChainFeeds 投研简报 |2024.10.17
1️⃣ 预测市场|破圈时刻:ICE 入局、Hyperliquid 加码,巨头为何争抢「定价不确定性」?
2️⃣ 观点|Crypto「三国杀」
3️⃣ 市场|解析当前市场信号:哪些关键因素决定市场走向?
4️⃣ 支付|当 Swift 与 Visa 开始主动拥抱区块链,PSP 的跨境支付生意还能走多远?
5️⃣ 预测市场|a16z:预测市场,正在成为流量新密码
每日精选的加密信息由 ChainFeeds 团队与 AI 共同编写,我们已将内部的信息流工具优化并开放给所有读者及 Web3 行业者使用,测试链接 👇
🌞 Web3 行研早报来自:Web3 行业必读深度资讯「简报」平台|chainfeeds.xyz
🤖️ Web3 热点榜单来自:AI 驱动的 Web3 热点新闻自动聚合工具|chainbuzz.xyz
1️⃣ 「预测市场」破圈时刻:ICE 入局、Hyperliquid 加码,巨头为何争抢「定价不确定性」?
导读:纽交所母公司出手,20 亿美元融资,近百亿美元估值,彻底将预测市场推到聚光灯下。
imToken:众所周知,此前以太坊的发展主旋律一直是「扩容」(Scaling)。随着近年来 Arbitrum、Optimism 等 L2 Rollup 方案的成熟,和 Danksharding、EIP-4844 的逐步落地等基础协议的逐步推进或落地,以太坊的基础计算能力和吞吐量已得到显著改善,尤其是 L2 生态已搭建起坚实的「执行层」基础。可以这么说,经过过去数年的探索,以太坊已经初步解决了「能用」的问题,但更难的,是回答下一个问题 —— 它要被谁用、怎么被用?毕竟以太坊所面临的挑战,从没有现在这样严峻:一方面 Solana、Sui 等高性能公链正在以「更快、更便宜」的定位侵蚀链上市场;另一方面,诸如 Visa、Stripe、Paypal、Robinhood 甚至富达等传统 Web2 巨头也在纷纷推出自研公链或集成去中心化清结算系统,以完善自己的 Crypto/TradFi 布局;回望过去 5 年,在应用层面,以太坊无疑是创新的温床,几乎是最好的「可组合的链上金融实验室」,从 DeFi、NFT 到 DAO、GameFi、SocialFi,支撑了整个 Web3 的实验浪潮。只不过这一阶段的创新,主要面向 Web3 原生用户,本质上仍然局限于「链上资本的自循环」。换句话说,资金在链上流转、协议在链上堆叠,但现实世界的资产、机构与用户却始终停留在观察席上。Web3 在逻辑上自洽,却难以与真实金融世界的需求对接。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以太坊的「技术领先」已不再是护城河,要继续增长,它必须回答另一个更宏大的问题:如何突破 Web3 自身的边界,成为真正的全球资产底层结算层?而新的增量,正来自 Web3 之外 ——AI 的算力需求,和传统金融的结算需求,同时推动它进入新的周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浪潮 —— 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正积极尝试将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资产搬上区块链,实现链上清算与实时结算(延伸阅读《以太坊叙事转向:从世界计算机到世界账本,链上央行呼之欲出?》)。同时随着 AI 模型和数据垄断的加剧,AI 行业渴望一个中立、可信的结算层来解决核心痛点,包括模型与数据确权、去中心化计算验证、抵御中心化风险,简言之,AI 需要一个全球可验证计算层来为信任定价,而区块链本身天然适配 AI 的这种需求。当然,要承载 TradFi 与 AI 这样的需求,以太坊必须在性能、隐私与模块化层面全面升级。02 新路线图:zkVM、AI、隐私的多线并进为了应对这些新诉求,以太坊社区与基金会内部已经在推进几条关键战略,以下是目前较为公开、较被业界讨论的路线方向。首先是 zkVM(零知识虚拟机),这不只是 L2 扩容的技术延伸,更是对以太坊主网功能的颠覆性重塑,譬如目前以太坊基金会就正在推进主网级 zkVM 架构,使交易验证由零知识证明(ZKP)替代重复执行,从而大幅提升吞吐量与安全性。其中 zkVM 的核心逻辑在于转变信任模型,因为传统以太坊依赖所有节点重演(Re-execute)交易来达成共识,而 zkVM 的最大优势在于将使验证节点不再重演所有交易,而是只需验证证明(Proof),大幅降低同步与执行成本。在这个新架构下,以太坊主网有望彻底成为「计算结算层」,专注于验证 ZK 证明并锚定最终状态,L2 则成为高效的「执行层」,使以太坊从一个区块链彻底进化为一个全球可验证计算层。
Vitalik Buterin 就在上个月转推点名赞扬以太坊开发者提出的适用于精简以太坊的最小 zkVM:针对 XMSS 聚合和递归进行了优化,相比于 Cairo,leanVM 凭借四指令 ISA、多线性 STARK 和 logup 查找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承诺成本。另一个明确的信号是 9 月 15 日以太坊基金会成立人工智能团队「dAI」,致力于构建去中心化 AI 生态,这也标志着以太坊不再只是被动地「被 AI 使用」,而是主动地「与 AI 结合」。dAI 团队的核心任务是投入资源定义 AI 模型在区块链上的标准、激励和治理结构,包括模型可信度:如何确保 AI 模型训练数据的透明度、如何使用 ZK 技术证明模型推理的完整性,以及新标准制定 —— 譬如为了更好地服务 AI 生态,社区正在推进 ERC-8004 与 x402 等新标准:ERC-8004:旨在建立一个「可组合的、可访问的」去中心化 AI 基础设施层,允许开发者轻松构建和集成 AI 模型服务;x402:致力于定义一个统一的链上支付和结算标准,确保用户在链上访问 AI 模型、存储数据或使用去中心化计算服务时,能够进行高效、原子级的微支付;通过这些努力,以太坊正试图定义去中心化 AI 的底层协议和结算机制,将自己定位为 「去中心化 AI 的价值清算与信任层」。(来源 )
2️⃣ 【长推】Crypto「三国杀」
导读:若 Crypto 未来的大趋势是「合规化」、「机构化」、「持牌化」,那 Crypto 天下终究会归于华尔街。
Haotian:Crypto 原生叙事派对应的是偏安一隅的「蜀国」,身居巴蜀险地,以 Vitalik Buterin 为「诸葛亮,画出 Rollup Centric」、「ZK Endgame」为 Roadmap 宏伟蓝图。崇尚「Code is Law」、「去中心化」等以德治国理念,像极了刘备的仁义为本,看似踩在道德制高点,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处受制。什么联吴抗曹,北定中原,一次次推出新技术叙事,从 DeFi 到 NFT 再到 layer2、AI Agent,就像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轰轰烈烈,但 Mass Adoption 的应用落地始终差那么一步。直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Devs 出逃 AI 圈,到头来落得个人才凋零,后继无人的局面。虽然真不想说「理想主义」最先出局了,但好在「汉贼不两立」的精神信仰和去中心化精神一样,会成为行业的道统,一直被延续下去。
CEX 交易所联盟对应的是占据中原的「魏国」,以 CZ 为「曹操」,手握「用户流动性」和「上币权」来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搞「屯田制」策略,建立 Wallet+Alpha+ 合约的新 ICO 流水线,将各方势力圈进内盘自循环。所幸唯才是举,不管技术派还是 MEME 派,只要能带来交易量都照收不误。因此,国力一度最强,碾压其他竞争对手。然而,这样玩最大风险就是培养了太多「寄生虫」—— 做市商、项目方、KOL 都在吸血,一旦出问题整个体系瞬间崩塌。最终造出了热闹的繁华盛世,但在一波轰轰烈烈的「监管套利」后,最终成了镜花水月。最终要么被监管「招安」,要么被内部利益集团「架空」,要么被新势力「篡位」。这种不断炮制「快钱项目」,透支行业长期信用的玩法,势必会反噬自身,到头来 CEX 帝国是姓「赵」,还是姓「Trump」就不好说了。
华尔街金融资本对应的是割据江东的「东吴」,以 Coinbase、BlackRock 等华尔街机构和美国政治老登为「孙权」。一会联合技术派蜀国搞去中心化创新,一会联合运营流 CEX 魏国大兴合规通道,谁有用就联合谁,主打一个「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审时度势策略。和东吴占据长江天险一样,华尔街掌握「美元霸权」的优势和「合规护城河」,用 ETF 控制链下入口、用 USDT、USDC 控制链上结算,用美股代币化、链上美债等 RWA 战略渗透 DeFi 生态。现在最聪明的就是韬光养晦,让技术派和 CEX 打生死战,自己暗中布局闷声发大财。毫无疑问,若 Crypto 未来的大趋势是「合规化」、「机构化」、「持牌化」,那 Crypto 天下终究会归于华尔街。现在知道为啥说老北魏的天下可能会改姓归东吴「Trump」了吧。区别是,Trump 不是司马懿,根本不需要那么蛰伏起来偷奸耍滑。( 来源 )
3️⃣ 【长推】解析当前市场信号:哪些关键因素决定市场走向?
导读:从流动性来说,现在并不是牛市。从 BTC 和美股的走势来看,现在就是牛市。
Phyrex:在八月推文的时候我就说过,现在并不是典型牛市,真正的牛市应该是流动性泛滥的时候,但现在的流动性,不用我说,都能知道现在的流动性不咋样,从流动性的数据中能明显的看到,目前 2025 年和 2022 年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较低的水平。但我们换个思路来看好像 Bitcoin 和 纳斯达克指数与流动性没有直接的关系,在 2022 年流动性不足,纳指和 BTC 是在下跌,但在同样流动没有变化的 2024 年以后纳指和 BTC 都在上涨,尤其是 2025 年涨的更厉害。再换个思路,我标记了 Chainlink 和 耐克与流动性的关系,明显看到同样是加密货币和美股,LINK 是目前币圈最普及的预言机,也是排名最靠前的实用型的应用,而耐克就不用多说了,代表了潮流的品牌运动鞋,世界 500 强的企业。他们两个和流动性相比感觉会更加的依靠于流动性,流动性好,对他们来说是牛市,流动性不好,对他们来说就是熊市。因此能得出两个结论:A. 从流动性来说,现在并不是牛市。B. 从 BTC 和美股的走势来看,现在就是牛市。这看似矛盾的观点为什么会出现,我们判断牛市的标准到底应该是什么,又是什么帮助了 BTC 和美股的上涨?从我的思路来看,毫无置疑的原因也是两个:A.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从加息到降息。B. 川普就任总统。货币政策的变化虽然没有带来流动性的改善,但带来的是风险偏好的增加。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点,首先流动性是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而货币政策中目前已经逐渐的从紧缩走向宽松,无论在怎么说,无论美联储在怎么观望,这都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无非就是时间长短,也就是说美国进入到货币宽松是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件。中间可能会有坑,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这个时间并不会非常的长,现在流动性并没有完全释放的主要原因就是市场还没有看到美联储进入到真正的宽松,连取消 SLR 和停止缩表都还没有实施,但就像我说的,这就是早晚的事情,所以在市场的预期下,美元指数是下跌的。当正常情况下(非衰退)美元指数下跌的时候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都会增加,投资者的资金会逐渐的从低风险的美债等(因为收益率降低)转移到风险较高的美股和加密货币,虽然在流动性上还没有完全的展现,但实际上有限的流动性已经聚焦到了热门板块的龙头。这个板块就是 AI。AI 走到现在即是防御性的避险资产,也是能让人赚钱的风险资产,这个泡沫也许有一天会崩溃,但目前来看短时间是看不到的。因为给 AI 添砖加瓦的吹泡泡的不仅仅是风险市场,还有美国政府,还有美国总统。川普从上任的时候就加大了政策对于 AI 和科技领域的扶持,整体以市场化、低监管、政治导向为核心,促进 AI 创新与产业扩张。而在同时川普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将对于 AI 的扶持也套在了加密货币身上。
不论处于何种目的在川普的带动下美国对于加密货币有了很大的政治和政策上的支持,大大的降低了来自包括 SEC 和 CFTC 的压力,而包括 AI 在内的科技公司本身就是加密货币早期到现在的支持者,很多的科技公司的大佬本身都是对于加密货币很有兴趣的。纳指和 $BTC 的相关性因此我们能看到美股和加密货币的关联性最近几年一直是较高的,虽然偶尔难免会有些背离,但在大方向上纳指和 Bitcoin 的走势仍然是高度吻合的。而纳指现在的主力就是 AI ,代表 AI 的科技公司本身又是和加密货币最亲密的。这种相关性在 2025 年尤为明显,BTC 与 纳斯达克指数 的相关系数已接近 0.8,而与英伟达的 52 周相关性高达 0.75。其实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不用太关心相关性的原因是什么。只要知道 AI 与 BTC 都象征未来科技与反传统体系,吸引同一批高风险偏好的资金与机构,而且部分投资者将 BTC 视为纳斯达克的影子资产,约 70% 相关于科技股,30% 于黄金就可以了。( 来源)
4️⃣ 当 Swift 与 Visa 开始主动拥抱区块链,PSP 的跨境支付生意还能走多远?
导读:全球支付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而稳定币是这场革命的核心。它不仅在重塑跨境交易,更在重新定义支付的未来。
Cobo:稳定币市场总市值已经达到 $307.124B(约 3071 亿美元),并且较上周增长了 $2.814B(约 28.14 亿美元)。其中,USDT 仍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占有 59.09% 的市场份额。USDC 紧随其后,市值为 $75.67B(约 756.7 亿美元),占比 24.64%。在区块链网络的分布上,以太坊继续稳居稳定币市值的最大平台,总市值达到 $162.294B(约 1622.94 亿美元),占据整个市场的 52.84%。波场 (Tron) 位居第二,市值为 $78.349B(783.49 亿美元),占比 25.5%。Solana 则排名第三,总市值为 $15.646B(156.46 亿美元)。此外,市场中周增长最快的网络包括 crvUSD(增长 134%)、Global Dollar(USDG,增长 25.63%)和 Ripple USD(RLUSD,增长 6.56%)。这些数据表明稳定币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之中,各大区块链网络在稳定币生态中的竞争愈加激烈。
稳定币公司正在加速进行合规化布局,特别是美国的监管政策逐步趋于明朗化。最近,Bridge(被 Stripe 收购)、索尼银行旗下子公司 Connectia Trust 和 Coinbase 几乎同时宣布申请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的国家信托银行牌照。此举表明,在 GENIUS Act 通过后,申请美国 OCC 国家信托银行牌照成为稳定币公司进入美国市场的战略选择。这些牌照不仅使得公司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合法运营,还能够在 GENIUS Act 正式生效后,成为「联邦级稳定币银行」,享有更多的监管协调优势。然而,取得此类牌照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可以完全自主托管稳定币的储备。例如,Circle 的信托银行实体(First National Digital Currency Bank)不能直接持有 USDC 储备,而需依赖传统银行如 BNY Mellon 和 BlackRock 托管资金。尽管如此,获得国家信托银行牌照后,稳定币公司将在金融体系中处于更加核心的地位,可以与美联储等金融机构更紧密地合作,提升清算效率,降低流动性风险。
Stripe 在过去几周内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举措,显示其正在将自己从支付服务商转型为更广泛的商业基础设施提供商。Stripe 与 OpenAI 联手推出的 Agentic Commerce Protocol(ACP),是为 AI 驱动的电商生态系统设计的一个开放标准。ACP 的核心目标是创建一个统一的协议,允许不同的 AI 平台、商家和支付处理方之间实现无缝合作。通过 ACP,AI 代理可以生成一次性加密令牌(SPT),而无需暴露真实支付凭证,从而保护用户隐私并降低商家和支付平台的合规负担。此外,Stripe 在其即时结账功能的应用中已经与 Etsy 等商家进行了合作,未来还将拓展到更多的 Shopify 生态品牌。Stripe 此举的战略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商家、平台和支付服务商之间达成协同效应,从而降低接入成本并加速交易网络的扩展。这一协议的推出,不仅对电子商务的支付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也使 Stripe 在 AI 商务与支付领域的地位更加巩固。(来源)
5️⃣ a16z:预测市场,正在成为流量新密码
导读:每一份预测合约都讲述一个故事。
Alex Danco:在 2010 年代中期,一种新的视觉内容形式开始出现在选举、体育比赛和季后赛竞争中:即「概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表。这些图表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们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最初预计会发生什么,然后实际发生了什么。通过这些图像,你可以讲述许多精彩的故事。仅凭概率变化,你就可以讲述关于崩溃、救赎或弱者逆袭的故事。(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给许多这样的故事起了个著名的名字:例如「跌入深渊的男人」、「男孩遇见女孩」和「每况愈下」,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形状。)这些图像是一种「meme」:它们将大量信息压缩到一个小空间中,并在分享时完整地传递故事。尽管这些图表非常吸引人,但它们有一个主要局限性:它们几乎只存在于政治、体育或金融市场领域。原因显而易见:这些图表的运作需要广泛接受的预测赔率,并且这些赔率必须合法使用。金融市场一直拥有这些赔率;选举则有民调数据可以利用,因此可以像奈特・西尔弗(Nate Silver)那样构建这些概率路径。而体育赛季(甚至单场比赛)则有明确的结构和足够的历史数据,可以自信地预测球队赛季中的季后赛晋级概率。除此之外,「故事形状」的形式无法更深入地扩展到流行文化中。
预测市场以一种显而易见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你能定义一个合约及其解决条款,我们现在就有一种方法可以让这些「预测形状」在世界上任何正在发生的故事中出现。流行预测 —— 这种故事所需的起始成分 —— 从稀缺变得丰富。实际上,这些市场并非一夜之间兴起,甚至并非一开始就如此。2024 年初,《进行中的工作》(Works in Progress)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预测市场为何不受欢迎》的文章。章认为,「预测市场合约的自然需求很少」,因为传统上构成市场参与者的三类群体 —— 储蓄者(寻求财富积累)、激情下注者(为了刺激而下注)以及精明交易者(试图从前两类群体造成的市场扭曲中获利)—— 没有特别的理由参与预测市场。储蓄者可能会购买市场指数以长期积累财富,但他们没有理由去下注总统选举的结果。激情下注者可能更倾向于参与,但比起预测州参议院选举的结果,他们有更有趣的投机方式(例如日间交易、迷因币或体育博彩)。而由于其他两类群体的参与度较低,精明交易者也看不到进入市场能赚到多少钱。
过去两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可能并没有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2024 年的选举无疑起到了帮助作用:美国人有着长期投注选举的历史,而预测市场的交易量在 6 月初到选举周期间增长了 42 倍。但选举结束后,这种热度并没有消退。在这一正反馈循环中的关键角色是一种新的市场参与者,这种参与者几年前还不存在,但现在却随处可见。这种参与者类似于传统投注活动中的推广者,比如拉斯维加斯拳击比赛的推广者。它是普通的社交媒体用户,以及一种新的 meme 形式 —— 以截图形式发布预测路径。预测市场如今不仅仅关乎市场的经典动态,还关乎社交媒体驱动的病毒式传播。关键的行为机制是,在预测合约变得话题性时发布截图,从而吸引人们关注并为合约带来流动性。一个很好的例子是 Kalshi 平台上的一个流行文化问题合约:「泰勒・斯威夫特和特拉维斯・凯尔斯会在 2025 年结婚吗?」如果你查看图表,你会发现两件重要的事情发生在 8 月 26 日,当斯威夫特和凯尔斯在 Instagram 上宣布订婚时。首先是赔率的激增;其次是随着人们开始关注合约,流动性的大幅增加。虽然无论如何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流动性激增,但毫无疑问,这些在关键时刻分享的截图构成了合约本身的病毒式传播,并成为吸引人们下注的入口。这种「打破第四面墙」的现象,使得更广泛的观众突然意识到这个 meme(或更准确地说,意识到关注这个合约的理由),为未来的故事增添了一个有趣的新元元素。(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