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早报丨SOL 底部信号是否已经出现/加密版图重构:2026 年前必须关注的六大趋势/数据指标最全分析:BTC 跌破 10 万美元关键位,牛市真的结束了吗?
ChainFeeds Newsletter 每日精选 Web3 深度投研「简报」+ AI 驱动的热点新闻榜单,帮你做出聪明决策
📢 ChainBuzz 热点新闻 |2025.11.14
🔥 Zama 主网和 TGE 计划于今年四季度上线
🔥 赵长鹏回应市场预测质疑:反例众多,仅为认知偏差
🔥 第 169 次以太坊 ACDC 会议:在 Hoodi 测试网启动的第二次仅块参数硬分叉进展顺利
🔥 Eric Trump:比特币已成为时代最强资产,胜过传统资产成避险选择
🔥 GAIB 成立基金会并公布 GAIB 代币经济学
👨💻 ChainFeeds 投研简报 |2024.11.13
1️⃣ 市场|SOL 底部信号是否已经出现?
2️⃣ 以太坊|以太坊账户抽象失败了吗?
3️⃣ 市场|加密版图重构:2026 年前必须关注的六大趋势
4️⃣ DeFi|2025 链上运动考察报告:让 DeFi 更 DeFi
5️⃣ 数据|数据指标最全分析:BTC 跌破 10 万美元关键位,牛市真的结束了吗?
每日精选的加密信息由 ChainFeeds 团队与 AI 共同编写,我们已将内部的信息流工具优化并开放给所有读者及 Web3 行业者使用,测试链接 👇
🌞 Web3 行研早报来自:Web3 行业必读深度资讯「简报」平台|chainfeeds.xyz
🤖️ Web3 热点榜单来自:AI 驱动的 Web3 热点新闻自动聚合工具|chainbuzz.xyz
1️⃣ 【英文长推】SOL 底部信号是否已经出现?
导读:Solana 体现了加密世界里那种粗犷、实验性与激进资本主义的精神;它是验证产品市场匹配度的终极战场。
blocmates.:2025 年第三季度的 Solana 呈现出「双线叙事」:表层上,由于「模因退潮」,链上活跃度显著下降,用户交易 dominance 也被竞争链蚕食;但在表层低迷之下,Solana 的底层基本面反而更稳固。核心团队持续交付行业最激进的技术路线图,多项基础设施升级在 Q3 集中推进,TVL 季度增长超过 26%,稳定币供应自年初以来几乎翻了三倍。本季关键技术升级涵盖三个方向:其一是核心引擎(共识与客户端)的大幅重构,包括 Alpenglow、Firedancer 等提升性能、吞吐、节点多样性与客户端安全性;其二是网络高速公路(吞吐与效率),通过改善区块空间、交易大小限制与拥堵控制,使网络真正能承载机构级交易与实时应用;其三是「目的地层」,即开发者与用户直接交互的新特性,包括隐私、ZK、去中心化改善与更强的 DeFi 模块能力。Alpenglow 将最终确认时间降至 150ms,媲美 Binance 与 Aptos;Firedancer TPS 破百万,远超 ETH 及主流 L2;手续费优化让链上微交易、ICO、游戏、HFT 体验更顺滑;隐私与 ZK 则为 RWA、机构合规带来敲门砖。Q3 的标志性压力测试来自 Pump.fun 的 ICO:500M 美元在链上 12 分钟募满,DEX 正常运作,反观多家 CEX 因 API 延迟出现宕机。这次事件提供了一个强烈信号:去中心化基础设施在某些极端场景下已开始超越中心化交易所。
尽管 Solana 在交易费收入与用户活跃度上受到模因行情退潮的冲击,但其稳定币叙事强势反弹。以太坊与 Tron 依旧主导全球稳定币市场,而 Solana 逐渐凭借「快、便宜、强 DeFi」吸引更多发行方与机构,稳定币供应在 Q3 前后跃升近三倍。生态内的创新稳定币项目也在削弱 USDC 的绝对主导地位。应用层方面,Q3 的 TVL 增长主要来自质押类产品,Binance、Bybit 与 Sanctum 均录得超过 50% 的季度增幅。相比之下,DEX、DeFi、基础设施虽有增长,但仍未跑赢 SOL 价格涨幅,显示以 SOL 计价的净流出趋势。DEX 中 Orca 的 TVL 使用效率最高,每单位流动性可带动最高交易额;同时,高频交易用户在 Photon、Axiom 等平台上显著拉高平均 gas 消耗,但一般用户仍能维持「日花几美分」的使用体验。与 Base、BSC、Arbitrum 的对比显示,Solana 在用户增长上 Q3 出现放缓,但在 TVL 与机构关注方面依旧具备竞争力。投资端,VC 对 Solana 的下注集中在高频交易基础设施、预测市场、机构级合约交易、稳定币协议等领域,例如 Raiku(实时流动性协调)、Bulktrade(机构级 perp)、Melee(预测市场)与 Hylo(超额抵押稳定币)均获得知名基金领投。此外,Solana DAT(数字资产国库)在 Q3 共筹资约 42.5 亿美元,其中 Forward Industries 单项目收购 1450 万枚 SOL,约占流通供应 2.3%。虽然 DAT 同样受到净资产价值压缩影响,但整体生态资金流入依然强劲。
Solana 在 Q3 既有突破也有包袱。亮点方面,Titan 以更高精度聚合算法超越传统聚合器;DefiTuna 在 AMM 中实现链上原生限价单与 5 倍 LP 杠杆;xStocks 将传统股票权益代币化,在 Q3 完成 8 亿美元成交量,夺取约 60% 市场份额;Pump.fun 在经历抛压后引入 1 亿美元回购并重启直播;MetaDAO 则以所有权币与 futarchy 机制重塑项目治理。另一方面,Solana 面临「品牌风险」:尽管其长期以来是加密实验室、前沿应用与交易机器人的试验场,但在本周期中,其叙事被多方蚕食——高性能链上的交易量迁移至 Hyperliquid 等应用链;Base 抢走消费者应用叙事;新稳定币链(Tempo、Plasma、Arc 等)不断侵蚀 ETH 与 Tron 的优势。最核心的挑战是:Solana 是否会被永久贴上赌场链的标签?Pump 虽然创造爆炸性的收入与用户,但也可能强化这种刻板印象。Solana 的未来取决于其能否持续推出新的叙事与突破,例如 Pump 的流媒体化、MetaDAO 的不可 Rug ICO、亦或是更先进的高性能订单簿系统。尽管短期受模因季退潮影响,Solana 的基本面与开发能量依旧稳固,且竞争链并未像 Solana 上一周期挑战以太坊那样真正撼动其地位。Solana 已「快到足够好」,并拥有庞大且不断扩张的应用生态。性能、低延迟与优秀 UX 依旧是最大护城河。我们认为 Solana 将继续稳居通用链第一梯队,即使部分交易迁往应用链,它仍将是最具生命力的高性能链之一。(来源 )
2️⃣ 以太坊账户抽象失败了吗?
导读:ERC-8004 会走账户抽象的老路吗?
Haotian:AA 本质上是为「技术而技术」的产物,是过去以太坊纯研究趋向下的作品。相较之下,x402 协议玩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有人诟病说怎么把 HTTP 402 状态码这种 30 年前就有的远古物种搬出来了,又搞黄金上雕花的游戏。但别忘了,HTTP 402 状态码 —— 这是互联网底层协议,是 Web2 和 Web3 的公共语言。AA 需要智能合约、需要链上状态、需要 EVM 虚拟机执行,x402 只需要一个 HTTP 请求头,任何支持 HTTP 的系统都能用 ——Web2 的 API、Web3 的 RPC、甚至传统支付网关,全部兼容。这不是技术堆叠的优化方案,而是协议层化繁从简的一次「降维打击」,与其在应用层折腾各种兼容适配和信任方式,不如先统一最上游协议层的标准。
关键是,x402 天然就是一个很好的跨链互操作标准,只要 Agent 能发 HTTP 请求、能处理 402 响应、能完成 EIP-3009 授权(或其他链的等效标准),管你是 Base、Monad、Solana、Avalanche 还是 BSC,协议层面跨链无感知,只体现在结算支付的单点问题上,相较之下跨链成本要低多了。Facilitator 可以同时服务多条链,用户的支付历史数据可以统一索引,开发者接入一次就能「打通」全生态。我整体感觉,AA 是研究员思维下的精致工程,而 x402 协议则是市场需求倒逼出来的实用主义。问题来了,ERC-8004 会走 AA 的老路吗?仅从理论层面看,ERC-8004 像极了 AA 2.0,仍是 EVM 专属,需要部署三层注册表(Identity/Reputation/Validation),早期激励也比较依赖外部补贴或质押,这些都是 AA 曾经踩过的坑,其他链要兼容的话,还是得额外增加一层信任成本。
但区别在于,在 x402 框架下,ERC-8004 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统领标准。其他链要兼容的是 x402 协议,并非 ERC8004。这个定位差异很重要,AA 当年的问题是什么?它想成为「以太坊支付体验的唯一标准」,要求整个生态围着它转:钱包要适配、应用要集成、用户要改变习惯。这种「自上而下」的强推,在没有杀手级应用和明确 ROI 的情况下,自然推不动。而 ERC-8004 不一样。它不需要成为主角,因为 x402 已经解决了最核心的问题:支付。 ERC-8004 只是在这个已经跑通的支付网络上,提供一个「可选的」信任层。况且,ERC-8004 搭的是 x402 的顺风车,不需要自己从零建生态。 x402 已经有了清晰的商业闭环(Provider 引流、Facilitator 收费)、完整的技术栈(HTTP 协议 +EIP-3009)、活跃的项目生态,ERC-8004 只需要「即插即用」就行了。( 来源 )
3️⃣ 以太坊 Interop 路线图:如何解锁大规模采用的「最后一公里」?
导读:我们正在见证的以太坊生态的又一次结构性升级。
imToken Labs:简单来讲,「互操作」远不止一座「资产桥」那么简单,而是一整套系统级能力的组合。它意味着不同链之间可以共享状态与证明、智能合约之间可以彼此调用逻辑、用户侧能获得统一的交互体验、各执行环境在安全边界上维持同等可信性。当这些能力同时被满足时,用户才能真正专注于价值活动本身,而不再被网络切换、重复授权或流动性碎片化所困扰,这其实也呼应了跨链工程的终局:让用户专注于价值流动本身,而不是链与链之间的阻隔。尤其是进入 2024 年后,模块化叙事进入全面爆发期,越来越多、越来越碎片化的 L1 与 L2 出现,使得互操作性不再是协议层的高谈阔论,而开始真正下沉到大众用户体验与底层应用逻辑之中。无论是以意图(Intent)为中心的执行架构,还是跨链聚合、全链 DEX 等新形态应用,皆在探索同一个目标:让用户和流动性不再局限于以太坊主网,也无需频繁切换网络,而能在统一界面、一站式完成链上资产的兑换、流动性提供与策略操作。
EF 这篇文章强调互操作性(interop)为核心,目标为无缝、安全、无许可的以太坊生态体验,主旨可概括为一句话,即资产跨链只是第一步,数据、状态、服务的跨链协作才是真正的「互操作」,未来以太坊计划让所有 Rollup 和 L2「看起来像一个链」。当然 EF 也坦言,虽然大部分基础设施与技术已经成熟(或即将成熟),但要将这些解决方案真正交到用户手中、并让其自然融入钱包与 DApp 的日常体验,还需要若干关键的工程化落地步骤。因此,EF 将「Improve UX / Interop」的研发工作拆分为三条并行主线:初始化(Initialisation)、加速(Acceleration)与最终确定(Finalisation)。首先是「初始化」这一步,目标是成为互操作的起点,让以太坊的跨链行为更轻、更标准化。核心工作包括让意图(Intent)更轻更模块化,同时建立通用标准,打通跨链资产与跨链操作的路径,且为不同执行层提供可替换、可组合的通用接口。
具体落地的项目包括:Open Intents Framework(OIF):一个模块化的意图栈,由 EF 联合 Across、Arbitrum、Hyperlane、LI.FI、OpenZeppelin 等共建,支持不同信任模型和安全假设的自由组合;Ethereum Interoperability Layer(EIL):由 ERC-4337 团队主导,构建无许可、抗审查的跨 L2 事务传输层,使多链交易像在单链上一样自然;一组新标准(ERC 系列):涵盖可互操作地址(ERC-7828/7930)、资产整合(ERC-7811)、多重调用(ERC-5792)、意图与通用消息接口(ERC-7683/7786);目标很直接,就是把「用户想做什么」(声明式)与「系统如何执行」(过程式)解耦,并让钱包、桥与验证后端在统一语义下协作。( 来源)
4️⃣ 2025 链上运动考察报告:让 DeFi 更 DeFi
导读:Code is Law,快要变成 Lawyer is Coder 了。
佐爷:一月之内,加密市场经历 10・11 和 11・03 两次冲击,DeFi 是否还有前途成为大家共同的疑问,此时,恰好可以观察当前 DeFi 市场结构及变化方向。最宏观的角度,DeFi 正在迅速摆脱第二系统效应,稳定币对传统银行、支付行业的冲击日渐真实,美联储尝试为其提供精简版主账户便是明证,以 Aave/Morpho/Anchorage 为代表的机构 DeFi 正在改变传统金融的运作模式,Uniswap 计划打开费用开关和 Hyperliquid 代表的 Perp DEX War 依然如火如荼。不成熟的特征就在于为了理想选择高尚的死去,现在远未到妄谈 DeFi 已经彻底成熟,只剩大规模采用的阶段,在 DeFi 的天空里,还飘荡着两朵乌云:整个链上经济体系的最终贷款人是谁,摩根制造了美联储,那 DeFi 中类似角色应该由何种机制来承担?在既定的 DEX/Lending/Stable 产品不断套娃外,真正原创性的 DeFi 赛道或者机制应该如何引发?价格是博弈后的结果巴特,只要你联网,我就在你身边。
DeFi 是一种运动,相对于交易所和 TradFi,在整体宽松的背景下,确实是历史上最好的创新周期之一,也许会诞生超越 DeFi Summer 的新范式。交易所正在遭受重击,Hyperliquid 的透明性首次体现出比币安更强的反脆弱性,在 1103 之后,借贷和稳定币的节奏放缓但未被证伪,人们确实需要次级债券,以及简单的基金 / 债券 / 权益凭证 —— 稳定币。相对于做市商在 10・11 中受到 CEX 的流动性迁移限制,链上交易,现货 / 合约、另类资产都在积极扩张规模,只要问题能被工程化组合,那就存在着被彻底解决的可能性。
将众多新资产放入新秀区,它们对时间和波动性都较为敏感,本质上属于短期投机资产,只有超越简单的博弈周期,落入稳定的持币人群和使用场景,才能进入山寨区,即对时间不会特别敏感,但是流动性无法抵御剧烈的市场变动,大部分项目会停留在此处。而且,项目方越努力,比如在 ve (3,3)、回购、销毁、合并、更名等措施下,依然可能停留在此处,可以视为平缓的爬坡期,不进则退,努力前进还可能倒退。之后的故事就简单,渡劫成功进入稳定区,成为所谓穿越周期的资产,比如 BTC 和 ETH,或许可以加上半个 SOL 和 USDT,但是绝大部分资产会慢慢死亡,此时既不对时间敏感,也完全没有波动性。Meme 和 DAT 作为一个赛道会长期存在,但是归属其之下的资产很难有长久机遇,而 DOGE 和 XRP 等极少数 Meme 和山寨的代表资产则是离群点。(来源)
5️⃣ 数据指标最全分析:BTC 跌破 10 万美元关键位,牛市真的结束了吗?
导读:即使比特币现在确实处于熊市,这次熊市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10x Research:当比特币价格跌破 21 周移动平均线(EMA)时,市场会进入一个小型熊市。如果比特币价格跌破 11 万 - 11.2 万美元的区间这一区间,我们将继续维持看空的观点;而如果价格突破这一区间,则可能转为看多。过去 30 天,长期持有者已售出 18.5 万枚比特币,总价值约 200 亿美元。长期持有者认为当前市场可能进一步下跌,因此选择退出市场。链上数据也显示,这可能是一场更深度的市场修正。目前市场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抛售为主的熊市阶段。抛售可能以多种形式出现,并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我们预测比特币可能会反弹至 110,000 美元后再次下跌。从历史趋势来看,当比特币价格跌破真实均价时,市场通常会进入深度熊市阶段。目前真实均价约为 82,000 美元,这一价格是比特币牛市结束、熊市开始的重要分界线。如果价格跌破这一水平,市场可能会先测试 93,000 美元的关键支撑位。只要比特币价格低于 113,000 美元,我们将继续维持看空的市场观点。比特币价格是否低于 21 周移动平均线是判断市场走势的重要指标。我们预计下一轮牛市可能会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发生转向后启动,这是我们密切关注的核心因素之一。
短期持有者的实现价格是一个关键指标,当前该价格为 112,798 美元(播客录制时),反映过去 155 天内短期持有者的平均买入水平。当比特币价格跌破这一水平时,投资者通常会选择止损,导致市场进一步下跌。这主要是因为短期交易者倾向于在价格上涨的预期下买入,而当价格跌破他们的买入价时,他们会迅速卖出资产。我们可以看到,当比特币跌破 113,000 美元时,价格出现了进一步下跌,同时引发了 10 月份的大规模强制平仓事件。此外,链上数据也显示,这可能是一场更深度的市场修正。目前市场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抛售为主的熊市阶段。抛售可能以多种形式出现,并可能持续更长时间。从历史数据来看,当短期持有者处于亏损状态时,比特币价格往往进一步下跌。只有当价格突破这一水平(理想情况下通过强劲的催化剂推动),市场才可能转为看涨。否则,市场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保护资本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希望在更低的价格买入,就必须在高位卖出。(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