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 ChainFeeds PRO # 94。本次内容将包含以太坊迁移为 RISC-V 架构的路径,以及每周更新内容:比特币协议进展、以太坊治理相关、最新研究和进展,和最新论文。
重点
EOF: Ethereum’s Gateway to RISC-V Execution
以太坊核心开发者 Danno Ferrin 分析了以太坊未来可能从当前基于 EVM 的执行环境,迁移到基于 RISC-V 指令集的新执行模式的路径。以太坊如果要迁移到 RISC-V,应学习苹果式的渐进兼容策略,而非采取游戏机行业常见的硬断代模式。如果直接强制切换到 RISC-V,会因为迁移门槛过高,导致开发者和用户流失,严重破坏以太坊现有的生态系统。
为此,Ethereum Object Format(EOF)成为关键。EOF 是一种新的、结构化的智能合约封装格式,类似于苹果在架构迁移中使用的 Universal Binary 和 Mach-O 格式。EOF 通过引入清晰的代码区、数据区、元数据区划分,禁止动态跳转和自修改代码,并增加版本控制与子程序隔离机制,为未来智能合约从 EVM 平滑转译到 RISC-V 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大幅降低了转译的复杂度和错误率。
整个迁移规划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当前阶段(2025 年):所有合约仍运行在传统 EVM 上,但传统 EVM 字节码是一串操作码,需要开始推广 EOF,EOF 把字节码分成不同部分(如代码段、数据段、元数据段),使字节码更结构化,代码不会乱跳到数据区执行,便于后续转换。
过渡阶段(2025-2027 年):强制新合约采用 EOF 封装,提供清晰的代码、数据和元数据划分;开发工具支持输出 RISC-V 目标代码,但 EVM 仍为主要执行环境。
混合执行阶段(2027-2029 年):
节点同时支持 EVM 和 RISC-V 虚拟机(RVM)。
Rosetta 式转译器动态将 EOF 封装的 EVM 代码转为 RISC-V 执行,旧合约仍可运行。
非 EOF 的传统合约需通过解释器执行(性能更低,费用更高)。
终态(2030 年后):
RISC-V 成为默认执行环境,EVM 逐步淘汰。
开发者直接编译 Solidity/Vyper 合约至 RISC-V,享受更低 Gas 成本和硬件加速优势。
比特币协议进展
Bitcoin Optech Newsletter #351
交互式聚合签名技术:Jonas Nick、Tim Ruffing 和 Yannick Seurin 发布了一篇新论文,提出了一种名为 DahLIAS 的 64 字节交互式聚合签名方案,兼容 Bitcoin 当前使用的 secp256k1 曲线。该方案旨在为跨输入签名聚合(CISA) 提供技术基础, CISA 可以将多个输入的签名合并为一个,从而大幅减少交易大小,降低手续费,提升隐私性。
钱包描述符标准化备份方案:Salvatore Ingala 提出了一种新的钱包描述符备份方案,核心思路是使用确定性生成的 32 字节密钥加密描述符,并将每个公钥(或扩展公钥)与该密钥通过异或操作生成一份加密副本。用户即使丢失钱包数据,只需通过 BIP32 种子重新生成某个 xpub,便可利用对应的加密副本还原出原始密钥,从而恢复整个描述符。
以太坊
研究和进展
Relay Inclusion Lists
Michael 和 Gattaca 创始人 Kubi Mensah 提出了一种提升以太坊抗审查性的创新方案——Relay Inclusion Lists (rILs, 中继包含列表)。这一方案通过链下机制增强区块生产的抗审查能力,无需修改以太坊协议或引入新的信任假设。其核心思路是由中继(relay)强制要求区块必须包含特定交易,从而有效防止区块构建者故意审查或排除某些交易。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生成包含列表
中继从内存池中按确定性规则筛选交易,并生成一个最大 8 KB 的包含列表。
排序规则综合考虑交易的等待时间和优先费,确保高优先级交易被公平包含。
区块构建与验证
中继提供列表:在每个 slot 开始前,中继计算好包含列表,并通过 HTTP API 提供给区块构建者。
强制包含要求:构建者生成的区块必须包含列表中的所有有效交易,否则该区块将被视为无效。
模拟执行检查:如果某笔交易未被包含,中继会模拟执行该交易,验证其是否真正无效(例如 nonce 错误、余额不足等);若交易本身有效但被排除,则区块作废;若交易确实无效,则区块仍然有效。
Centralized Sequencer Security vs. On-Chain Trust Networks
Peeramid Labs 创始人 Tim Pechersky 探讨了当前以太坊 L2 的中心化排序器安全模式的利与弊,并提出了基于智能合约的去中心化替代路径。中心化排序器能够更好地满足合规要求,如阻止非法或受制裁的交易上链,适合吸引传统金融机构和大型资金用户,同时便于安全公司构建专有基础设施,收取高额服务费用。然而,这种模式引入了中心化的交易审查点。Tim Pechersky 提出,可以通过链上智能合约直接实现合规与安全控制,不仅兼容 L1,还能让用户自主定义安全策略,费用透明且由实际使用者承担。但目前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如开发成本高、安全逻辑可被攻击者分析、增加 Gas 成本。Tim Pechersky 提出了四个技术方向来缓解这些问题:
使用同态加密(如 Zama 的 fhEVM)保护安全逻辑隐私;
构建以太坊上的可信网络(EDS 项目),让现有合约可以接入安全防护层;
通过软件工厂、注册表来标准化安全逻辑;
安全公司可以转型为链上智能合约防火墙服务提供商。
StorageBeat: Towards an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decentralised storage
Andrew 介绍了一个名为 StorageBeat 的框架,用于系统性地评估去中心化存储平台与传统中心化云存储服务的优劣,帮助 Web3 应用开发者更好地选型。评估维度包括:
成本
主要看显性成本(明确报价的费用)。
不同服务定价方式各异,如固定价格、按量计费、预付费、永久存储一次性付费等。
性能
通过真实负载测试,测量延迟、吞吐率、超时率和错误率。
去中心化系统由于节点多样性,性能波动通常大于传统云,但理论上通过分散可以减缓个别节点波动。
风险
可用性:包括局部或全局的、临时或永久的服务中断风险,评估方式包括 SLA(服务等级协议)、生存概率估计和后端/网关多样性。
正确性:确保上传的数据正确保存和返回,尤其在有可变数据的系统中,强调一致性模型。
其他风险:比如合同风险(智能合约 Bug)、金融风险(存储费用或加密货币价格波动)。
可编程密码学
How zkTLS unlocks the next era of consumer apps
Eigenlayer 成员 pratik 科普 zkTLS(零知识传输层安全协议,zero-knowledge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带来的好处。zkTLS 结合了零知识证明和 TLS 协议,是一种「像 HTTPS 升级版」的零知识证明技术,可以验证用户行为而不暴露身份或数据。让应用「只知道你做过」,而不是「知道你是谁」,从而实现无需中心化 API、无需实名、无需出卖隐私的行为验证。其优势在于:
抗女巫攻击:区分真实用户和机器人,无需 KYC。
无追踪广告:品牌可验证用户行为(如点击广告)而不获取个人身份。
跨平台协作:应用间共享可验证声明(如用户 X 有高信用评分),无需开放API。
MEV 相关
The MEV Letter #84
Flashbots 团队推出垂直于 MEV 研究领域的 Newsletter,以下是一些重点摘录:
论文《Insecurity Through Obscurity: Veiled Vulnerabilities in Closed-Source Contracts》 介绍了一种用于分析 EVM 字节码的工具,旨在发现和利用混淆的、闭源智能合约中的漏洞,例如 MEV 机器人之类的应用。
文章《The Key Neutrality of Baselayer Markets》讨论了 SEC 委员 Hester Peirce 关于 MEV 的问题,并呼吁采取技术中立、灵活的方法来保护去中心化并促进创新。
文章《Timeboost is Now Live on Arbitrum — How Gattaca is Leading Adoption: Q+A》讲述了 TimeBoost 在 Arbitrum 上的推广,并介绍了 60 秒优先窗口和 Kairos 如何在赢得专属通道权利后每约 100ms 进行子拍卖。
文章《Fast Confirmation Rule on Safe Head in Prysm》分享了在 Prysm 中实验快速确认算法的观察。
视频《Indexed Podcast: Pectra Upgrade: Will This Save Ethereum?》邀请 Christine Kim 介绍即将到来的 Pectra 升级中包含的各个 EIP 提案。
视频《Bankless: Ethereum’s Strategic Pivot: The Plan it Needs to Win》讨论以太坊在 L1 扩展方面的战略转向,以及这对 L2 解决方案和去中心化的影响。
视频《The Rollup: Why You Need To Understand Timeboost (and how it affects Ethereum users!》邀请 Harry Kalodner 对 TimeBoost 机制以及 Arbitrum 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视频《L2 Interop Working Group Call #7》讨论了 ERC-7786 标准,它是一个用于跨链消息传递和可组合互操作性的模块化 API 标准。
推特 Space《MEV Space #5: Sandwiched in Time – Tracing MEV on EVM Chains》讨论三明治攻击的演变过程,以及通过协议升级和加密内存池进行的缓解措施。
📑论文
Proof of Useful Intelligence (PoUI): Blockchain Consensus Beyond Energy Waste
作者来自:Kwansei Gakuin University、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作者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共识机制——Proof of Useful Intelligence (PoUI),是结合了 AI 计算任务和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创新方案。PoUI 将区块链的共识过程与 AI 计算任务绑定,使得矿工不再进行无意义的哈希计算(如 PoW),而是贡献算力执行实际有价值的 AI 任务(如语言模型训练、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从而获得代币奖励,并可将代币质押以参与网络验证和安全维护。系统由任务发布者、市场协调者、工作者和验证者等去中心化节点构成,借助智能合约实现任务分发、结果验证与奖励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