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Feeds Research

ChainFeeds Research

Share this post

ChainFeeds Research
ChainFeeds Research
PRO|以太坊隐私路线图、Prysm 客户端快速确认规则
Pro 前沿

PRO|以太坊隐私路线图、Prysm 客户端快速确认规则

区块中交易间的依赖关系,以及 3 篇论文

0xNatalie's avatar
Zhixiong Pan's avatar
0xNatalie
and
Zhixiong Pan
Apr 21, 2025
∙ Paid

Share this post

ChainFeeds Research
ChainFeeds Research
PRO|以太坊隐私路线图、Prysm 客户端快速确认规则
Share

欢迎阅读 ChainFeeds PRO # 93。本次内容将包含以太坊隐私路线图,以及每周更新内容:比特币协议进展、以太坊治理相关、最新研究和进展,和最新论文。

重点

A maximally simple L1 privacy roadmap

Vitalik 提出以太坊隐私路线图,目标是以较少改动以太坊共识机制的方式,提升用户隐私体验。涵盖四个关键领域:链上支付隐私、链上应用活动的部分匿名化、读取链数据(RPC 调用)的隐私、网络层面的匿名化。

具体路线图建议包括:

  • 将隐私工具(如 Railgun、Privacy Pools)整合进现有钱包,使隐私交易成为默认选项。

  • 默认每个应用使用单独地址,以切断不同应用间活动的关联性。

  • 默认发送给自己的交易也是隐私保护的(支持上述第二点)。

  • 实施 FOCIL 和 EIP-7701 协议,简化隐私协议部署并增强抗审查能力。

  • 短期内使用基于 TEE 的 RPC 调用隐私保护,长期逐步过渡到基于密码学保证的 PIR 技术。

  • 钱包同时连接多个 RPC 节点,减少元数据泄露风险。

  • 开发零知识证明聚合技术,降低隐私交易的 gas 成本。

  • 推进隐私保护的 keystore 钱包技术,允许用户安全更新账户逻辑而不会暴露隐私信息。


比特币协议进展

Payjoin 的演化:从两方协议到多方框架

Conor Okus 分析了 Payjoin 技术的演化、当前进展及其未来发展方向。Payjoin 是一种让比特币钱包之间协同构建交易的协议,它通过发送者和接收者共同贡献交易输入,实现分摊交易固定成本。Payjoin 早期由 P2EP 和 Bustapay 奠定技术基础;随后 Payjoin V1(BIP78)实现了协议标准化,但存在同步通信的局限性,双方需同时在线;最新的 Payjoin V2(BIP77)通过引入异步通信机制,采用端到端加密的邮件服务器暂存交易,服务器无法窥探交易细节,既解决了实时在线的限制,又确保了交易隐私。目前开发团队正着力推进 Payjoin V3 的研发,目标是是实现多方参与的协同交易。

CTV 和 CSFS 如何提升 BitVM 桥

Robin Linus 介绍了如何通过 CTV(CheckTemplateVerify) 和 CSFS(OP_CHECKSIGFROMSTACK) 两种比特币脚本技术,改进 BitVM 桥接合约的设计。现有的 BitVM 桥设计依赖「预签名承诺交易」来保证安全,但这种方式依赖于 1-of-n 诚实参与者假设(至少有一个参与者是诚实的),增加了复杂性。而 CTV 消除了对预签名交易和诚实参与者假设的依赖,可以达成无条件的资金安全;同时用 CSFS 替代 BitVM 使用的 Lamport 签名,可以让交易体积减少 90%,降低运营者的资本成本。

Bitcoin Optech Newsletter #350

本周无重要更新。


以太坊

研究和进展

Fast Confirmation Rule on Safe Head in Prysm

研究员 terence 介绍了 Prysm 客户端对以太坊快速确认规则(Fast Confirmation Rule)的实验性实现。传统的 Safe Head(一种相对于最终确定更快但安全性略低的区块确认方式) 通常基于 justified checkpoint,确认速度较慢,而快速确认机制则通过分析验证者在极短时间内的投票行为,结合网络同步假设,在不牺牲太多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了数秒内确认区块的目标。terence 还分享了主网上运行的观察数据,表明快速确认在正常情况下能稳定运行,但仍存在如 safe block 重组等潜在风险,因此尚处于测试阶段,需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Execution Dependencies

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 Toni Wahrstätter 分析了以太坊区块中交易间的依赖关系,发现大多数区块(60-80% 的交易)具有高度并行性,因其交易相互独立且依赖链较短。然而,少数区块(尤其是顶部区域)存在严重依赖,导致关键路径较长,这主要源于 MEV 搜索者为争夺交易排序而形成的复杂依赖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本地构建的区块平均仅含 14 笔依赖交易,结构更为简单;而 MEV-Boost 构建的区块则平均包含 40 笔依赖交易,反映出 MEV 策略对交易耦合度的显著影响。这些发现表明:

  • 优化并行执行:需针对性处理高依赖区块(如 ToB 交易),探索依赖切割或动态调度机制。

  • 缓解 MEV 耦合:设计并行化 MEV 交易策略,减少顶部交易的顺序竞争。

  • 构建者影响:本地构建的低依赖模式或为高效区块生产的参考方向。

How Blended Execution Enhances EVM with Wasm

fluentxyz 成员 Toghrul Maharramov 探讨了混合执行(Blended Execution)这一区块链执行架构,它允许多个虚拟机在同一链上协同工作。其核心优势在于融合了 EVM 成熟的开发生态与 Wasm 等高性能虚拟机的计算能力,既兼容现有的智能合约体系,又突破了 EVM 在计算成本高、缺乏并行性等方面的限制。

通过混合执行,开发者可以将计算密集型任务(如复杂的密码学运算或高性能数学算法)部署在 Wasm 环境中执行,同时通过标准化接口与 EVM 智能合约交互。例如,在 DeFi 应用中,订单匹配等复杂逻辑可由 Wasm 高效处理,而资产结算等关键功能仍交由 EVM 执行;在智能钱包场景中,开发者可以通过 Wasm 实现 EVM 原生不支持的加密算法,从而支持更丰富的身份验证方式,如基于 FaceID 的私钥管理。

此外,混合执行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EVM 应用可以借此继承底层执行环境的功能,例如并行交易处理、动态费用机制等。


MEV 相关

The MEV Letter #83

Flashbots 团队推出垂直于 MEV 研究领域的 Newsletter,以下是一些重点摘录:

  • 文章《Why I support privacy 》强调支持隐私的重要性,认为隐私是保护自由、去中心化,并推动数字领域技术进步的关键。

  • 文章《Blob gossip and validation before and after PeerDAS》讨论了 PeerDAS 前后的 blob 传播和验证处理演变,探讨了为应对带宽需求增加而进行的内存池分片的选项。

  • 文章《Theoretical blob transaction hit rate based on the EL mempool》提出了基于 EL 内存池关于 blob 传播的理论研究,探讨了通过 PeerDAS 和分布式区块构建提升 blob 吞吐量的方法。

  • 文章《Introducing FairFlow: TimeBoost with a Dutch auction》评审了现有的排序策略,并提出了带荷兰式拍卖的 TimeBoost 调整版本,以应对后期运行中的问题。

  • 文章《An Anti-Collusion Mechanism for Threshold Encrypted Mempools》提出了一种反串通机制,旨在建立一个阈值加密内存池,即使阈值委员会中的所有参与方合谋也能保持安全。

  • 文章《A Taxonomy of Preconfirmation Guarantees and Their Slashing Conditions in Rollups》提出了一种预确认保证和它们相应的处罚条件以及计算复杂性的结构化分类,适用于 Rollup 技术。

  • 文章《Beyond Stage 2: The Case for Unstoppable Ethereum Rollups》论述了超越第二阶段的观点,认为带有 30 天退出窗口的 Stage 2 Rollup 在防止审查方面仍然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 视频《Deeply Intents: Chain Abstraction Isn’t Real》邀请 Vaibhav 进行了一场关于链抽象、可扩展性以及跨链基础设施的对话。

📑论文

FlexiContracts: A Novel and Efficient Scheme for Upgrading Smart Contracts in Ethereum Blockchain

作者来自:Syracus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Dhaka、BRAC University、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作者介绍了一种名为 FlexiContracts 的创新方案,用于解决以太坊智能合约升级困难的问题。FlexiContracts 结合了去中心化治理协议和自动化数据重组机制,链上投票决定升级提案,提案通过后,合约进入非执行状态,待升级完成后再激活,避免即时操作风险;然后分析新旧合约的存储结构差异,生成数据迁移指令。根据指令动态调整存储槽(如变量、数组、映射的布局),无需手动迁移数据;最后可直接在原合约地址更新逻辑,保留历史数据和外部依赖关系。

This post is for paid subscribers

Already a paid subscriber? Sign in
© 2025 ChainFeeds
Privacy ∙ Terms ∙ Collection notice
Start writingGet the app
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cultu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