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 ChainFeeds PRO # 103。本次内容将包含,以及每周更新内容:比特币协议进展、以太坊治理相关、最新研究和进展,和最新论文。
重点
Behind the Scenes of Ethereum’s Pectra Upgrade: A Data-Driven Analysis
Protocol Labs 团队对以太坊主网在 2025 年 5 月 7 日从 Deneb 升级到 Pectra 的网络表现与节点行为进行的详尽分析。其研究时间跨度为分叉前后各一周,核心关注点包括节点升级情况、区块传播延迟、各地区及客户端的传播差异,以及网络带宽利用状况。
1. 网络升级准备与采用
升级进度:硬分叉前 2 天,53% 的节点已准备好;分叉时 70% 立即升级,后续 5 天内另有 18% 升级,但仍有约 12% 的节点未及时更新(主要运行在云基础设施上,而非家庭部署)。
客户端分布:Prysm、Lighthouse 和 Teku 客户端逐步适配,但未出现大规模客户端切换现象。Prysm 提前公告了下一个 Fulu 分叉版本。
2. 区块传播延迟
整体表现:硬分叉后,区块传播的中位数延迟略微改善(减少约 200 ms),但尾部延迟(如非洲、南美洲节点)因地理劣势略有增加。
按时到达率:约 5% 的区块未能在 4 秒的时隙窗口内到达,可能导致验证者错过奖励。
客户端差异:Prysm 和 Teku 的区块接收速度略快于其他客户端,但数据需谨慎解读(因时间戳实现差异)。
3. 网络带宽影响
吞吐量变化:尽管 Pectra 升级增加了 50% 的 Blob 容量(额外 3 个Blob/区块),网络整体带宽未受显著冲击:
低百分位节点(资源受限)上传吞吐量下降约 1 Mbps。
高百分位节点(资源充足)带宽提升明显(如 90 百分位从 61.46 Mbps增至 82.12 Mbps)。
地域差异:欧美节点带宽更高,非洲节点资源受限更明显。
时隙内带宽模式:区块广播期间(时隙前 4 秒)带宽仍存在短暂下降,但均值略有提升。
比特币协议进展
OP_RETURN 及近期争论
Jeffrey Hu 介绍了比特币 OP_RETURN 的原理、历史演变以及近期围绕其取消转发限制的争议。OP_RETURN 是一种在交易中嵌入数据但不可花费的输出方式,自 2014 年起被 Bitcoin Core 允许在标准交易中使用,默认限制数据为 80 字节,目的是提供低成本的数据写入手段,同时避免 UTXO 集污染。近期,Bitcoin Core 开发者合并提案 PR #32406,取消了该限制,引发激烈讨论。支持者认为该限制形同虚设,放宽限制能提升抗审查性、顺应市场需求、降低滥用链上空间的风险,并改善交易池与区块传播效率;反对者则担忧滥用链上空间、垃圾交易泛滥、破坏节点自治与策略多样性,认为此次修改未经广泛共识,决策流程不够慎重。
Bitcoin Layer 2 之 Statechain
Shinobi 介绍了一种比特币二层协议 Statechain,初版依赖 eltoo 协议,需软分叉支持;2021 年 CommerceBlock 团队推出免软分叉的变体 Mercury,使用 MPC 技术管理密钥碎片,后升级为 Mercury Layer 加入盲签名增强隐私。其核心机制是用户存款后获得预签名交易和临时密钥,通过适配器签名原子化转移所有权。协调员需删除旧密钥碎片以保证安全,若诚实运作可防止前任所有者盗款。Mercury 采用递减时间锁确保最新所有者优先提款,但需定期关闭链上通道。Statechain 可与闪电网络、Ark 等方案结合,实现链下通道开闭。虽非完全免信任,但流动性效率高。目前两种实现均未广泛采用,或因信任模型未被接受,或缺乏推广。
Bitcoin Optech Newsletter #360
使用
addr
消息对节点进行指纹识别:Daniela Brozzoni 和开发者 Naiyoma 探讨如何利用比特币 P2P 协议中的addr
消息来识别同一节点在不同网络(如 IPv4 和 Tor)上的运行情况。addr
消息用于节点间广播其他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节点发现。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分析addr
消息中的特定细节,可以为节点生成唯一指纹,从而跨网络追踪同一节点。关于描述符中是否使用大写 H 问题:Ava Chow 发帖询问是否有软件在输出脚本描述符中使用大写
H
表示 BIP32 的 hardened(强化)派生。虽然 BIP32 标准允许使用大写H
,但 BIP380(一个脚本描述符规范草案)当前的测试禁止使用大写H
,而且 Bitcoin Core 也不接受这种写法。
以太坊
研究和进展
Unpredictable RANDAO
Titania Research 工程师 Banri 对以太坊信标链当前采用的 RANDAO 随机数生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其存在可预测性和可操纵性问题。攻击者若控制某个 epoch 末尾的多个连续 slot,可提前计算出最多 2^k 种未来随机数路径,从中选择最有利的提议策略(如跳过区块或发起链重组),以此影响后续 proposer 的分配,获取不公平优势。为应对这一问题,Banri 提出了改进方案 Unpredictable RANDAO,通过设计降低攻击者对未来状态的可预测性,将其能推演的策略空间从指数级的 2^k 缩减为线性的 k+1,从而显著削弱其攻击动机与收益。
该方案的核心改动在于:不再由单个 proposer 独立生成 RANDAO 值,而是引入一个由 n 个验证者组成的委员会(如现有的 Inactivity Leak Committee),通过分布式密钥生成(DKG)和门限签名共同生成每个 slot 的随机 reveal 值(每个区块 proposer 在其出块时提供的一段 BLS 签名,其目的是为链上的随机数生成过程提供一个输入,进而更新链的全局「随机数状态」)。具体而言,每轮 reveal 必须由至少 t = ⌊2n/3⌋ + 1 个委员会成员签署,聚合成唯一签名值后被包含进区块。只要攻击者未控制超过三分之二的委员会,就无法预测、操控该随机性输出。
Blob Sharing for Based Rollups
Nethermind 工程师 Anshu Jalan 提出并详尽阐述了一种 基于 Based Rollup 的 Blob 共享协议,旨在解决当前 Based Rollup 在向以太坊提交数据时存在的 Blob 空间利用率低、成本高昂等问题。与中心化排序的 Rollup 不同,Based Rollup 无法通过延迟出块来聚合更多交易,因此需要频繁提交 blob,而这些 blob 往往填充率很低,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上升。该协议的核心思路是充分利用 Based Rollup 的结构性特点 —— 多个 Based Rollup 共用同一个 L1 proposer。这个共享 proposer不仅负责各个 Rollup 的 L2 区块构建,还可统一聚合这些区块数据,打包进一个或多个共享 blob 中。
一、核心设计原则:
使用共享 proposer(L1 proposer / 构建者)作为 Blob 聚合器:共享 proposer 同时充当多个 Based Rollup 的 L2 区块构建者与 blob 聚合器,无需额外的链下协调机制,简化了协议设计和执行流程。
借助 EIP-7702 实现一笔交易多 Rollup 提交:共享 proposer 可通过 EIP-7702 为其 EOA 地址临时加载一个轻量级批处理合约(如 MinimalBatcher),从而具备合约账户的能力。在一次交易中,该批处理合约可调用多个 Rollup 的收件箱(Inbox)合约,并将每个 Rollup 对应的 blob 段元数据一并提交。
二、协议流程:
共享 proposer 先为每个 Based Rollup 构建 L2 区块;
所有 L2 区块数据被送入一个本地的 blob 聚合服务;
聚合服务将这些区块数据合并打包成一个共享 blob 集,并为每个 Rollup 生成对应的 blob segment 元数据;
proposer 使用带有批处理逻辑的合约(通过 EIP-7702 临时加载)发起一笔 L1 交易,在交易中一次性将 blob 数据和所有 segment 元数据提交至各 Rollup 的 inbox 合约;
批处理合约支持多目标调用,并为每个调用触发事件,方便链下组件监听和验证。
EIP-7782: The case for 2x shorter slot times in Glamsterdam
以太坊基金会成员 Barnabé Monnot 提出了将以太坊的区块时间 slot time 从目前的 12 秒缩短到 6 秒的建议,这一建议基于 EIP-7782 提案,并详细阐述了这一改变可能带来的好处和挑战。
一、缩短 slot 时间的好处
提升用户体验和抗审查能力:L1 交易更快被包含,钱包响应更及时;审查下的交易等待时间也更短。
改善链上交易所效率:AMM 价格更新更快 → 更低套利损失、更低交易费;更快的更新频率吸引更多流动性,形成正向飞轮效应。
提升互操作性协议的响应速度:Rollup 在 L1 上的状态确认(如最终性、安全确认、收录确认)都能更快完成;意味着跨链桥、intents 系统能更快响应 L1 状态变化
降低质押奖励波动性:奖励更频繁发放但单笔更小 → 回报更稳定 → 减少集中质押动机,有利于单机运行者
二、技术可行性
依托 EIP-7782:将 slot 分为 proposer / attester / aggregator subslots,并缩短每个 subslot 时长;
需要客户端支持 slot 时间在 12 秒和 6 秒之间切换(回放历史仍保持 12 秒);
实现复杂度较低;Gnosis 链已运行在 5 秒 slot,Nethermind 测试网已运行在 4 秒 slot;
MEV 相关
The MEV Letter #93
Flashbots 团队推出垂直于 MEV 研究领域的 Newsletter,以下是一些重点摘录:
文章《Trustless TEE Overview June 2025》详细阐述了 Trustless TEE 如何从芯片层开始,设计具有物理安全性和可验证供应链的高性能开源机密计算硬件。
文章《Extending Sandboxes to New MEV Types》旨在开发基于 TEE 的高性能短暂沙盒,用于扩展当前基于区块底部实现的搜索者策略。
文章《Verifying TEE Applications: A Practical Walkthrough with Dstack》逐步演示 Dstack 如何实现 TEE 应用的端到端可验证性,解决零信任安全中的现实挑战。
文章《The State of Type 3 Transactions After Pectra: One Month of Blob Data Activity》分析了在 Pectra 提升 Blob 容量后的一个月内的 Blob 交易模式。
文章《A practical proposal for Multidimensional Gas Metering》提出了一个多维度计量方案,以优化资源利用率并提高吞吐量。
视频《Proof is in the Pudding: 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s (TEEs)》系统梳理现有 TEE 方案的安全特性、攻击面及固件机制。
视频《EIP-7732 breakout room #20》解释了设定 EIP-7918 中 BLOB_BASE_COST 为 2^12 的理由,以调节 Blob 费用市场,并考虑 KZG 证明验证成本。
视频《PEEPanEIP: EIP-7825: Tx Gas Limit Cap & EIP-7934: RLP Execution Block Size Limit》邀请 Giulio Rebuffo 讲解将单笔交易 Gas 上限设为 3000 万的协议设计。
📑论文
Cross-Chain Arbitrage: The Next Frontier of MEV in Decentralized Finance
作者来自:Flashbots、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Instituto Superior Técnico & University of Lisbon & INESC-ID
作者研究了跨链套利在 DeFi 市场中的作用及其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交易量向链上迁移,跨链套利正成为 DEX 间价格对齐的主要机制。套利活动主要集中在以太坊相关的 L1-L2 链间,且在 Dencun 升级(2024 年 3 月)后交易量增长 5.5 倍。66.96% 的交易采用库存预置模式,平均耗时 9 秒,而跨桥套利需 242 秒,凸显桥接延迟成本。市场高度集中:5 大地址处理超半数交易,其中单一地址占 Dencun 后日交易量的 40%,建议通过分散区块构建和降低准入壁垒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