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 ChainFeeds PRO # 98。本次内容将包含本地节点友好的以太坊 L1 扩容路线图调整方案,以及每周更新内容:比特币协议进展、以太坊治理相关、最新研究和进展,和最新论文。
重点
A local-node-favoring delta to the scaling roadmap
Vitalik 讨论如何在提升以太坊主网性能的同时,降低运行全节点的难度,让普通用户依然可以运行自己的节点并保有隐私和信任性。传统观点认为,全节点被认为是用来验证区块安全性的。随着 ZK-EVM 等零知识技术的发展,验证功能可以外包,理论上普通用户不再需要全节点。但实际上,全节点的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提供本地、隐私、安全的链上数据访问(RPC),这是目前 ZK + PIR 等方案难以兼顾的。因此,Vitalik 提出了以下改进路径:
1. 短期优化(降低存储负担)
EIP-4444:限制节点仅存储约 36 天的历史数据,大幅减少磁盘占用。
分布式历史存储:通过纠删码技术,让节点分散存储历史数据,确保区块链数据的永久性,避免依赖中心化存储。
调整 Gas 定价:提高存储操作(如新状态创建)的成本,降低执行成本,抑制状态膨胀。
2. 中期优化(无状态验证)
节点无需存储完整状态,仅需验证 zk-proof 或 Merkle 证明,存储需求可减少约 50%。
3. 长期方案(部分无状态节点)
目标:即使 L1 Gas Limit 提高 10-100 倍,仍允许个人运行轻量级节点。
工作原理:
节点仅存储用户自定义的部分状态(如常用合约、账户或特定应用的存储槽)。
通过无状态验证或 ZK-EVM 确保链的正确性,但仅维护本地所需数据。
RPC 请求仅响应本地存储的数据,其余可回退到外部方案(用户可自主选择)。
灵活性:用户可通过链上合约配置存储范围(如过滤垃圾合约、保留活跃账户状态等)。
比特币协议进展
Bitcoin Optech Newsletter #355
本周无重要内容更新。
以太坊
研究和进展
SPIRAL: A BFT-Based Trust Layer for L2 Interoperability
开发者 malik 介绍了 SPIRAL,一个为以太坊 L1 与 L2 Rollup 之间的交互提供低延迟同步可组合性(synchronous composability) 的解决措施,作为密码学方案(如 Signal-Boost)的替代方案,其核心机制是通过构建一个由 BFT 验证者组成的信任层网络,这些验证者需质押资产作为安全保证,利用成熟的 BFT 共识算法在 2-5 秒内快速达成对 L2 状态变更的一致确认,并通过轻量级 API 实现与各类 L2 架构的无缝集成。相比基于密码学证明的 Signal-Boost 方案,SPIRAL 在以下方面展现出显著差异:
信任模型:SPIRAL 依赖一组 BFT 验证者,需要信任这些验证者诚实运作。Signal-Boost 基于密码学证明和以太坊的交易排序,无需额外信任第三方。
扩展性:BFT 共识通常支持 100-200 个验证者,扩展性有限,但可通过分片或分层结构优化。Signal-Boost 受限于 L1 的吞吐量,如果以太坊本身拥堵,其性能也会下降。
重组处理:SPIRAL 由于 BFT 共识独立于 L1,若 L1 发生重组(如区块回滚),可能导致状态不一致,需额外机制来恢复一致性。Signal-Boost 天然依赖 L1 的最终性,重组风险与以太坊一致,无需额外处理。
适用场景: SPIRAL 更适合需要即时最终性的应用,愿意接受一定信任假设的 Rollup(如企业级链)。Signal-Boost 更适合无需信任的跨链交互(如高价值 DeFi 交易)。
Fungibility is All You Need
EVM 开发者 parseb 详细阐述了一种名为 WillWe 的新型治理范式,其核心思想是利用代币的可替代性(fungibility)实现动态、实时的资源分配,从而取代传统 DAO 依赖的提案投票制。parseb 认为现有的 DAO 治理仍受限于工业时代的层级结构,如议会式的提案审批和预算周期,导致效率低下、官僚化甚至中心化。而区块链的真正潜力在于通过代币流动直接表达集体决策,而非依赖文本提案和人工投票。其核心机制包括:
代币即治理:每个代币本身就是一个 DAO,持有者通过资金分配行为(如增发、销毁、转移)参与治理,而非被动投票。
节点经济模型:组织由嵌套的自治节点构成,每个节点有两种代币——储备代币(父节点代币,用于经济锚定)和供应代币(本地治理代币,用于决策)。节点可通过通胀或 1:1 兑换获取资金,确保经济安全性。
实时资金流:治理通过每秒调整的资金分配实现,成员可随时增减对子节点的支持,形成动态反馈循环。
激励对齐:只有真正利益相关者(长期持币者或贡献者)会参与治理,因为他们需承担成本,从而减少噪音和搭便车行为。
可编程密码学
Proof in Silicon: How Hardware Is Reinventing Trust in Crypto
EigenPhi 阐述 TEE 在 MEV 领域的变革性作用,以及其在区块链基础设施中重建信任与性能的潜力,以下是核心内容的总结:
性能优势:TEE(如 Intel TDX)在速度、隐私和去中心化架构上表现优于 MPC 和 FHE。并且可以与其他技术(如 MPC)结合,形成深度防御体系。例如 Worldcoin 的 IRIS 协议中,TEE 确保协议正确性并防止合谋。
TEE 在 MEV 拍卖与区块构建中的应用:Flashbots 的 BuilderNet 利用 TEE 实现分布式协作,允许独立参与者通过安全共享订单流和原子套利逻辑,构建更高效的区块,而无需中心化信任。
安全性:TEE 在安全性上并非完美,需通过快速补丁、版本控制和运行时监控应对潜在攻击(如侧信道攻击),但相比现有 MEV 基础设施(如依赖社交信任的中继器)要更强。
广泛应用:如 Flashbots 的 Teleport 项目,用 TEE 托管 Twitter 账户并基于 LLM 设定行为规则,实现可编程身份代理;与 ZK Rollup(如 Scroll、Linea)结合,提供低成本冗余验证。
MEV 相关
The MEV Letter #88
Flashbots 团队推出垂直于 MEV 研究领域的 Newsletter,以下是一些重点摘录:
文章《Signal-Boost: L1 Interop Plugin for Rollups》介绍了一种机制,使以太坊主网与现有的 Rollup 之间能够实现同步组合性,支持同一时隙的消息传递。
文章《Native Rollups: Where they are, and where they are going》介绍了 Native Rollup 当前发展情况,并指出了尚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文章《Block processing performance on Ethereum mainnet》通过基准测试数据,对比了不同执行层客户端(EL clients)在以太坊主网上的区块执行性能表现。
文章《Adventures in ERC4337 frontrunning》讲述了作如何在 Polygon 上开发一个针对 ERC-4337 退款机制定价错误的抢跑套利机器人。
文章《Proof in Silicon: How Hardware Is Reinventing Trust in Crypto》讨论了 TEE 如何改变区块构建、隐私模型和协议设计。
视频《Protocol Research Call 2》邀请研究者们探讨提升执行层吞吐量的短期扩容方案。
视频《FOCIL breakout #11》邀请了 Michael Moser 介绍 Relay Inclusion Lists(中继包含列表)的目标与架构设计。
视频《beam call #6 (3SF: 3-slot finality)》邀请研究人员分享和讨论有关 3-Slot-Finality 的最新研究进展。
📑论文
Real AI Agents with Fake Memories: Fatal Context Manipulation Attacks on Web3 Agents
作者:Princeton University、Sentient Foundation
作者研究了 AI Agents 与 Web3 结合时面临的新型安全威胁,特别是上下文操纵(context manipulation)攻击。攻击者可通过提示输入、记忆模块或外部数据源等上下文接口,注入恶意信息,诱导AI做出错误决策,如资产误转、协议违规等,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实验表明,仅依赖安全提示的防御手段难以应对上下文被污染的情形,而通过模型微调构建的防御更为有效,可显著降低攻击成功率。并强调在 Web3 环境中亟需开发兼具安全性与金融责任感的 AI 智能体,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攻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