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早报丨专访 Pantera:花 12.5 亿美元做「Solana 币股」的背后逻辑/Momentum 6 合伙人自述 WLFI 投资逻辑:为何敢押注七位数/谷歌做的区块链,算 Layer1 吗?
ChainFeeds Newsletter 每日精选 Web3 深度投研「简报」+ AI 驱动的热点新闻榜单,帮你做出聪明决策
📢 ChainBuzz 热点新闻 |2025.8.28
🔥 Swarm Network 完成 1300 万美元融资,Sui 基金会等参投
🔥 英伟达发布 2026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 467.43 亿美元,环比增长 6%
🔥 Aave Labs 推出 RWA 市场 Horizon
🔥 The Clearing Company 完成 15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Union Square Ventures 领投
🔥 美 SEC 将于 9 月 18 日举办禁止交易穿透规则圆桌会议
👨💻 ChainFeeds 投研简报 |2024.8.27
1️⃣ 项目介绍|除获 WLFI 1000 万美元投资外,Falcon 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2️⃣ 观点|专访 Pantera:花 12.5 亿美元做「Solana 币股」的背后逻辑
3️⃣ 观点|Momentum 6 合伙人自述 WLFI 投资逻辑:为何敢押注七位数?
4️⃣ 稳定币|灰色巨兽 vs 白名单玩家,透视合规稳定币带来的「分叉时刻」
5️⃣ 项目介绍|谷歌做的区块链,算 Layer1 吗?
每日精选的加密信息由 ChainFeeds 团队与 AI 共同编写,我们已将内部的信息流工具优化并开放给所有读者及 Web3 行业者使用,测试链接 👇
🌞 Web3 行研早报来自:Web3 行业必读深度资讯「简报」平台|chainfeeds.xyz
🤖️ Web3 热点榜单来自:AI 驱动的 Web3 热点新闻自动聚合工具|chainbuzz.xyz
1️⃣ 【长推】除获 WLFI 1000 万美元投资外,Falcon 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导读:USDf,是又一个「千篇一律」的稳定币吗?
Alex Liu:Falcon Finance 最大的不同首先体现在其「出身」。USDf 背后的团队来自资深做市商 DWF Labs,这在稳定币赛道尚属首次。DWF Labs 的联合创始人 Andrei Grachev 不仅是 Falcon 的联合创始人,也亲自担任管理合伙人。DWF 在本轮周期战绩显著,既活跃于主流山寨币市场,也深度参与 Meme 币的做市操作,因而在流动性管理与对冲交易策略执行方面拥有天然优势。Falcon 的底层收益逻辑正是基于大规模对冲与套利交易,类似 Ethena,但因做市商背景而更具操作优势。其资本支持也非同一般。2025 年 7 月 30 日,Falcon Finance 宣布获得特朗普家族加密项目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WLFI) 1000 万美元投资,这是 WLFI 在稳定币领域的首笔资金配置。WLFI 自身发行稳定币 USD1(以美债和现金抵押),双方达成技术集成计划,未来将在 USDf 与 USD1 的跨链互换、抵押品互补等方面深度合作。WLFI 代币 FDV 已超 200 亿美元,资本概念叠加使 Falcon 获得市场额外关注,也让其在新兴稳定币竞争中具备差异化背书。
Falcon 与传统稳定币不同,其 USDf 采用多资产超额抵押与对冲交易结合的模式。目前抵押率在 110%~116% 之间,确保每一枚 USDf 背后都有超过 1 美元的资产支撑。与 USDT、USDC 这类单一法币储备的稳定币相比,Falcon 支持 BTC、ETH、SOL 等主流加密货币,乃至部分精选山寨币,并计划未来纳入代币化 RWA。这种开放性让 Falcon 成为「通用抵押基础设施」,而不仅仅是稳定币项目。用户可通过两种方式获得 USDf:一是通过官方应用铸造(需 KYC 与最低门槛,且支持「传统模式」与「期权包装模式」两种抵押方式);二是直接在 DEX 上购买(无门槛限制)。获取的 USDf 还可享受积分激励「Falcon Miles」,其中非稳定币抵押可获得更高倍率。持有 USDf 的用户既可每日领取积分,也可将其质押为 sUSDf 获得年化约 8.5% 的收益,或参与 DEX / 聚合器流动性挖矿(最高 40 倍积分)。此外,USDf 已接入 Morpho、Euler、Silo 等借贷市场,可作为抵押物参与杠杆操作,甚至在 Pendle 上拆分未来收益流。截止 2025 年 8 月 26 日,USDf 供应量已达 12.5 亿美元,位列稳定币前十,sUSDf 供应量 3.83 亿枚,凸显其增长速度与市场接受度。
Falcon 的愿景远超「发行稳定币」。项目联创强调 USDf 的定位是「通用抵押与流动性生成层」,目标是将任意资产转化为可在全球流通的美元流动性,进而形成加密与 TradFi 之间的桥梁。Falcon 希望未来不仅支持加密资产,还能接入美债、股票、公司债等传统金融资产,并通过链上协议逻辑打通借贷、做市、支付等生态应用。团队在风控与合规层面也高度重视,已上线透明度面板,展示 USDf 储备率始终高于 110%,并引入第三方审计验证。路线图方面,Falcon 计划 2025 年底前在拉美、土耳其、欧元区开通合规法币通道,提供 24/7 实时结算,并扩展至以太坊 L2 与多条公链。同时将与托管和支付机构合作,推出银行级产品,如货币市场基金通道、实物黄金链上兑换等。2026 年则将构建「现实资产引擎」,支持私募信贷、公司债代币化,并推出结构化证券化产品,以吸引机构级用户。社区层面,Falcon 通过 Falcon Miles 积分和 Yap2Fly 排行活动(与 KaitoAI 合作)进一步增强用户参与,奖励池每月 5 万美元。综合来看,Falcon 通过多资产抵押、高合规审计与多链扩展,正在塑造一个超越单一稳定币的金融中枢层。(来源 )
2️⃣ 【长推】专访 Pantera:花 12.5 亿美元做「Solana 币股」的背后逻辑
导读:在 Pantera 合伙人 Cosmo Jiang 看来,「加密财库公司」的兴起,并不是一场炒作,而是一种新的金融组织结构的诞生。
Cosmo Jiang:我们最早开始布局这个策略的时候,其实完全是一个非共识的押注(non-consensus bet)。我们当时接到不少类似项目的 pitch,但一直没完全理解到它的意义,直到遇到 Defi Dev Corp(DFDV)—— 一个试图在美国复刻 Solana 版 MicroStrategy 的团队。他们的设定非常清晰:团队在美国,能够直接接入美国资本市场;财库主仓是 Solana,而我们本身也对 Solana 的前景极为看好。这种组合,在当时看来非常有吸引力。所以我们选择了投 DFDV。那是一个非常超前的项目,几乎没有其他机构入场,我们是最早、也是为数不多愿意下重注的投资方。虽然当时看起来非常冷门,但我们愿意扛下不确定性,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和我们一起投的还有几个资本方,但我们是领投、主投。我们当时甚至觉得,这应该就是唯一一个了,美国的数字资产金库公司可能就这一个。
我们的所有基金其实都带有长期投资的目标 —— 我们是这个行业的长期信仰者,我们是以长期投资者的视角参与的,而不是短线交易者。比如我们旗下的风险投资基金就是一个生命周期为 10 年、锁仓期 8 年的封闭式基金,真正是为那些早期项目的成长周期而设计的,持有时间很长。而在另一端,我们也有一个偏「流动性」的产品 —— 就是我们的「流动代币对冲基金」,它是季度流动性,我们当然也希望投资人是以多年期的视角和我们同行,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我们研究和投资流程带来的收益。但我们也提供了一定的流动性。而这个 DAT(Digital Asset Treasury)基金,正好介于这两者之间。因为我们是在帮助这些公司从零开始启动,所以我们会设置一定的锁仓期和流动性限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认为这些项目能否成功,其实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看出来。所以这个基金的持有期限会比传统风险投资基金短一些。而且,由于我们投的是「上市公司股票」,所以我们也希望投资人能够长期持有我们认为是「长期赢家」的股票。因此在退出方式上,我们也会采用「实物分红」的方式(in-kind distribution),也就是说我们会直接把这些股票分发给投资人,让他们自己选择是否继续持有,而不是一定要卖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既能够执行长期投资策略,同时也给了投资人更高的自由度。
整体来看,这些 DAT(Debt Asset Tokenization)项目的估值倍数一般在 1.5 倍到 8 倍之间。所以目前的溢价还是相当高的。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项目早期流通量很低,所以一开始交易时估值可能会偏高,但当股份解锁、真正流通后,通常会有一定的回调。所以有些项目目前溢价很高,但它们存在这些流动性限制。所以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这类项目出现估值回调。但即便完全流通后,很多项目仍在 1.5 到 8 倍之间,整体来看依然是一个相当健康的溢价区间,对吧。( 来源 )
3️⃣ Momentum 6 合伙人自述 WLFI 投资逻辑:为何敢押注七位数?
导读:Momentum 6 合伙人 Dennis Liu 以 0.28 美元平均成本持有七位数仓位,目标价 1 美元(对应 1000 亿美元完全稀释估值)。
PANews:WLFI 与受监管的稳定币 USD1 紧密挂钩。USD1 由美国国债支持,为 $WLFI 赋予了政治工具与金融属性的双重身份。根据官方公告,$WLFI 将于 9 月 1 日在包括 Binance 在内的所有主流交易所上线,同时期货合约已率先启动。代币的预售安排显示,20% 代币将立即解锁流通,其余 80% 将进入锁仓机制。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这是首次获得 $WLFI 敞口的机会,市场普遍认为其意义远超一般 meme 代币。由于背后有政治家族背书、稳定币挂钩机制和美债支持,$WLFI 的推出不仅被视为一次加密市场的重要事件,也被看作是美国政治力量与区块链金融结合的代表性案例。
在仓位管理方面,投资者采取了谨慎且稳健的策略。具体而言,他选择通过盘前期货市场逐步买入 $WLFI,初始买入价为 0.40 美元,随后在 0.30 美元时加仓,并在 0.22 至 0.24 美元区间大量建仓,平均入场成本为 0.28 美元,而当前市场价格为 0.25 美元。关键点在于仅采用 1 倍杠杆,即接近现货交易的方式,避免了清算风险和资金费率负担,这使其能够稳定持有一个七位数美元规模的 $WLFI 多头头寸。价格目标设定在 1 美元,对应 1000 亿美元的完全稀释估值(FDV)。作为对比,特朗普此前推出的一款缺乏实用性和推广的 meme 代币,峰值时也曾达到 730 亿美元 FDV。因此,$WLFI 在官方背书、与美债挂钩以及特朗普就任总统期间推出的背景下,具备更高的潜在上限。机构投资者也已大规模入场:DWF Labs 以 0.10 美元投资 2500 万美元,Aqua One Fund 以 0.125 美元投资 1 亿美元,而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ALT5 Sigma 更是以 0.20 美元投入 15 亿美元。这意味着当前 0.25 美元的价格仅比 ALT5 的入场价高出 25%,凸显其相对吸引力。
除了直接持有 $WLFI,投资者还利用其高波动性进行策略性套利。例如在 Pionex 上设定 0.10–0.42 美元的网格区间,仅 22 小时便带来 2.5% 收益,年化收益率高达 960%。这种低门槛套利方式,使得即便不打算长期持有的投资者,也能从短期波动中获利。此外,$WLFI 生态还延伸出两个高风险的衍生项目:由首席信息官创立的 $BLOCK(USD1 启动平台)以及由首席技术官主导的 $DOLO(USD1 的 DeFi 服务提供商)。这类小市值代币潜在上行空间更大,但风险也显著更高。如果 $WLFI 翻倍,这些代币可能上涨三到四倍;相反,若 $WLFI 下跌,它们的跌幅会更剧烈。因此,投资者在配置时需谨慎权衡风险。综合来看,$WLFI 不仅仅是一个叙事符号,而是政治影响力、金融属性与投机价值的结合体。特朗普官方身份、机构大额背书以及与美国国债挂钩的稳定币关系,使其成为本轮周期最具重量的代币事件之一,也可能成为未来市场结构的重要拐点。( 来源 )
4️⃣ 灰色巨兽 vs 白名单玩家,透视合规稳定币带来的「分叉时刻」
导读:USDT 是市场自发生长出的「灰色巨兽」,合规稳定币,则是 TradFi 今年最大的 Alpha 来源。
imToken Labs:在稳定币分类体系中,合规稳定币占据着独特而关键的位置。与 USDT 这种凭借市场需求自然扩张、却长期游走在监管灰色地带的产品不同,合规稳定币自诞生之初就以「合规可用」为第一目标。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受监管的发行人 + 符合所在司法辖区的牌照要求 + 清晰的资产储备与法律责任。这意味着,每一枚合规稳定币背后,都能明确追溯到监管主体与资产托管安排,使其不仅能在链上流通,更能被写入企业财报和合规报告,成为传统金融与加密市场之间的「官方通道」。从市场需求层面看,稳定币早已不只是链上交易的「一般等价物」:对加密原生用户,它是避险与流动性的核心资产;对传统机构,它则可能是跨境结算、财库管理、支付清算的全新工具。合规稳定币的价值,正在于为这些需求提供合法、安全的入口。如果说 USDT 的意义在于推动了加密市场的全球流动性,那么合规稳定币的意义,则在于让稳定币真正走进金融与生活的日常。
合规稳定币在全球范围的发展路径各不相同,但方向殊途同归:它们都在从灰色流动性转向合规的金融接口。在美国,USDC 是最具代表性的合规稳定币,由 Circle 发行,以现金与短期美债作为储备,接受定期审计,成为机构最普遍采纳、且能写进财报的稳定币之一。与之并行的 USDP 由 Paxos 发行并持有纽约金融服务部信托牌照,尽管流通规模不大,但主要服务于机构支付和清算场景。PYUSD 则由 PayPal 推出,直接面向零售支付与跨境转账,象征着稳定币进入日常消费的尝试。在亚洲,香港在 2025 年 8 月正式生效的《稳定币条例》,成为全球首个提出完整监管框架的地区,First Digital 发行的 FDUSD 因此获得官方认可。在日本,JPYC 已获批成为首个日元稳定币,并计划登陆以太坊、Avalanche、Polygon 等公链;韩国则通过监管沙盒探索韩元稳定币的跨境支付与 B2B 结算应用。这些案例表明,合规稳定币并不是要取代 USDT 或 USDC,而是开辟一条平行赛道,专注服务跨境支付、机构应用与零售支付等必须合规的真实场景。
进入 2025 年,合规稳定币的全面登场成为 TradFi 结构性变化的核心趋势,竞争焦点也从过去的「体量与流量」转向「合规能力与场景渗透」。无论是美国监管对 USDC、PYUSD 的强化,还是香港《稳定币条例》的落地,都在传递一个信号:未来能够真正服务全球用户和传统资本的稳定币,必须实现链下合规与链上结构的深度融合。新的竞争逻辑也随之确立:从「谁的美元储备更多」,转向「谁能更快进入真实用户场景」,包括跨境结算、企业财库、零售支付等。在这场竞争中,新兴项目 USD1 的表现尤为亮眼。依托特朗普家族背书,USD1 仅半年时间发行量就飙升至 21 亿美元,超越 FDUSD、PYUSD 跻身全球第五大稳定币,并已覆盖币安、HTX、Bitget 等头部 CEX,远快于 PYUSD 的渗透节奏。与此同时,围绕「流动性即服务」(LaaS)的基础设施也在兴起,目标是让稳定币直接作为全球结算 API 被调用。展望未来,稳定币格局将呈现多元并行:USDT 继续充当流动性引擎,收益型稳定币满足资金增值需求,非美元稳定币推动多极化,而合规稳定币则逐步嵌入现实金融世界,成为跨境支付与日常消费的常见工具。这正是合规稳定币的深远意义:让稳定币真正走出加密世界,融入全球金融与生活日常。( 来源)
5️⃣ 谷歌做的区块链,算 Layer1 吗?
导读:谷歌真的会打造一条无需许可、完全开放的公链吗?
Foresight News:根据官方描述,GCUL(Google Cloud Universal Ledger)被设计为一个「高性能、可信中立且支持 Python 智能合约」的分布式账本平台,目前处于私有测试网阶段,主要服务对象是金融机构。谷歌云强调,GCUL 的目标并非重新发明货币,而是通过升级基础设施来解决传统金融系统中的碎片化、高成本和低效率问题。它支持多货币、多资产的转账与结算,并具备可编程支付和数字资产管理的能力。GCUL 以 API 服务的方式提供,突出其易用性、灵活性与合规性优势,尤其是在 KYC 验证与私有化部署等方面。2025 年 3 月,谷歌云已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展开合作试点,探索批发支付和资产代币化的应用。CME CEO Terry Duffy 指出,GCUL 有望在「24/7 交易趋势下」提升抵押品管理和保证金结算效率,而谷歌云金融服务总经理 Rohit Bhat 则强调,这一试点是「传统金融通过现代基础设施实现业务转型的典型案例」。
在区块链领域,Layer1 通常指以太坊、Solana 等公链,其核心特征是去中心化、无需许可和公开透明,任何用户均可自由参与验证、交易或部署智能合约,链上数据也完全公开。相对而言,联盟链(Consortium Blockchain)是一种需许可的分布式账本,由特定组织或机构共同维护,节点准入与数据访问受控,典型应用包括 Hyperledger Fabric 和蚂蚁链。联盟链的优势是合规可控与性能提升,但牺牲了开放性和抗审查性。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GCUL 更符合联盟链模式:运行在「私有且需许可」的网络上,节点和权限由管理机构控制;目标用户是金融机构,而非公众自由参与;设计初衷强调 KYC 验证和合规;底层由谷歌云中心化维护。尽管如此,谷歌官方仍坚持称其为「Layer1」,强调其「可信中立」与「基础设施中立」,试图在叙事上模糊公链与联盟链的界限,以争取更广泛的接受度。
围绕 GCUL 的定位,行业内观点分歧明显。BODL Ventures 合伙人刘锋认为,GCUL 更符合「联盟链」特征,与去中心化、无需许可的公链存在本质区别。Dragonfly 合伙人 Omar 指出,谷歌此前对 GCUL 的描述模糊,如今明显在叙事上更倾向于「Layer1」,但技术细节尚未公开。Helius CEO Mert 则直言,GCUL 本质上仍是「私有且需许可」的系统,与开放式公链完全不同。不过,也有人认为 GCUL 可能代表「渐进式创新」。谷歌与 CME 集团的合作试点显示,机构对分布式账本在结算、抵押品管理等场景存在实际需求。如果 GCUL 能有效整合谷歌的技术能力与金融合规经验,它或许能在传统金融与区块链之间找到一条实用化的中间路径。这种模式虽未必是去中心化的理想,但可能成为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落地的关键桥梁。(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