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早报丨观点:L2s 的真正价值是一个「实验性创新沙盒」/Lighter × Succinct:ZK 驱动的高性能合约与共享排序器愿景/Grayscale:DAT 过剩了吗?9 月比特币会怎么走
ChainFeeds Newsletter 每日精选 Web3 深度投研「简报」+ AI 驱动的热点新闻榜单,帮你做出聪明决策
📢 ChainBuzz 热点新闻 |2025.9.4
🔥 Etherealize 完成 4000 万美元融资,Electric Capital 和 Paradigm 领投
🔥 Ondo 上线 100 多种代币化美股及 ETF,未来将支持 BNB Chain 和 Solana
🔥 Holoworld AI 发布 HOLO 代币经济学,10% 将用于空投
🔥 Venus Protocol 追回 1300 万美元钓鱼攻击被盗资金
🔥 美联储将于 10 月 21 日举行支付创新会议,讨论稳定币等议题
👨💻 ChainFeeds 投研简报 |2024.9.3
1️⃣ 观点|ArkStream Capital:加密 VC 重生指南,为何难以跑赢 BTC?
2️⃣ L2|观点:L2s 的真正价值是一个「实验性创新沙盒」
3️⃣ 项目介绍|Lighter × Succinct:ZK 驱动的高性能合约与共享排序器愿景
4️⃣ 观点|Grayscale:DAT 过剩了吗?9 月比特币会怎么走
5️⃣ 观点|对话贝莱德 CEO Larry Fink:AI 与资产代币化将重塑投资未来
每日精选的加密信息由 ChainFeeds 团队与 AI 共同编写,我们已将内部的信息流工具优化并开放给所有读者及 Web3 行业者使用,测试链接 👇
🌞 Web3 行研早报来自:Web3 行业必读深度资讯「简报」平台|chainfeeds.xyz
🤖️ Web3 热点榜单来自:AI 驱动的 Web3 热点新闻自动聚合工具|chainbuzz.xyz
1️⃣ ArkStream Capital:加密 VC 重生指南,为何难以跑赢 BTC?
导读:对 VC 来说,角色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向更务实的价值创造。
ArkStream Capital:在加密一级市场,项目的估值体系是决定 VC 投资回报的核心变量,而 TGE(Token Generation Event)后的代币市场表现,更是衡量退出效率的关键。然而,过去依赖 FDV(全稀释估值) 进行融资的模式,在当前周期已难以奏效。数据显示,在 75 笔投资、42 个项目中,开盘 FDV / 私募估值超过 100% 的项目有 71 笔,其中 28 笔开盘收益超过 1000%;最高 FDV / 私募估值超过 100% 的项目有 73 笔,其中 46 笔最高收益超过 1000%。但截至 2025 年,仅有 6 笔投资(4 个项目)在当前 FDV 上仍超过 1000%,而 24 笔投资(18 个项目)的当前 FDV 已低于私募估值,占比分别为 32% 和 42.85%。换言之,近三分之一的投资已陷入亏本,超过四成项目未能兑现私募阶段的高估值。部分明星项目即便上线币安,也无法维持私募阶段的账面价格。更糟糕的是,在 1+3 锁仓周期(1 年锁定 + 3 年线性解锁)的约束下,VC 实际可退出的金额十分有限。结果是,大量项目出现账面估值虚胖,流通市值往往低于私募轮入场价格。其背后的根本问题在于:一方面,市场缺乏足够的真实流动性支撑 FDV;另一方面,代币释放节奏与市场需求严重错配,TGE 后迅速产生卖压,价格急剧下滑。因此,高 FDV 反而成为一种风险天花板,估值越高,兑现难度越大,折扣风险也越大。
长期以来,获得头部交易所(尤其是币安)上线资格,被视为加密项目成功的标志和 VC 的关键退出窗口。然而,这一加持效应正在明显减弱。对 2022 年至 2025 年 Q2 上线现货项目的统计发现,大多数项目在上线后短期内出现价格冲高回落,甚至跌破发行价。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源自 TGE 前的人为热潮与过度激励:项目通过空投、积分挖矿等方式拉升 TVL 与用户关注度,但在代币解锁初期即形成沉重卖压。例如 2025 年的 Berachain 项目,TGE 后用户留存率快速下滑,代币价格大幅回落。更重要的是,交易所上市已不再是估值闭环的终点,而是持续考验。Binance 已调整上币逻辑,推出 Alpha 平台,强化对上线项目的活跃度、流动性和价格稳定性的追踪。如果项目缺乏真实用户增长与长期叙事支撑,即便上线也可能被边缘化甚至下架。这标志着一级市场退出逻辑的转型:从事件驱动向过程驱动。VC 不能再依赖单一的上币事件来兑现估值,而必须关注项目的长期产品力与市场验证。换句话说,流动性退出窗口正在由短期爆发式行情,转变为依靠持续价值积累的耐力赛。
随着监管趋严和市场理性化,加密项目从融资到 TGE 的平均周期已显著延长,极端「几天融资、几周 TGE」的模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先打磨、后上市」的冷静周期。然而,这并未显著改善项目成活率。数据显示,自 2021 年以来,Coingecko 共收录 17,663 个加密资产,其中市值排名 1500 名以后的币种几乎没有交易量,显示出大量项目缺乏实际价值。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便是 VC 支持的项目,失败率同样居高不下。2024 年数据显示,Coinbase Ventures 支持项目的失败率高达 21.6%,Polychain Capital 更是高达 26.72%。即便是融资额超过 5000 万美元的明星项目,如 Mintbase、MakersPlace、Juno,也已关停,证明资本充足并非成功保障。可见,项目失败是加密行业常态,VC 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押中极少数黑马。这要求 VC 投资逻辑从高 FDV 快速套现转向真实流通价值兑现,更加重视代币经济模型、供需平衡、锁仓节奏与用户增长等基本面。未来,VC 在投后阶段需扮演更长期的陪伴者角色,通过技术支持、市场资源与治理参与,提升项目的生存概率与退出可行性。(来源 )
2️⃣ 【长推】观点:L2s 的真正价值是一个「实验性创新沙盒」
导读:放弃 General-Purpose 链的大而全思路,如何针对全新 Mass Adoption 需求下进行 Sepecific-Chain 的探索才是正途。
Haotian:非常有意义的视角,这似乎是许久以来看到的对以太坊 layer2 的积极意义解读:layer2s 的真正价值是一个「实验性创新沙盒」。比如,Arbitrum 可以探索 DAO 治理,Optimism 可以进行 RetroPGF 资助机制,Base 可以尝试 CEX 融合, zksync 可以推进账户抽象等等,这些创新如果直接在主网上实施风险就太大了,但在 layer2 上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危及整个生态。而且有意思的是,貌似不同的 layer2 可以服务完全不同的用户群体,比如,主打合规的企业链,标榜抗审查的隐私链,能实现高频交易的游戏链等等。
好像回顾下,形形色色的 Stack 堆栈基础上构建起来 layer2+layer3 解决方案还真的有不少,虽然他们都没有成为预期中为以太坊引流输血的救赎者,但在实验扩展性方案的「多样性」可能方面确实也功勋卓著啊。当然,大家也可以说他们最终都是为了发 Token,但有一个底层逻辑是:他们至少一定程度上延续并继承了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安全特性。否则,用当前的明星产品 Hyperliquid 以及一些华尔街 Giant 大企业要做的独立专属链 layer1 思维,虽然能达成体验上的丝滑升级,但是本质上都是牺牲去中心化来换取极致性能,而且这些独立链也大概率发 Token,他们做的事情也许和 layer2 并无本质区别甚至还不如,但这一步却是对 layer2 实验田的全盘否定。
所以,摆在 layer2 面前其实有一条很明确的道路,放弃 General-Purpose 链的大而全思路,如何针对全新 Mass Adoption 需求下进行 Sepecific-Chain 的探索才是正途,比如,如何引进知名的游戏 ip、如何满足隐私交易和合规,如何服务 AI Agent 的高频交互需求,如何为 RWA 资产提供合规化上脸通道等等。换言之,Layer2s 只要放弃单纯技术架构上的内卷,摒弃通用链的大而全执念,把重心放在和 TradFi 的业务融合上,layer2 的局面可能没大家想的那么悲观。( 来源 )
3️⃣ 【英文长推】Lighter × Succinct:ZK 驱动的高性能合约与共享排序器愿景
导读:该架构确立了清晰的分工:L1(以太坊) 作为安全的全球资产负债表,负责资本的存放;L2(Lighter):作为高性能的执行层,负责风险管理;ZK 基础设施(Succinct):作为密码学底层织网,可信地连接两者。
jaehaerys:在区块链可扩展性的追求中,L2 叙事长期被桥这一比喻主导。用户若要进入高吞吐量、低成本的 Rollup 环境,必须将资产锁定在 L1,并在 L2 获得一个合成等价物。然而,这种模式衍生出了新的问题:流动性碎片化,以及一系列灾难性的跨链桥攻击 —— 这些攻击已成为去中心化金融史上一些最大的资金损失案例。对此,出现了一种新的替代思路:与其将资产转移到计算环境,不如仅将关于资产的可验证信息带到计算环境中。这个想法最初出现在 SuccinctLabs 的一次直播中,Gauntlet 创始人 Tarun Chitra 在思考 ZK 系统的未来时提出,他认为 ZK 协议能够让资产迁移更加自然高效。资产可以继续锁定在以太坊主网(L1),但通过零知识证明(ZKP),它们的效用可以在 L2 被安全验证并用作抵押。这样,资本的位置和功能就被分离开来:资产停留在最安全的环境 L1,而它们的价值被投射到高性能 L2 上,从而大幅提升资本效率。例如,用户的 stETH 或 Morpho Vault 头寸可以继续在 L1 产生收益,同时其价值证明在 L2 上作为抵押杠杆使用。这种模式不仅能降低跨链风险,还能推动跨层可组合性与安全互操作。
这一模型的落地依赖于 Lighter 与 Succinct 的结合。Lighter 是一个基于中心限价订单簿(CLOB)的永续合约去中心化交易所(Perp DEX),其核心架构选择是使用定制 zk 电路,而非通用 zkVM 或 zkEVM。这种设计让其加密系统专门针对撮合、风险引擎与清算逻辑进行优化,因此在验证特定交易功能时效率极高,避免了通用证明昂贵而缓慢的瓶颈。另一方面,Succinct 提供了 SP1 zkVM—— 一个基于 RISC-V 的虚拟机,支持完整 Rust 生态,能够高效编码复杂的应用逻辑,例如 DeFi Vault 的估值方法或清算引擎。此外,Succinct 还运行一个去中心化证明网络(SPN),这是一个由 GPU、FPGA,甚至未来 ASIC 驱动的竞争性证明生成市场,可以快速且低成本地产生所需证明。两者结合后,用户能够在不牺牲收益的情况下,将 L1 上的生产性资产用于 L2 上的杠杆交易。例如,用户在 L1 的 Morpho Vault 持续获取利息,而这些资产的价值证明则为 L2 的永续交易提供保证金。更进一步,该架构还能支持复杂 L2 策略的代币化,让它们在 L1 上以标准化的资产形式流通,比如原生 3x ETH 杠杆代币,可被用于 Aave 借贷等应用。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资本效率,也丰富了跨层可组合性的可能性。
该架构的核心是 Escrow 合约与 Succinct 证明网络的协作。用户首先将 ETH、稳定币或生息资产存入以太坊 L1 的 Escrow 合约。Escrow 合约会触发事件,由 Succinct 证明网络接收并生成 SNARK 证明,证明资产确实已被锁定。验证合约在链上确认该证明后,Sequencer 才会在 Lighter L2 给用户的保证金账户入账。随后,L2 的状态承诺(订单簿状态、余额等)会被提交到数据可用层(DA)中,以便未来验证。整个流程中,资产从未离开 L1,安全性得到保证。更关键的是,当用户遭遇审查或 L2 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逃生舱机制直接在 L1 提交退出请求。用户在 L1 上发起退出交易,DA 提供状态承诺与包含证明,Succinct 网络将该请求转化为证明任务并生成 SNARK 证明。若验证通过,Escrow 合约会强制释放资金,将资产直接返还用户。这一设计保证了无论 L2 出现何种情况,用户始终可以依靠 L1 的安全性取回资产。与传统 Rollup 的逃生路径类似,但在资产效用与抵押迁移的场景下,该模式提供了更灵活且抗审查的资金退出保障,进一步凸显了资本位置与功能分离的优势。【原文为英文】( 来源 )
4️⃣ Grayscale:DAT 过剩了吗?9 月比特币会怎么走
导读:尽管 8 月份比特币价格的走势不如其他代币,但美联储独立性的压力却清晰地提醒我们,投资者对比特币的需求为何如此旺盛。
Grayscale:2025 年 8 月,加密货币总市值稳定在 4 万亿美元左右,但市场内部却出现了明显分化。比特币价格当月下跌,而以太坊却上涨 16%,并在月中创下接近 5000 美元的历史新高。这一表现主要得益于监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 7 月份美国通过了《GENIUS 法案》,为支付稳定币提供全面监管框架。作为稳定币的主要公链,以太坊因此在 7 月上涨近 50%,并延续至 8 月。根据 Grayscale 与富时罗素合作的「加密赛道」框架,8 月份货币、消费与文化以及 AI 赛道小幅下跌,其中 AI 赛道的疲软与美股市场相关股票走势一致。与此同时,金融、智能合约平台及公用事业与服务赛道则上涨。值得注意的是,8 月比特币虽然环比下跌,但曾短暂突破 12.5 万美元历史高点。监管动态方面,美国在稳定币之外的政策调整同样密集,从加密托管到银行监管都有涉及。特朗普政府和联邦机构的行动为市场带来更多清晰度,推动了机构投资热潮。8 月,美联储理事沃勒和鲍曼首次出席区块链会议,强调监管需在金融稳定与创新空间间找到平衡。9 月,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计划审议基于 CLARITY Act 的市场结构立法,业界则关注其能否保护开源开发者与非托管服务商。
8 月份资金流动清晰反映出 BTC 与 ETH 的分化。Hyperliquid DEX 成为舞台:一名比特币巨鲸在 8 月 20 日抛售约 35 亿美元 BTC,同时买入约 34 亿美元 ETH。这类大规模风险转移发生在 DEX 而非 CEX,标志着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重要性提升。在当月某日,Hyperliquid 的现货交易量甚至超过 Coinbase。与此同时,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产品(ETP)也展现类似趋势。美国现货 BTC ETP 在 8 月录得 7.55 亿美元净流出,这是自 3 月以来首次,而 ETH ETP 则延续强劲势头,继 7 月录得 54 亿美元净流入后,8 月再度录得 39 亿美元净流入。截至目前,BTC 和 ETH ETP 持有各自代币流通量的比例均超过 5%。此外,数字资产财库(DAT)继续为市场注入资金。Strategy 在 8 月增持 3666 枚 BTC(约 4 亿美元),而两家最大的以太坊 DAT 共购入 170 万枚 ETH(约 72 亿美元)。市场还在筹备新的 Solana DAT,总规模超过 10 亿美元,由 Pantera、Galaxy、Jump、Multicoin 等支持。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则宣布将基于 CRO 代币推出 DAT。其他新 DAT 涉及 ENA、IP 代币及 BNB。但随着 DAT 供给增加,投资者需求似乎已接近饱和。分析师通过 mNAV(公司市值与持仓加密资产价值比率)来评估供需,目前大型 DAT 的 mNAV 向 1.0 收敛,显示溢价正在下降,供需趋于平衡。
除了短期资金流与监管变化,回归本源有助于理解比特币的长期价值。比特币的设计是基于透明规则和可预测供应的点对点支付体系,独立于任何机构或个人。相比之下,现代经济体普遍采用法定货币体系,其价值完全基于信任,政府却常因短期目标利用货币政策,带来通胀风险。为维持信心,需要独立央行设定明确目标并保持民主问责。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起,这一体系在主要经济体确实实现了低通胀和稳定通胀。然而美国的央行独立性如今面临挑战。根源在于财政赤字和利息支出。美国政府总债务已达 30 万亿美元,相当于 GDP 的 100%,为二战后最高。财政部再融资成本约 4%,利息支出吞噬更多预算。7 月通过的《大漂亮法案》在未来十年锁定高赤字,除非利率下降,否则利息支出将继续上升。白宫已多次向美联储施压,要求降息,并要求鲍威尔辞职。8 月,美联储理事会成员丽莎・库克遭罢免,更凸显独立性危机。这虽短期利好政客,却增加长期通胀和货币贬值风险。在此背景下,比特币成为投资者的替代选择。只要对法币体系的信任受到侵蚀,对 BTC 的需求可能会持续增强。( 来源)
5️⃣ 对话贝莱德 CEO Larry Fink:AI 与资产代币化将重塑投资未来
导读:贝莱德规模已达 12.5 亿,如何做到的?
Larry Fink:人工智能与金融资产代币化。今日与一位曾任财长及央行行长午餐时,他以私人身份坦言,银行业已在多领域被技术甩在后面。巴西 New Bank 的创新实践正扩展至墨西哥,德国 Trade Republic 等数字平台也在颠覆传统,这些案例印证了科技重塑的力量。结合 AI 如何变革大数据分析更能理解其颠覆性,例如贝莱德 2017 年在斯坦福设 AI 实验室,聘请教授团队开发优化算法。我们管理 12.5 万亿美元资产需处理海量交易,而技术革新正推动我们回归责任本源。
今日财报会议重申持续变革的重要性。2009 年收购 BGI(含 iShares)虽曾引发市场质疑,但「被动 + 主动结合 + 全组合聚焦」战略已获成功验证 ——iShares 规模从 3400 亿美元跃升至近 5 万亿美元。2023 年,贝莱德私募业务显著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实现从零到 500 亿美元的突破,私募信贷快速扩张。客户需求超预期增长促使我们采取创新举措,公募、私募加速融合。技术进步将推动公私资产自由配置,这一趋势将覆盖所有机构投资者乃至 401k 计划。收购 Prequin 成本仅为同业 1/3,却是关键布局:通过整合 E-Front 私募分析平台与 Aladdin 公募系统,构建了公私资产全链条风控能力,助力投资组合融合与客户对话深化。每个投资者都需寻找市场未充分认知的信息,传统信息(旧闻)已难创造超额收益。人工智能通过分析差异化数据集生成独特洞察,我们的系统化股票团队持续 12 年跑赢市场,其基于 AI 算法与大数据的主题投资策略,在过去十年击败了 95% 的基本面选股者。
但这如同棒球运动,保持 30% 击打率已极难,连续五年达标更是凤毛麟角。仅有少数投资者能持续胜出。多数基本面投资者扣除费用后回报惨淡,这正是主动管理行业萎缩的核心。若主动投资真有效,ETF 绝不会崛起。传统资管公司市值低迷,许多 2004 年上市同行市值仅 50-200 亿美元,而贝莱德达 1700 亿,正因无力投资技术升级。我们与传统代理的差距将持续扩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