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早报丨L2 赚得盆满钵满,以太坊却成「工具人」?/东西方一级视角下的市场和一些思考/一文复盘 Aave 新币风波:或是项目史上最危险的一次提案
ChainFeeds Newsletter 每日精选 Web3 深度投研「简报」+ AI 驱动的热点新闻榜单,帮你做出聪明决策
📢 ChainBuzz 热点新闻 |2025.3.18
🔥Arbitrum 开发商推出 Onchain Labs 以支持早期项目
🔥日本上市公司 Metaplanet 发行 20 亿日元零息普通债券以购买更多比特币
🔥MyShell:800 万枚 USDT 将用于 SHELL 代币回购,该计划将在 90 天内执行
🔥特朗普及其合作伙伴从 WLFI 代币发行中获利 3.9 亿美元
🔥Slingshot DAO 完成 1600 万美元融资,Animoca Brands 等参投
👨💻 ChainFeeds 投研简报 |2024.3.17
1️⃣ 观点|L2 赚得盆满钵满,以太坊却成「工具人」?
2️⃣ 投研|东西方一级视角下的市场和一些思考
3️⃣ 研究|超级公链的死与生:以太坊、Solana 和 BNB Chain 三链对比
4️⃣ 以太坊| 第 207 次以太坊 ACDE 会议:开发人员同意在 3 月 17 日启动 Hoodi 测试网
5️⃣ 观点|一文复盘 Aave 新币风波:或是项目史上最危险的一次提案
每日精选的加密信息由 ChainFeeds 团队与 AI 共同编写,我们已将内部的信息流工具优化并开放给所有读者及 Web3 行业者使用,测试链接 👇
🌞 Web3 行研早报来自:Web3 行业必读深度资讯「简报」平台|chainfeeds.xyz
🤖️ Web3 热点榜单来自:AI 驱动的 Web3 热点新闻自动聚合工具|chainbuzz.xyz
1️⃣ 【英文长推】L2 赚得盆满钵满,以太坊却成「工具人」?
导读:当前,以太坊在为 L2 提供补贴,而 L2 却攫取了大部分价值。这种模式不可持续。以太坊必须尽快推动与 L2 之间的价值绑定,否则未来可能沦为一个纯粹的安全层,而 L2 甚至可能完全摆脱对以太坊的依赖。。
zak.eth:以 Base 为例,上个月它产生了大约 250 万美元的费用,却只支付了 1.1 万美元给以太坊。Optimism 的 L2 费用收入是它支付给 ETH 费用的 321 倍。L2 们利润惊人,而 ETH 几乎什么也没捞到。每个 Rollup 都应该以以下方式之一回馈以太坊:1)ETH 质押存款:L2 的排序器(sequencer)应当抵押 ETH 作为参与门槛。2)结算费用:所有 L2 费用的一部分应直接分配给 ETH 质押者。3)MEV 重新分配:L2 生成的 MEV 应该回流到以太坊。如果某个 L2 不使用 ETH 作为 Gas,它仍然应该被要求质押 ETH,或者贡献一部分 L2 代币到 ETH 资金库(ETH vault)。这个资金库可以作为所有 Rollup 经济的指数,让 ETH 成为 L2 生态的金融层。
以太坊验证者应该同时保护 L2,而不仅仅是 L1。L2 的排序器必须质押 ETH,同时利用再质押(restaking) 来将以太坊的安全性扩展到所有 Rollup。如果某个 L2 想获得以太坊的信任,它就必须为此付费。所有 L2 都需要流动性来支持跨链资产转移。ETH 应该成为所有跨 Rollup 交易的默认结算资产。 本地 gas 代币可以继续存在,但 ETH 必须是流动性层。L2 不必被强制采用单一模式。它们可以使用自己的代币、自己的排序器以及自己的经济体系。但以太坊需要捕获价值,不管是通过 ETH 质押、费用,还是与 Rollup 经济的直接绑定。
未来一级市场会不会产生某种 Web2 与 Web3 的融合,或者说相遇。一个项目,一定是要为了解决现实世界里某个问题而存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用 Crypto 的部分就加入 Crypto 元素,需要用到 AI 就加入 AI 的元素,但初心和目的与 Crypto 与 AI 都完全不相关。正如美团外卖用到了 5G,平台软件,大数据,AI 任务分配……但它本质上是一个解决吃饭问题而生的项目如果 Crypto 下个大的阶段是这种形态,大家,会不会觉得无聊?Crypto VC,交易平台,工作室等一系列基于 Crypto Native 产业链构成的当前形态,是否还能延续?【原文为英文】(来源 )
2️⃣ 【长推】东西方一级视角下的市场和一些思考
导读:对于市场的感觉,「无聊」这两个字,可能是最为贴切的形容词,或者说暂时的「共识」。
Lao Bai:为何我们亚洲「哑火」的同时,欧美还在不断「开炮」,他们敢于在这个估值 Pull the Trigger 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内部讨论了下,做了一些不负责任的猜想,比如欧美 VC 成立的时间点跟我们亚洲不太一样,所以退出周期不同,导致的投资决策也不同。亚洲 VC 多少有着「小镇做题家」的气质在,收益率上要么想着卷赢同行,要么想着至少跑赢 BTC(只是目前这个市场形势相信没几家能做到了, 欧美同行在理想主义和长期主义上的气息更加浓郁,或者说,只要他们能给 LP 逻辑上交代清楚我为什么在这个估值下投了这个项目,对于收益率的执着反而是次要的。或者纯粹的 Deploy Fund 需求,投完了这一期好赶紧募资下一期,收管理费为主具体原因不明
然后回过头来说一下低垂果实这事儿,也是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讨论,未来的 Crypto 的路在何方首先,无论我个人,还是 ABCDE,对于 Crypto 长期 Bullish 的信念从未动摇过,这甚至可以算一种「信仰」,否则也不会全职从事这份职业。但中短期来看,我们的确处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一个我不确定是否与 2019 年 Defi Summer 出现之前类似的十字路口,因此放上来跟大家交流下。起因也是最近一段时间在听 AlliaceDAO 的 Podcast,里面说的三个观点让我产生了不少共鸣。首先是是 Qiao 说他目前的感觉跟 19 年时候类似,不知道下一步 Crypto 会出现什么,直到 2020 年 Defi Summer 的出现,让他眼前一亮,找到了方向。其次是他们认为 Crypto 这么多年只找到一个 PMF,那就是金融,更加具体一点就是交易(Dex,Cex,Perp),借贷,稳定币,Mint(资产发行,e.g Pumpfun)。最后是他们给了不少他们 AI x Crypto 的 Start Up 建议,如果项目里面 Crypto 的元素过于牵强的话,那不如直接去掉 Crypto,直接做纯 AI,结果 30% 的项目真的去掉了 Crypto,变成了纯 Web2 的项目。
未来一级市场会不会产生某种 Web2 与 Web3 的融合,或者说相遇。一个项目,一定是要为了解决现实世界里某个问题而存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用 Crypto 的部分就加入 Crypto 元素,需要用到 AI 就加入 AI 的元素,但初心和目的与 Crypto 与 AI 都完全不相关。正如美团外卖用到了 5G,平台软件,大数据,AI 任务分配……但它本质上是一个解决吃饭问题而生的项目如果 Crypto 下个大的阶段是这种形态,大家,会不会觉得无聊?Crypto VC,交易平台,工作室等一系列基于 Crypto Native 产业链构成的当前形态,是否还能延续?( 来源 )
3️⃣ 超级公链的死与生:以太坊、Solana 和 BNB Chain 三链对比
导读:以太坊没有梦想,Vitalik 拒绝成为终身仁慈独裁者。Solana 没有底线,区块链世界仅存的主动阴谋集团。BNB Chain 没有未来,极致的营销外只剩币安导流。
佐爷:以太坊的体系是一个无政府主义和个人自由意志的时代,一个去中心化、反击法币体系和世界计算机的时代构想出来的,也是献给这个时代的。在历经一年的冷嘲后,Vitalik 选择将 Aya 提升至以太坊基金会(EF,Ethereum Foundation)主席的位置,毕竟 Vitalik 自己也说能决定 EF 的一切。ETH、L2 和 EVM 环环相扣,构成了目前最具「网络效应」的公链体系,网络效应所固有的连续性正反馈机制会使得生态连接得到加倍提高,这也是大家狂骂,但也不能离开的根本原因。有一点必须承认,在技术组织的发展早期,离不开创始人的辛苦哺育,但是 EF 的复杂性还不在此处,资本效率导向的公司制只需对股东负责,社会效应导向的技术基金会只需对项目本身负责,程序员时刻是自由的,他们可以在不同的组织中选择和自由分叉。但是 EF 不等同于二者,EF 可以不考虑盈利,金库的 ETH 足够多,但是 EVM 生态是要考虑盈利的,这就是 Vitalik--EF--EVM 的别扭之处,Vitalik 干的是 BDFL 的活,但是拒绝承担对应职务,EF 下游是嗷嗷待哺的 ETH Hodler 和庞大的经济体系,但是他们要在 Vitalik 的个人意志下运行。
截止 2 月份,Solana DEX 交易量已经连续 4 个月超越以太坊,3 月份,Solayer 市值超越 EigenLayer,在 Meme 之势下跌中,Solana 依然证明自己。从生态的绝对规模上而言,Solana/SVM 远小于 ETH/EVM,但是 Solana 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打法:拥抱任何阴谋集团,如果你认为发币集团会摧毁 Solana 的形象,那就请闪回一下 Jump、SBF 和现在的特朗普家族,我不能说他们不是善人,但是绝对没有善茬。Labs 和 Foundation 两分,Labs 更多考虑技术进步,基金会在 Lily Liu 主导下积极营销,和以太坊 Vitalik 个人主导和 EVM 吸引生态形成对比,这并不是说 EF 应该转型成 SF,更多是强调 Vitalik 得名实相符,要么就自己上,要么就彻底放权,专心当精神领袖,既要又要显然什么都得不到。
EVM 是 Chromium,BNB Chain 最好的出路是成为 Edge,正好币安是微软的角色,绝对的行业顶级流量入口,刚才我们说 Solana 的人效比最高,那么 BNB Chain 的活跃地址碾压一切,BNB Chain 足足有 440 万,远超 Solana 的 300 万和以太坊的 30 万。如果总结 BNB Chain 的发展思路,那么跟随战略是最好的评价,从早期模仿以太坊,到现在抄袭Solana,请注意,这不是批评,好用的东西大家都喜欢,AMM DEX 横扫一切,总不能说大家都抄袭 Uniswap 吧,其实 Bancor 才是第一个。但是 BNB Chain 的最大的问题是沿用做交易所的思路,这其实和做公链的思维迥然相异,更严重的是混淆二者。( 来源 )
4️⃣ 【英文】第 207 次以太坊 ACDE 会议:开发人员同意在 3 月 17 日启动 Hoodi 测试网
导读:Galaxy 研究副总裁 Christine Kim 总结第 207 次以太坊核心开发者执行(ACDE)电话会议,本周开发人员同意在 3 月 17 日启动 Hoodi 测试网;3 月 26 日将激活 Pectra 升级;若 Hoodi 上的 Pectra 升级顺利进行,并且没有在客户端发现重大 Bug,开发者可能会在 Hoodi 测试网升级日期后的 30 天内选择 Pectra 升级的主网激活日期。
Christine Kim:开发者同意启动一个新的长期运行的以太坊测试网——Hoodi。Hoodi 将尽可能地模拟以太坊主网,并采用与主网类似的验证者集规模和质押分布。开发者决定在 3 月 17 日(星期一)启动 Hoodi,并在 10 天后,3 月 26 日(星期三),在该测试网上激活 Pectra 升级。如果 Pectra 在 Hoodi 上的升级顺利进行,且没有发现客户端的重大漏洞,开发者可能会在 Hoodi 测试网升级后的 30 天内决定主网的升级日期。目前,预计 Pectra 最早可能在 4 月底或 5 月初上线以太坊主网。
以太坊基金会(EF)开发运维工程师 Parithosh Jayanthi 汇报了 Holesky 测试网的最新情况。在经历了大约 2 周的非最终确定(non-finalization)状态后,Holesky 测试网终于在 3 月 10 日(星期一)实现了最终确定。最终确定状态对于以太坊及其测试网来说至关重要,它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并作为帮助节点同步和正确验证区块链状态的检查点。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非最终确定状态,Holesky 现在积累了大约 100 万个需要退出的验证者。这一退出过程受到验证者退出队列的限制(每个 epoch 最多可退出 8 个验证者),预计需要大约 1.5 年才能完全处理完毕。在此期间,Holesky 上的基础设施提供商(如 Lido 等质押池)将无法测试新的验证者退出功能。针对这一问题,Jayanthi 提出了四种解决方案:启动一个新的以太坊测试网 Hoodi 供基础设施提供商测试;在 6 月之前,将 Pectra Devnet 6 作为第三个测试网;启动一个短期的 Holesky 影子分叉(shadow fork)用于测试,直至 Pectra 在主网上线;对原 Holesky 测试网进行硬分叉,清空验证者退出队列。
Beiko 询问客户端团队在 Pectra 主网上线前需要进行哪些测试。以太坊基金会开发运维工程师 Barnabas Busa 表示,他希望 Pectra 先在 Hoodi 上线并顺利运行。Teku 开发者 Enrico Del Fante 认为,Pectra 需要在一个大型测试网上(如 Holesky)上线,并达到 95% 以上的验证者参与率,以便检查验证者的行为,如认证(attestation)聚合。Lido 的 Metrikin 表示,在 Hoodi 重新部署 Lido 基础设施需要 1 至 1.5 个月。Prysm 开发者 Potuz 强调,在主网上线 Pectra 之前,需要重点检查 slasher(惩罚器)软件的功能,因为在 Holesky 失败期间,slasher 可能未能正常工作。大多数与会者(包括 Geth 开发者 Marius van der Wijden、Jayanthi 和 Beiko)支持专注于新测试网 Hoodi,而不是在 Holesky 上执行硬分叉。Metrikin 提醒开发者,这将导致 Pectra 主网上线推迟,以确保 Lido 能在 Hoodi 上充分测试 Pectra。【原文为英文】( 来源 )
5️⃣ 一文复盘 Aave 新币风波:或是项目史上最危险的一次提案
导读:新币仅向 AAVE 质押用户空投 2%。社区暴怒之下,创始人被迫妥协。
星球日报:Aave Labs 在草案中还提议就 Horizon 计划推出新代币,且仅有 15% 的新代币将分配给 Aave DAO,具体分配如下:10 % 进入 Aave DAO 资金池。3% 预留用于 Aave 生态系统激励。2% 空投给 Staked Aave (stkAAVE) 持有者 —— 意味着实际上现有 AAVE 质押者(非单纯持有者)仅可获取新代币的 2% 。不难预料,以代币持有者为主体的 Aave 社区很难支持这样明显的价值分流提议。Aave Labs 的草案一经发出,很快在整个社区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大量用户开始在该草案的下方留言回复(甚至有许多用户专为本次提案第一次注册了论坛并发言),且基本上所有回复都一致呈反对态度。
社区成员 gregrwalsh 评论表示: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去稀释 AAVE 代币,如果出于某种原因需要新代币,则应该与 AAVE 代币保持 1: 1 的关系,持有者将相应地获得其分配。Aave DAO 的收入份额也在下降。这显然是 Aave Labs 在谋划构建新实体。我不赞成这个提案。社区成员 Apu Mallku 评论表示:这似乎是 Aave Labs 的一次捞钱尝试,对长期 AAVE 持有者来说,这非常令人失望。社区成员 sreno 评论表示:如果 Horizon 是 Aave DAO 的计划,那么价值累积应该流向 Aave DAO 和 AAVE 代币,而非仅分配给 Aave DAO 15% 的新代币。Aave DAO 应该保留对 Horizon 计划的完全控制权和所有权……提案的结构充斥着 VC 的气息。
在社区明确表达反对态度的同时,Aave DAO 治理的门面级人物、Aave Chan Initiative(ACI) 创始人 Marc Zeller 明确发声表态,不支持发行新的代币,Aave 只应该有 AAVE 一个币。Marc Zeller 同时提到,Aave Labs 显然能够预料到社区对此的反应,但依旧选择了发布提案。如此离谱的分配比例其实是 Aave Labs 惯用的谈判策略,即在想要达成某个方案之时,不直接提议该方案,而是提议一个更荒谬的版本,以使社区退步选择原始方案。重压之下,创始人 Stani 本人也不得不站出表态,其于当地时间 3 月 14 日在治理论坛内发言表示:Horizon 计划旨在补齐 Aave 当前缺失的 RWA 业务板块,该计划有望在 5 年后实现对 Aave 现业务线的收入反超;Horizon 计划更适合以中心化模式运作,因此不适合当前 Aave 的 DAO 结构;Aave DAO 不会因 Horizon 计划承担任何成本;出于业务发展考虑,Horizon 需要有一个代币;真正重要的是要确定数字本身,以便 Aave DAO 能够放心地看到这项计划向前发展,并为 DAO 解锁更多收入来源。显然,Stani 当时仍未放弃发行新币的计划,更希望通过协商更合理的分配比例来推动提案通过。(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