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早报丨揭秘 KOL 轮:被流量裹挟的一场财富实验/DASH、ZEC 及 ICP 等老币集体「复活」,是资本怀旧还是新叙事前/动态概率视角下的市场周期预测新解
ChainFeeds Newsletter 每日精选 Web3 深度投研「简报」+ AI 驱动的热点新闻榜单,帮你做出聪明决策
📢 ChainBuzz 热点新闻 |2025.11.11
🔥 Uniswap Labs 和基金会提议激活费用开关和 UNI 销毁机制
🔥 River 公布 River Pts 回购计划,快照时间定于 11 月 9 日 19:09
🔥 Rumble 与 Tether 达成总额 1 亿美元广告合作协议
🔥 Monad 公布代币经济学:总供应量 1000 亿枚,3% 通过空投分配
🔥 哈萨克斯坦启动 10 亿美元加密储备基金,赵长鹏称或有贡献
👨💻 ChainFeeds 投研简报 |2024.11.10
1️⃣ 观点|揭秘 KOL 轮:被流量裹挟的一场财富实验
2️⃣ AI|解读 b402:从 AI 支付协议到服务市场,BNBChain 上的基建野心
3️⃣ 市场|DASH、ZEC 及 ICP 等老币集体「复活」,是资本怀旧还是新叙事前
4️⃣ 市场|动态概率视角下的市场周期预测新解
5️⃣ 稳定币|稳定币全球化路径分析:从链上外汇到隐形支付基础设施
每日精选的加密信息由 ChainFeeds 团队与 AI 共同编写,我们已将内部的信息流工具优化并开放给所有读者及 Web3 行业者使用,测试链接 👇
🌞 Web3 行研早报来自:Web3 行业必读深度资讯「简报」平台|chainfeeds.xyz
🤖️ Web3 热点榜单来自:AI 驱动的 Web3 热点新闻自动聚合工具|chainbuzz.xyz
1️⃣ 揭秘 KOL 轮:被流量裹挟的一场财富实验
导读:在这个时代,影响力,本身就是新的资本。
Biteye:时间回到 2022 年底。加密 VC 的寒冬来了。一级市场估值虚高,退出周期变长、二级市场接不住盘。大机构不敢出手,小项目融不到钱。而另一边,散户却悄悄回来了。Blast、ZKsync、Friend.tech…… 每一次流动性爆发,背后都是散户回归的信号。最容易影响这些人的,不是机构研报,而是那些看起来「懂行」、实际上在「带货」的 KOL。项目方也看明白了:VC 不一定能带我出圈,但 KOL 可以。与其花钱投广告,不如把低价筹码塞进 KOL 手里,让他们发推,带节奏。于是,一个新的玩法诞生了:项目方给 KOL 开额度,价格有时候比 VC 还低;KOL 在 TGE 前拼命喊单,制造 FOMO;解锁那一刻,流量爆炸,KOL 套现离场。KOL 轮,就这么来了。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场「带任务的私募」。价格低、解锁快、甚至还有「保底条款」。项目方算得很清楚:把币给那些有粉丝、有声量的人,上线之后,他们自然会带着人来推高价格。KOL 也觉得不亏:低价拿币,带点流量,上线解锁一部分就能卖,听起来是稳赚的买卖。可现实,真的如此吗?
在牛市里,KOL 轮常被视作「三赢」:项目拿到资金、KOL 提前低价布局、散户跟涨还能赚点。但进入熊市,剧本彻底变了。随着流动性下降,上线即跌成常态,KOL 因锁仓不能及时卖出,容易损失惨重。KOL @realChainDoctor 曾坦言,自己去年投了十多个 KOL 轮,无一盈利,有的甚至连币都没发出来。而在庞教主 @kiki520_eth 看来,KOL 轮有一定系统性陷阱,可能拿不到币,或者涨了甚至改规则。头部 KOL @jason_chen998 表示,他投得最赚的是 Aster 和 Mira,在行情差无人问津时拿到较低估值,并且项目方靠谱,TGE 时正好赶上牛市。因此,KOL 轮赚钱的关键还是熊市埋伏、靠人脉拿项目。但他也坦言,大部分 KOL 轮就是高收益理财,运气好有点收益,运气差就花钱打工,还要被项目方催内容、扣币、不解锁,最后搞得不欢而散。我们复盘了近期一些项目的 KOL 轮案例,部分项目确实能够带来高额回报,比如 Aster、Holoworld AI 与 WalletConnect,但也有不少项目开盘后价格崩盘甚至暴雷,例如 SatoshiVM、ZKasino 或 Eclipse,它们让 KOL 与散户双双亏损。
在 KOL 轮中,项目方往往不会直接与 KOL 对接,而是通过第三方 Agency 机构进行分发与管理。他们是这场游戏里的「资源调配者」。帮项目方设计 KOL 轮条款(价格、额度、解锁);筛选并邀请合适的 KOL;监督进度,确保内容交付。有些靠谱的 Agency 也会设计保底收益、宣传奖励或本金退还等机制,帮助 KOL 降低风险。他们是整个 KOL 轮体系里的「中介人」,既掌握流量,也拿捏资源。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刚起步的 KOL,想要参与 KOL 轮,第一件事不是找项目,而是找对 Agency。下面这些 Agency 的名字,你也许听过:LFG Labs、JE Labs、BlockFocus、Shard、XDO、Mango Labs、Cipher Dance、4XLabs,它们覆盖不同地区、语言与项目类型,从基础设施到叙事营销,从投放到社区增长。KOL 轮的舞台上,一个充满张力的三角关系由此形成:项目方用额度换流量;KOL 用内容换回报;Agency 用资源换佣金。它让资金和声量流动得更快,也让项目可以在没有 VC 支持的情况下获得传播。(来源 )
2️⃣ 解读 b402:从 AI 支付协议到服务市场,BNBChain 上的基建野心
导读:b402 不只是 BSC 上的 x402 替代品,而可能是一个更大机会的起点。
深潮 TechFlow:市场现在正在经历又一次深度调整,大家都在等过度反应之后的反弹。但当市场真的反弹,你觉得哪些板块会先收益?最大的可能,来自于那些在大跌前引领市场但被打断的热门叙事。比如可以看看隐私币最近的表现;而在老币新炒的隐私币之外,另一个能带火相关资产的新叙事,那自然是 x402。之前,我们也写过现在 x402 的机会大多都在 Base 链上;但回顾今年的市场脉搏,BNB Chain 在 Perp DEX 和 meme 等赛道上都实实在在做出过财富效应(尽管有争议),唯独 x402 是缺席的。那么我们再来理一下逻辑:如果短期市场回暖,自带话题流量的 BNB Chain + x402,会不会迎来爆发?如果你认可这个逻辑,那自然需要在无人问津时提前做准备。而按照「流水的应用,铁打的基建」这一加密生态惯性,往往一个叙事里卖铲人角色的项目会有更大机会。BNB Chain 上最值得关注的卖铲人是谁?b402 协议肯定是答案之一。或许你不知道 b402 到底是啥,还不能 get 到其中的机会。不过 b402 官推最近发布的一个视频,也许能激发你对于这个项目在干什么的想象空间。
x402 无法直接照搬,b402 填补空白。我相信大多数人在听到 b402 这个名字时,本能的第一反应是:直接把 x402 搬到 BNB Chain 不就完了,为什么要搞个 b402,这是不是重复造轮子?b402 官推之前有一个短小的说明,其实非常精准的解释了这个问题:「x402 支持了 AI Agent 之间用 USDC 来支付,而 b402 则可以让它们之间用所有的 BEP-20 标准的代币来支付。」换句话说,你不能把 x402 那一套轻松的从 base 链上照搬到 BNB Chain 上。要理解为什么搬不了,我们得先搞清楚 x402 的核心是什么。不是所谓的 HTTP 402 状态码,不是支付协议,而是让 AI Agent 不需要管理 Gas 就能完成支付。想象一下,如果每个 AI Agent 都要同时持有 USDT(用来支付)和 BNB(用来付 Gas),会有多麻烦。它需要监控 BNB 余额,需要在 BNB 不足时充值,需要处理 Gas 价格波动。这对人类用户都很烦,对程序来说更是噩梦。x402 在 Base 上的解决方案很巧妙:利用了 USDC 的一个特殊功能。Coinbase 发行的 USDC 实现了一个叫 EIP-3009 的标准,允许用户只签署一个授权消息:「我同意转 X 个 USDC 给某地址」,然后任何人都可以拿着这个签名去链上执行转账,Gas 费由执行者支付。
结果是什么?AI Agent 依然只需要签名,不需要持有 BNB。虽然技术路径完全不同,但用户体验和 x402 一模一样。更妙的是,因为 Relayer 是 b402 自己的合约,所以可以支持任何 BEP-20 代币。只要加入白名单,USDT 能用,USD1 能用,将来的新稳定币也能用。这种灵活性,反而是原版 x402 做不到的。所以,回答这章开篇的问题:b402 不是重复造轮子,而是在 BSC 的技术限制下,找到了一条同样能让 AI Agent 用链上代币支付的新路。解决了技术问题只是第一步。BSC 想要在 AI Agent 经济中分一杯羹,光有协议不够,还需要真正能用的基础设施。看看 x402 的 Facilitator 排行榜就知道现状有多尴尬。Coinbase 排第一,处理了 33 万笔交易。接下来是 Daydreams、AurraCloud、PayAI…… 清一色都在 Base 和 Solana 上。BSC?一个都没有。Facilitator 是什么?它是 x402 生态的核心基础设施,相当于支付网关。当 AI Agent 要付费调用 API 时,Facilitator 负责验证支付请求、检查余额、执行链上交易、返回结果。没有 Facilitator,x402 协议就是一纸空文。可以说,谁控制了 Facilitator,谁就控制了 AI Agent 的支付入口。b402 的 Facilitator 就是目前 BSC 的答案。它不只是把 x402 的功能复制过来,而是针对 BSC 的特点做了优化。( 来源 )
3️⃣ DASH、ZEC 及 ICP 等老币集体「复活」,是资本怀旧还是新叙事前
导读:当新故事枯竭,资金重回「旧神」。
星球日报 Odaily:隐私币无疑是这波行情的核心引擎。当 ZEC 在一个月内暴涨 40 倍之后,市场陷入两难——既不敢再追,也不甘心错过。于是资金开始在同类题材中轮动,XMR、DASH、ZK、MINA 等纷纷上榜。DASH(Digital Cash) 的故事可以追溯到 2014 年。它原名 「Darkcoin」,由 Evan Duffield 创建,通过 CoinJoin 混币技术实现可选隐私,定位为「数字现金」。Dash 和 Zcash 二者虽然都已隐私支付为核心买点,但是设计理念、技术路线、隐私强度、治理方式、实际用途完全不同。Dash 的诞生甚至早于 Zcash,前者强调「快速支付 + 可选隐私 + 链上治理」,牺牲部分隐私换取速度、治理和真实商户采用,适合日常小额支付。后者则是强调绝对隐私保护,其追求数学级别的绝对隐私,但牺牲了速度、易用性和商户接受度,主要用于大额隐私转移。二者在定位上的不同,也决定了其采用群体的不同。Dash 在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仍有数千真实商户,DashPay 钱包(用户名支付)也已上线;Zcash 的真实商户几乎为零,交易量 90% 来自交易所套利或暗网。也正是因为其对隐私保护的极致追求,使其在监管重压之下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
ICP(Internet Computer)是由天才科学家 Dominic Williams 于 2016 年在瑞士苏黎世创立、DFINITY 基金会主导开发,并于 2021 年 5 月 10 日正式主网上线。它的终极愿景是用一条公有链彻底取代亚马逊 AWS、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 等中心化云服务,让整个互联网变成一台「世界计算机」。当年,Internet Computer 进行多轮私募,融了约 1.63-1.95 亿美元,估值一度高达 95 亿美元。这在当时的区块链项目中仅次于 Polkadot,是史上融资额第二高的 L1 公链,是真正的「天王级」项目,融资阵容则包括 Andreessen Horowitz (a16z)、Polychain、Multicoin 等知名加密投资机构。但理想过于庞大,现实过于复杂。该项目当时上线最高达到 2800 美元,随后快速回落至 300 美元附近,跌幅高达 90%。历经 4 年,从年的 95 亿美元估值凋敝至今的 4200 万美元的市值,令人不甚唏嘘。该代币在 10 月 10 日的大爆跌中最低触及 1.86 美元,一个月内上涨 5 倍,最高触及 9.84 美元。
AR(Arweave)是 2017 年由 Sam Williams 创立、2018 年上线的永久数据存储协议,定位「Permaweb」(永久网页),核心卖点是一次性付费,永久存储,解决数据易丢失、审查问题。Arweave 放弃了传统区块链的线性结构,独创「Blockweave」数据结构,矿工通过 Proof of Access(PoA)机制不仅要存储新数据,还要随机证明自己能访问历史旧数据,才能获得挖矿奖励。通过这种经济激励,解决区块链数据长期保存的难题。2025 年 2 月,AO 主网正式启动,标志着 Arweave 从「永久存储」向「永久计算」完成历史性跃迁。 在 AO 上线之前,Arweave 一直被市场定义为「昂贵的冷存储」。虽然它实现了真正的「一次付费、永久保存」,但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 NFT 元数据备份、档案馆、镜像网站等「写一次、读很少」的冷数据领域。AO 的出现,是推动了 Arweave 的叙事升级,使其从「存储」到「计算 +AI」。( 来源)
4️⃣ 【长推】动态概率视角下的市场周期预测新解
导读:需要战术性防御而非战略性撤退。
NingNing:贝叶斯概率的参数估算中,首先要看熊市的先验概率。从 1929 年至今,标普 500 共经历了 27 次熊市,平均每 3.5 年一次,年度发生概率约 28.6%,如果以跨季度(Q4-Q1)观察,概率大约在 15-20% 之间。为了保守起见,P( 熊市 ) 可以估计为约 18%。而另一项关键参数是「滞涨 → 衰退」的转换概率。从历史数据看,1970 年代的滞涨最终引发 1973-74、1980、1981-82 三次衰退;2000-2001 年科技泡沫破裂引发温和衰退;2007-2008 年金融危机导致深度衰退;2011-2012 年欧债危机避免衰退;2018-2019 年贸易战背景下实现软着陆。过去 50 年出现约 6 次「滞涨→衰退」情景,其中 4 次成为衰退(66%)、2 次软着陆(34%)。结合当前宏观环境,美联储主动降息、劳动力市场具韧性、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与全球去美元化等因素,将该概率估算为约 40%-50%,取中值 45%。
在熊市已发生的条件下,经历「滞涨 → 衰退」的概率可从历史熊市分类推算。过去的 27 次熊市中,有 12 次属于衰退型熊市,包括:1929、1937、1973-74、1980、1981-82、1990、2000-02、2007-09、2020 和 2022;其余 15 次属于技术性调整。在 12 次衰退型熊市中,约有 4 次具备明显的滞涨前置阶段,包括 1973-74、1980、1981-82 与 2007-08。此外,1929 属于通缩型危机、2020 属于疫情冲击、2022 属于纯通胀环境,并未出现滞涨结构。综合估算,P( 滞涨→衰退 | 熊市 ) ≈ 33%。依据贝叶斯公式:P( 熊市 | 滞涨→衰退 ) = P( 滞涨→衰退|熊市 ) × P( 熊市 ) / P( 滞涨→衰退 ) = 0.33 × 0.18 / 0.45 = 0.132 ≈ 13.2%。这意味着,当滞涨已经出现并进一步恶化为衰退时,熊市发生的条件概率约为 13%。
结合参数和贝叶斯推算,可以进一步进行情景分析,并得出针对 2025 Q4 至 2026 Q1 的熊市概率区间判断。目前的估计值落在约 15%-20% 之间。以置信区间表示:在乐观情况下概率约 12%,基准情景约 17%,悲观情景可达 25%。由于该概率不算极端,因此策略上倾向于战术性防御,而非彻底撤离风险资产。核心逻辑是保持对宏观变化的敏感与组合弹性,而非做结构性清仓。(来源)
5️⃣ 【英文长推】稳定币全球化路径分析:从链上外汇到隐形支付基础设施
导读:要特别关注收益与抵押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当两者出现脱节时,往往意味着潜在的风险或异常信号正在出现。
当前跨境贸易与汇兑体系仍高度依赖传统银行与清算机构,流程缓慢、费用高昂且受制于监管壁垒。若能以稳定币为核心构建链上 FX 市场,企业与个人可在不同法币稳定币之间即时转换,实现无国界的结算与汇兑。它不仅能替代 SWIFT 之类的中心化系统,还能让全球贸易与汇款在数秒内完成确认。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深度自动化做市池(AMM)的建立,以应对每月上百亿美元级别的交易量,同时控制滑点、维持稳定流动性。此类基础设施需要极高的安全性与可扩展性,并配合链上支付层共同构成全球化的加密结算体系。与此相辅相成的是 hazeflow_xyz 提出的「Agentic Payment」思路,其核心协议 x402 由 Coinbase 主导,基于 HTTP 402 状态码设计,可让智能代理(AI Agents)以 USDC 等稳定币自主完成支付。它具备即时结算、零手续费、无退款风险等特性,使机器可独立为数据、计算、工具等资源付款,形成机器经济闭环。这种支付方式几乎消除了传统微支付障碍,为 AI 代理经济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设施,也让 Web 与链上支付彻底融合。
在传统金融体系中,银行与审计机构屡次因洗钱、假账或贪腐丑闻而失信于公众。DeFi 社群普遍认为,区块链上发行的稳定币系统可以通过公开账本机制带来透明化的金融环境。资金流向的可追踪性不仅能减少腐败与非法交易,也能提升监管与审计效率,为数据分析、钱包追踪、宏观流动性建模等新兴岗位提供空间。用户可实时验证资金去向,企业治理将更具可监督性,政府信任体系也因此得到重构。另一方面,Suhail Kakar 提出「Stablecoin 基础设施将变得隐形」的观点:加密支付最终会像互联网 TCP/IP 协议一样被隐藏,普通用户无需知道区块链存在。正如 Telegram 先构建社交应用,再无缝嵌入 TON 钱包功能,用户在使用支付时并不意识到自己接触了加密货币。同样,Circle、Tether、Coinbase、Stripe 等公司正搭建让商家“收加密得美元”的隐形支付网络。消费者完成结账、商家收到法币,中间的加密环节完全由后台自动完成。当加密技术真正隐形化,它才算被社会全面吸收。
Jacek Czarnecki 指出,收益型稳定币(Yield Stablecoins)在 2023 年 8 月至 2025 年 5 月间总市值暴涨 13 倍,从 6.66 亿美元增至 89.8 亿美元,并一度突破百亿峰值,占整个稳定币市场约 3.7%。其中 Ethena 的 sUSDe 与 Sky 的 sUSDS/sDAI 占据 57% 份额,累计发放收益近 6 亿美元。这类新型稳定币以「中性对冲」和「软清算机制」取代过去脆弱的算法模型,实现从 Luna 崩溃后的复苏。第二个推动力来自监管环境转向:美国 2025 年通过的 GENIUS Act 要求 1:1 准备金、严格 KYC/AML 并禁止无抵押算法币;欧盟 MiCA 与英国及亚洲框架的落地,也为机构采用铺路。Hazeflow 进一步提出白标收益模型,在低利率时政府可通过稳定币发行激励消费,而在高利率时,去中心化稳定币凭借储备资产自然产生的收益为用户提供抗通胀回报。稳定币收益可转化为现金返还或企业积分,形成政企协作的新激励体系。大型科技公司可通过合作进入支付与收益分配环节,而稳定币网络则获得庞大的用户基数与支付闭环。(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