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早报丨IOSG 周报:再造十个空中云汇,稳定币加密支付赛道前景/Hyperliquid 经济模型优化提案:将 HYPE 总供应量减少 45%/深度剖析 MetaMask 代币背后的机会与隐忧
ChainFeeds Newsletter 每日精选 Web3 深度投研「简报」+ AI 驱动的热点新闻榜单,帮你做出聪明决策
📢 ChainBuzz 热点新闻 |2025.9.24
🔥 SBF 时隔半年再度发布推文,FTT 短时突破 1.25 美元
🔥 美 SEC 批准 Grayscale 以太坊 ETF 纳入通用上市框架
🔥 Aster 24 小时永续合约交易量突破 118 亿美元,超越 Hyperliquid
🔥 Vitalik 发文强调全栈开放性重要性,并提出开发完全开源可验证技术堆栈方案
🔥 美 SEC 计划年底前为加密货币公司引入「创新豁免」
👨💻 ChainFeeds 投研简报 |2024.9.23
1️⃣ 研报|IOSG 周报:再造十个空中云汇,稳定币加密支付赛道前景
2️⃣ 提案|Hyperliquid 经济模型优化提案:将 HYPE 总供应量减少 45%
3️⃣ AI|以太坊押注去中心化 AI:去中心化与支付标准的博弈
4️⃣ 数据|残酷数据:88% 的空投代币「活」不过 3 个月
5️⃣ 项目进展|深度剖析 MetaMask 代币背后的机会与隐忧
每日精选的加密信息由 ChainFeeds 团队与 AI 共同编写,我们已将内部的信息流工具优化并开放给所有读者及 Web3 行业者使用,测试链接 👇
🌞 Web3 行研早报来自:Web3 行业必读深度资讯「简报」平台|chainfeeds.xyz
🤖️ Web3 热点榜单来自:AI 驱动的 Web3 热点新闻自动聚合工具|chainbuzz.xyz
1️⃣ IOSG 周报:再造十个空中云汇,稳定币加密支付赛道前景
导读:越来越多的大型支付公司与 Web2 和 Web3 科技巨头,正在加速纵向整合,直接切入到稳定币与区块链支付赛道。
IOSG Ventures:稳定币支付技术栈的最底层是区块链本身,它既是基础设施也是根基。Paradigm 的 Matt Huang 解释 Stripe 选择自建 L1 Tempo 而非依赖以太坊 L2 时,特别提到快速最终确认性(Fast Finality)的限制,揭示了以太坊的现实问题。区块链最终性是指交易一旦确认便不可逆转。所谓快速最终性,意味着在几秒甚至亚秒级完成确认,而以太坊当前每 12 秒出一个区块,经济层面最终确认需要 12–15 分钟。虽然稳健,但难以满足商用支付和机构高频结算的需求。市场要求 2 秒以内的确认才能支撑大规模支付。L2 的最终性依赖 L1,因此速度再快也受限。为此,越来越多的稳定币发行方和支付巨头开始打造自有链条,确保手续费极低、最终性接近即时、用户无需操心 gas,从而提升整体体验。常见的核心特征包括:稳定低费率、许可节点、高 TPS、跨链兼容性和可选隐私。而真正决定成败的则在技术之外:清晰的市场进入策略、有效的 BD 执行力、合作伙伴生态、开发者支持与市场推广。以太坊基金会也已开始推动优化,包括缩短出块至 6 秒、交易 10–30 秒内确认,以及探索三槽位最终确认等新机制。
稳定币发行规模正在快速扩张。M0 平台近日完成 4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由 Polychain、Ribbit 等领投。其 Stablecoin-as-a-Service 模型允许机构和开发者发行高度定制化稳定币,品牌、功能、收益可完全掌控,且天生可互操作并共享流动性。基于 M0 的稳定币总发行量已突破 3 亿美元,年内增长 215%。与此同时,应用链也在发行层面展开垂直整合,以增强绑定关系。Hyperliquid 宣布在其 HyperEVM 上推出原生稳定币 USDH,发行方由社区投票决定。动机是平台沉淀的 56 亿美元稳定币(95% 为 USDC)收益被 Circle 获取,而 Hyperliquid 无法分享。如果替换为 USDH,预计每年可产生超 2.2 亿美元利息,远超现有年收入。新增收益将反哺 $HYPE 社区和生态。最终 Native Markets 的提案中标,USDH 正进入测试阶段。这一趋势凸显出应用层对稳定币主导权和收益捕获的强烈需求,也表明稳定币发行正成为核心竞争点。
除了区块链和稳定币外,on/off ramp(法币与加密资产的出入金通道)是用户体验的关键环节,决定能否大规模采用。IOSG 五年前投资了全球领先的 Transak,如今支持 150 多个国家用户,并获 Tether、IDG 领投 1600 万美元融资。IOSG 还投资了拉美 B2B 支付项目 Kravata,已服务 90 多个客户。这些举措验证了出入金基础设施的重要性。随着稳定币进入主流,on/off ramp 将成为承上启下的关键枢纽。跨境支付是最显著的 PMF 赛道,全球每年跨境流动规模 150 万亿美元,传统体系需 3 天且费用 3%,而稳定币仅需 3 秒、成本 0.01%。B2B 跨境支付因此成为区块链应用的完美契合点。目前 40% 的链上费用来自 USDT 转账。未来的赢家可能是掌握牌照与分发能力的支付编排商(Payment Orchestrators),而非新公链或发行方。编排层通过整合法币、稳定币和多种支付通道,优化「法币 → 稳定币 → 法币」的路径。与 Airwallex、Stripe 等巨头相比,创业公司在本地化和执行速度上更具优势,区域化解决方案或将成为主流格局。(来源 )
2️⃣ 【英文长推】Hyperliquid 经济模型优化提案:将 HYPE 总供应量减少 45%
导读:建议撤销 FECR 中尚未铸造的 HYPE 授权,销毁援助基金(AF)持有及未来获得的 HYPE,并移除 10 亿枚的最大供应上限,使后续发行直接增加总供应量。
Jon Charbonneau:Hyperliquid 当前的经济模型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授权但未流通的 HYPE 数量过大,主要集中在援助基金(AF,约 3100 万枚)和未来排放与社区奖励(FECR,约 4.21 亿枚)。这些代币虽然没有立即进入市场,但在市值计算中被计入总量,导致协议在估值时被严重低估。市场通常采用两种指标:流通市值(MCAP)与完全稀释估值(FDV)。前者过低,因为忽略了已知解锁计划的团队与投资人份额;后者过高,因为将授权但无流通计划的代币计入。例如,CoinMarketCap 默认用最大供应量计算 FDV,即便 HYPE 已经通过销毁减少供应仍以 10 亿枚计算;CoinGecko 则用总供应量,但仍包含 FECR 授权部分。与此同时,AF 回购的 HYPE 也被计入流通市值,因此无法降低 FDV。结果是,Hyperliquid 在数据提供商的指标中被惩罚,而真实经济情况未被准确反映。我们的观点是,应当排除这类无流通计划的代币(类比为股票中的库藏股和未发行授权股),只计入有明确解锁计划和经济用途的部分。许多专业投资者采用类似逻辑建模,但大部分市场参与者仍依赖 FDV 头部数据。这直接导致了 HYPE 被低估。为解决此问题,我们提出修改经济模型:撤销 FECR 未铸造授权、销毁 AF 中现有及未来回购代币,同时取消 10 亿枚的最大供应上限。这些调整将带来超过 45% 的总供应量减少,从而提升协议财务透明度与市场认可度。
本次提案的目标有两点:其一,提高协议经济学对外部市场的清晰度,使潜在参与者更容易准确评估 Hyperliquid,从而降低被虚高 FDV 指标误导的风险,帮助协议吸引更多资本与生态资源;其二,提高对社区成员的透明度,避免心理上的资金预分配效应,使资本配置决策更加基于经济学逻辑。提案的核心措施包括:(1)撤销 FECR 未发行的全部授权;(2)销毁 AF 当前持有的 HYPE,以及未来 AF 所获的代币;(3)取消 10 亿枚的供应上限,未来新增发行直接计入总供应。这些改变不会影响现有 HYPE 持有者的相对份额,也不会削弱 Hyperliquid 支持增值项目的能力。它们仅仅是账面与治理层面的重构。更重要的是,如果该提案实施并对市场价值产生积极影响,Hyperliquid 在后续发放激励时所需分配的代币数量会减少,从而提升资本效率。我们常见的反对意见有两种:一是认为市场和治理应更聪明地理解当前模型,因此无需更改;二是认为 Hyperliquid 仍处早期,应当保留代币为增长提供资金。但我们认为,前者过于理想化,现实是市场参与者缺乏时间与资源深入研究经济学,普遍依赖简单指标;后者则是伪命题,因为销毁旧分配与未来增发并不冲突,协议完全可以根据需求发行新代币。
取消供应上限在加密行业并非孤例。比特币的 2100 万硬顶是社会契约的产物,但大多数代币并没有这种宗教式共识。ETH 与 SOL 均无硬顶,它们通过持续发行来支持生态发展。对 HYPE 而言,供应上限只是当前社会共识的表达,如果未来出现创造价值的增发需求,社区大概率会支持。这也是为何我们认为取消上限符合现实。更广泛地看,许多协议已开始销毁过剩的库藏代币或迁移至无硬顶模式,以减少市场折价,并转化为优势。Hyperliquid 作为一条具备自主分叉能力的 L1,更能顺畅实现此类变更,而无需复杂迁移。行业趋势正在转向理性会计,即用更透明的财务结构改善市场对估值的理解。最终,我们认为该提案为 Hyperliquid 带来显著的经济利益,几乎没有实质性风险。它消除了市场对过剩供应的惩罚,提高了财务与战略一致性,同时保持了协议的灵活性和未来可扩展性。站在更长远的角度,这不仅是 Hyperliquid 自身的优化尝试,也可能成为行业内更多协议效仿的范式。【原文为英文】( 来源 )
3️⃣ 【英文长推】以太坊押注去中心化 AI:去中心化与支付标准的博弈
导读:以太坊正在成立一个全新的团队,专注于 AI。问题是:这究竟意味着什么?ETH 是否真的能与 Solana、Base 等在 AI 项目上表现更契合的生态体系竞争?
Castle Capital:过去一段时间,市场一直在关注几个关键的总持仓水平:低于 100 亿美元代表看空趋势,约 120 亿美元是强中性区间,而高于 140 亿美元则被视为看多信号。然而,本周的市场走势让积极情绪空间十分有限。一个显著现象是,山寨币未平仓合约(OI)超过了比特币 OI,按照传统经验,这往往意味着市场处于超卖状态,并可能预示更广泛的回调风险。与此同时,AI 赛道的热度也在明显下滑,未能延续年初获得的巨大关注。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包括 DeFi 的强劲反弹、监管态度的转向推动了稳定币和 RWA(现实世界资产)赛道超越 AI,以及部分加密原生投资者转向机器人领域。尽管如此,AI 领域的团队仍在持续构建,尤其是以太坊最近启动了全新的 dAI 团队,聚焦去中心化 AI 的发展,这一消息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以太坊基金会宣布组建名为 dAI(decentralised AI)的新团队,目标是让以太坊成为 AI 的首选结算和协调层。这一消息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团队由 Davide Crapis 领导,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其一是基础设施的去中心化,避免 AI 过度依赖少数中心化巨头;其二是 AI 经济的去中心化,确保 AI 代理之间的执行、协作和对齐能够在无需第三方的情况下实现。以太坊的中立性和抗审查特性,使其成为开发可信、可验证的 AI 代理的理想平台。dAI 团队将与以太坊基金会的协议组和生态组紧密合作,探索 AI 与链上资产管理等场景的结合,释放新的设计空间。同时,该团队也推动了 ERC-8004(可信代理提案)以及 x402 扩展的落地,将加密支付能力引入 Google 刚发布的 A2A 协议,成为连接 AI 与加密支付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举措迅速在生态中引发连锁反应。例如,MetaMask 开发团队公开表示,将与 Google 紧密合作支持 x402 协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 AI 支付标准。Consensys 也承诺使 x402 覆盖多资产、多链,并符合自托管安全标准,已有团队如 DINBuild 支持基于 x402 的微支付场景,让 AI 代理能够自动购买 RPC 服务。与此同时,ERC-8004 周边的开发工具也在涌现,例如 ERC-8004 Agent Explorer,使用户能够在一个钱包内统一管理多个 AI 代理。以太坊还与 Virtuals Protocol 合作,启动官方工作坊,推动开发者参与 AI 代理的构建。整体来看,AI 正逐渐成为加密生态各个领域的共同主题:从去中心化科学研究(DeSci)、预测市场,到机器人与自动化应用,AI 都在充当核心驱动力。虽然价格表现停滞,但 AI 已经牢牢占据了开发叙事的中心。( 来源)
4️⃣ 残酷数据:88% 的空投代币「活」不过 3 个月
导读:真正的价值并非代币本身,而是它所能撬动的用户行为。
DappRadar:在 Web3 生态系统中,空投指的是向一组钱包分发免费代币的行为,通常是为了奖励过去的活动或激励未来的参与。与 ICO 要求用户购买代币不同,空投直接将代币交到用户手中,其逻辑是通过放弃部分所有权,引导社区、分散治理权并创造流动性。空投的形式多样,包括追溯性空投(奖励历史用户,如 Uniswap 2020、Arbitrum 2023)、激励性空投(鼓励交易、质押、推荐,如 Blur 积分系统)和社区空投(奖励 NFT 持有者或社群,如 Solana 的 BONK)。自 2017 年首次出现以来,空投已从新奇的宣传手段演变为最有效的营销策略之一,背后的理念是「让用户成为利益相关者」。历史上,空投经历了几个里程碑:2017–2018 年 ICO 浪潮的首次实验,效果大多是投机性的;2020 年 Uniswap 的 $UNI 空投树立了黄金标准,让早期用户获利丰厚并转化为布道者;2021–2022 年空投逐渐进入「策略手册」阶段,dYdX、ENS、LooksRare 等项目纷纷采用;2023–2025 年则进入「超级空投」时代,Arbitrum、Blur、Worldcoin 等项目通过数十亿美元的分发,迅速改写了整个生态版图。数据显示,自 2017 年以来,空投总价值超过 200 亿美元,仅 2023 年就达 45 亿美元,然而研究表明 88% 的空投代币在三个月内贬值,凸显了短期效果与长期价值之间的落差。
DeFi 和 Layer-2 网络一直是空投现象的核心。它们通过代币分发奖励早期用户、分散治理权,并在最重要的层面上吸引新用户。最著名的案例是 Arbitrum 在 2023 年 3 月的空投,向超过 60 万地址分发了 11.6 亿枚 ARB,价值接近 20 亿美元。当日链上交易量突破 250 万笔,甚至一度超过以太坊本身。尽管热度回落,但两个月后 Arbitrum 的日交易量仍保持在约 100 万,独立活跃钱包数增长了 531%。然而数据显示,只有 5% 的交易来自实际领取代币的钱包,大多数领取者卖掉代币后离开,真正的使用量来自新用户和生态增长。Optimism 提供了另一种模式:它自 2022 年起采取分阶段空投,重点奖励治理参与者。虽然活动高峰小于 Arbitrum,但更好地对齐了激励,强化了治理结构。整体来看,DeFi 协议空投普遍遵循类似轨迹:dYdX 初期激增但后续低迷,1inch 多次分发却治理参与度低,ENS 的空投规模虽小但形成了较忠诚的社区。行业数据揭示:空投能迅速推高交易和 TVL,但往往在数周内回落至略高于基线水平,代币价值则常在数月内下跌 60–90%。留存与长期价值最终取决于协议的产品市场契合度。
NFT 领域则将空投当作争夺市场份额的武器,Blur 是最典型的例子。在 2023 年 2 月推出代币前,Blur 就以「季度奖励」机制吸引交易者积累积分,最终将 51% 的 BLUR 分配给社区,空投峰值价值超过 8 亿美元。几天内,Blur 就占据了以太坊 70% 以上的 NFT 交易量,迫使 OpenSea 降费并重新调整版税。虽然流动性转移迅速,但大部分交易由少数高频用户完成,更多是为了刷奖励而非真实收藏。Blur 的交易量常是 OpenSea 的数倍,但活跃钱包数却更少,显示社区黏性不足。BLUR 代币价格从 $1.20 跌至不足 $0.10,奖励季度也未能扭转趋势。类似的吸血鬼攻击模式出现在 LooksRare 和 X2Y2 上,虽短暂成功,但因刷量严重和奖励枯竭,代币贬值惨重。总体来看,NFT 空投能有效制造流动性冲击,但难以维持长期社区。收藏者和创作者更看重信任与文化,而非短期奖励。截至 2025 年,NFT 市场格局因空投而竞争加剧,OpenSea 倾向休闲用户,Blur 服务专业交易者,其他平台探索新模式,但「代币激励是否能带来可持续社区」这一根本问题依旧未解。( 来源)
5️⃣ 深度剖析 MetaMask 代币背后的机会与隐忧
导读:MASK 可能达到 120 亿美元 FDV 并带来史上最大空投。
The Smart Ape:我个人早就不再使用 MetaMask 了,因为我更偏爱 Rabby 的界面和功能,但 MetaMask 仍然存在先发优势。它至今仍是最受欢迎的钱包,拥有 1.43 亿用户。MetaMask 拥有多重收入来源:MetaMask Swap:内置 DEX 聚合器,每次兑换收取约 0.9% 的费用。出入金:使用银行卡购买加密货币。跨链桥:代币跨链转移。质押:通过 MetaMask Portfolio 直接进行 ETH 质押。机构版:面向基金和企业的 MetaMask 机构解决方案。过去三个月,MetaMask 的周交易量介于 6000 万至 2 亿美元之间。这意味着平均每周收入为 150 万美元,年收入约为 7200 万美元。而去年数字更高,每周收入约为 250 万美元,年收入达到 1.2 亿美元。
我们尚不清楚 MetaMask 代币的经济模型和实际效用,但如果有某种收益分享或回购机制,那将不会令人意外。如果是这样,收益将推动其估值。要衡量一个合理的完全稀释估值 / 收入倍数,我们可以参考其他钱包代币,如 TWT、SFP、XDEFI 和 GNO。保守预期下,完全稀释估值与收入比率可能达到 100 倍。按当前年收入约 1.2 亿美元计算,这意味着其完全稀释估值可能接近 120 亿美元。相比之下,Trust Wallet 是使用量第二大的钱包,其代币 TWT 的 FDV 为 13.2 亿美元,因此很难想象 MetaMask 代币的发行估值会低于 50 亿美元 FDV。
目前史上最大的空投包括 Uniswap、ApeCoin、dYdX 和 Arbitrum,而 MetaMask 空投极有可能改变这一顶级空投名单,甚至可能加入甚至超越这一阵营。如果我们假设完 FDV 为 120 亿美元,并向 MetaMask 用户进行 20% 的空投,那么可能分发的金额将达到 24 亿美元,这将轻松使其跻身前三之列。尽管总金额巨大,但它将分摊到超过 1.4 亿用户。这次空投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庞大的合格用户群,这既放大了总价值,也扩大了覆盖范围。庞大的用户群、持续的收入、明确的实用性以及四年一次的市场炒作,可能使其成为一次历史性的空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