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早报丨Google AP2 协议发布,加密 AI 还有机会吗/Stylus 如何重塑 Arbitrum 的开发者生态/a16z 谈招聘:加密原生 vs 传统人才,谁更值得押注?
ChainFeeds Newsletter 每日精选 Web3 深度投研「简报」+ AI 驱动的热点新闻榜单,帮你做出聪明决策
📢 ChainBuzz 热点新闻 |2025.9.20
🔥 BitGo 申请在美国 IPO,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近 4 倍
🔥 FTX 将于 9 月 30 日启动第三轮债权人偿付,总额达 16 亿美元
🔥 美国财政部就《GENIUS 法案》的实施征求公众意见
🔥 YZi Labs 加大对 Ethena Labs 的投资
🔥 WLFI 通过代币回购和销毁提案
👨💻 ChainFeeds 投研简报 |2024.9.19
1️⃣ AI|Google AP2 协议发布,加密 AI 还有机会吗?
2️⃣ 项目介绍|Stylus 如何重塑 Arbitrum 的开发者生态?
3️⃣ 观点|a16z 谈招聘:加密原生 vs 传统人才,谁更值得押注?
4️⃣ 项目介绍|Shuffle 潜力解析:被忽视的现金流机器?
5️⃣ AI|AI 支付的终局之战:Google、Coinbase 与 Stripe 的三体博弈
每日精选的加密信息由 ChainFeeds 团队与 AI 共同编写,我们已将内部的信息流工具优化并开放给所有读者及 Web3 行业者使用,测试链接 👇
🌞 Web3 行研早报来自:Web3 行业必读深度资讯「简报」平台|chainfeeds.xyz
🤖️ Web3 热点榜单来自:AI 驱动的 Web3 热点新闻自动聚合工具|chainbuzz.xyz
1️⃣ Google AP2 协议发布,加密 AI 还有机会吗?
导读:两者更可能是互补而非竞争关系。
Haotian:简单而言,MCP 协议像一把万能钩子,让 AI Agent 实现了连接各种外部工具和数据源的能力;A2A 则是一套团队协作通信协议,让多个 AI Agent 能互相配合完成复杂任务;AP2 则补齐了最后一块拼图 —— 支付能力。换句话说,MCP 开放了连接能力,A2A 促成了协作效率,AP2 则达成了价值交换,AP2 的到来真正为 Multi-Agents 的自主协作和执行任务注入了「灵魂」。试想,AI Agents 连接了去哪儿、美团、滴滴完成了订机票 + 酒店 + 租车的安排,但是到最后「自主支付」的时候卡住了,那原先那整套的多任务执行还有什么意义?所以,记住这句话:
AP2 的核心创新是 Mandates(授权书)机制,分实时授权模式和委托授权模式。实时授权很好理解,AI Agent 找到商品后展示给你,用户签署后才能执行操作,委托授权则需要用户提前设定规则,比如 iphone 17 降价到 5,000 才买,AI Agent 监控触发条件并自动执行。实现逻辑基于可验证凭证(VCs)进行加密签名,用户可以设定复杂委托条件,包括价格区间、时间限制、支付方式优先级等,并形成防篡改的数字合同。一旦签署,AI Agent 就会按条件完成执行,且每个步骤都有 VCs 来确保可审计性和安全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A2A x402」扩展,这是 Google 专门针对 crypto 支付开发的技术组件,与 Coinbase、Ethereum Foundation 深度合作。该扩展让 AI Agent 能够无缝处理稳定币、ETH 等区块链资产,支持 Web3 生态系统的原生支付场景。
解析完技术原理,大家会觉得就这?没错,实际上 AP2 单独拆看来看索然无味。它的真正魅力是连接打通了「MCP+A2A+AP2」的技术栈,彻底打开了 AI Agent 的自主化分析 + 执行 + 支付的完整链路。自此 AI Agent 的很多应用场景都可以打开了,比如,AI Agent 投股理财可以帮助我们 7*24 小时监控市场并进行自主交易,企业采购 AI Agent 可以自动补货续费而无需人工干涉等等,AP2 在支付能力上的补全会进一步展开 Agent-to-Agent 经济形态的更多场景渗透。Google 显然明白技术框架打通之后还得靠生态落地,所以拉了 60 多家合作伙伴展开,几乎把整个支付和商业生态全包圆了,有意思的是,还涉及了 Ethereum、Coinbase、MetaMask、Sui 等 Crypto 大玩家,结合当今币股一体化的大融合趋势想象空间又被加倍叠加了。(来源 )
2️⃣ 【英文】Stylus 如何重塑 Arbitrum 的开发者生态?
导读:通过拓宽开发者入口并提升计算能力上限,Arbitrum 正在借助 MultiVM 支持实现差异化定位。
Castle Capital: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以太坊 L2 赛道中,Arbitrum 选择了与其他对手截然不同的道路 —— 推出 Stylus,以支持多种主流编程语言,试图降低开发者上链的门槛,并解锁此前在 EVM 环境下无法实现的新应用场景。Stylus 的核心是通过在 Arbitrum 上同时运行 EVM 和 WASM(WebAssembly)虚拟机,让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 Rust、C、C++ 等语言编写和部署智能合约,而无需局限于 Solidity。这一改动的意义在于,全球熟悉 Solidity 的开发者不过数十万,而 Rust 开发者已超过 280 万,C/C++ 更是超过 1300 万,且 Rust 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受欢迎语言。换言之,Stylus 将 Arbitrum 的潜在开发者群体从数十万扩大至数千万。更重要的是,WASM 极大提升了计算与内存的执行效率,使得复杂计算(如高级密码学、模拟密集型 DeFi、链上 AI agent)不再受限于 Solidity 的高成本逻辑,从而拓展了新的应用类别。为配合这种性能差异,Arbitrum 甚至引入了新的计价单位 ink,以适配远低于 1 gas 的计算成本。由此,Stylus 为 Arbitrum 带来了两大优势:其一是分发上的突破,大幅降低开发者的学习与迁移成本;其二是产品能力的提升,使得链上开发能覆盖更广阔、更复杂的场景。
为了推动 Stylus 的落地使用,Arbitrum DAO 在 2024 年 11 月启动了为期一年的 Stylus Sprint,以资助工具建设、迁移支持和实际应用开发。申请通道开放后,DAO 原本准备的 100 万枚 ARB 预算很快被超过 147 份申请挤爆(自由申请轨道 89 份、RFP 定向轨道 58 份),共计申请金额超过 3200 万美元。2025 年 3 月,DAO 被迫追加了 400 万枚 ARB,使得总预算达到 500 万枚 ARB。截至当时,已有 17 个项目获批,后续扩展后共有 26 个项目获得资助。资金发放量已超过 200 万枚 ARB,且约 50% 的里程碑目标已完成。从申请与筛选情况来看,获批项目的平均资助额度为 25 万美元,而被拒项目的平均额度仅为 13.8 万美元,说明项目规模与影响力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这也表明 WASM-on-EVM 的需求远超预期,DAO 社区愿意持续加码,支持这一战略方向的深入推进。
Stylus 的推出,使 Arbitrum 在 L2 竞争格局中展现出差异化的战略定位。与 Optimism 的 OP Stack 专注于模块化和 EVM 效率不同,Arbitrum 通过 Stylus 打开了语言多元化的通道,重点在于扩大开发者基数;而 zkSync 与 Scroll 则坚持 zkEVM 等效性,Polygon 聚焦于 AggLayer 的跨链互操作。相比之下,Stylus 不仅解决了开发者学习曲线问题,还通过 WASM 解决了 Solidity 在计算能力上的局限,使 Arbitrum 兼具以太坊的流动性与类似 Solana 的高性能计算潜力。这种战略选择意味着 Arbitrum 的构建者入口将更加宽广,能够吸引更大规模的主流工程师群体,同时也为链上 AI、复杂模拟、计算密集型 DeFi 等新类别应用的出现提供土壤。尽管技术部署只是第一步,生态的真正考验在于如何通过资金支持、开发工具与教育推广确保 Stylus 的深度整合与持续使用。从当前 Stylus Sprint 的申请情况看,市场需求已经充分证明其潜力,未来如果能形成工具、开发者与应用的完整闭环,Stylus 有望让 Arbitrum 成为最具开发者友好性的 L2 平台。( 来源 )
3️⃣ a16z 谈招聘:加密原生 vs 传统人才,谁更值得押注?
导读:拥有加密经验的人,还是速学能力突出的人?
a16z:经验法则是,加密货币原生专业人士拥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优势:能够立即投入工作。高风险项目通常时间紧迫,每一天都至关重要。有时,原生加密货币专业知识至关重要。在涉及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基础架构的职位中尤其如此,即使是最熟练的专业人士也可能面临陡峭的学习曲线。智能合约开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自动执行的协议直接在区块链上编码,需要精确度以及对去中心化逻辑的理解,这与传统编程截然不同。智能合约中的一个漏洞就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甚至数百万美元的损失,因此,这是一个高风险领域,了解其中的规则至关重要。
将人才引入学习曲线如此陡峭的行业可能是一个挑战,因为候选人可能需要时间来适应区块链技术的细微差别 —— 去中心化与中心化、更加开源等等 —— 以及加密行业的精神文化,其中包括从不同的文化术语到思维方式的一切。但是,非加密公司人才可以在许多领域推动加密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公司开始扩张的时候。例如,拥有软件工程或运营背景的传统专业人士可以带来多样化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通常是在大型软件公司中磨练出来的。这些专业人士通常身兼数职,能够应对内部复杂的官僚制度和障碍,以推动项目完成。在加密行业快速增长的多学科团队中,这种运营灵活性成为一种强大的资产。
规模化经验也至关重要。传统候选人通常参与过数百万用户使用的产品开发,并解决了伴随成功而来的挑战:确保系统在极端基础设施负载下保持正常运行、优化大规模性能以及应对不可预测的需求激增。这种经验直接适用于 Web3 产品,因为这些产品正在从小众的加密受众转向更主流的市场。例如,来自金融科技公司的候选人可能在支付技术或金融法规方面拥有重要的相关经验,这些经验也可能在你的业务中发挥作用。如果你正在开发基础设施或消费者应用,那么有一大批人才已经在这些领域积累了多年规模化经验。考虑这些经验的重叠之处,并评估如何让他们快速掌握加密行业的特定技术,从而组建你理想的团队。更广泛地说,拥有设计、用户体验、可扩展性、安全性和领导力经验的候选人也能加速加密行业的创新,因为这些技能通常具有领域专长,甚至可能比没有此类经验的人更适合。( 来源 )
4️⃣ 【英文长推】Shuffle 潜力解析:被忽视的现金流机器?
导读:Shuffle 已经在一个大多数协议乃至传统企业都难以企及的规模上运作,每月稳定创造约 1700 万美元的收入,甚至超过同期的以太坊,而其全面稀释估值(FDV)仅约 3.3 亿美元。
Simon:自 7 月 7 日发布最初的 Shuffle 报告以来,$SHFL 在市场表现与业务基本面上均展现出显著进展。价格方面,$SHFL 从 0.21 美元上涨至 0.38 美元,涨幅约 80%,流通市值从 7000 万美元升至 1.25 亿美元,全面稀释估值(FDV)扩展至 3.6 亿美元。在此期间,业务端的净博彩收入(NGR)持续增长,60 天内周均新增 NGR 从 29.7 万美元升至 43 万美元,涨幅 45%。整体周 NGR 从 198 万美元增加至 287 万美元,显示业务稳健扩张。值得一提的是,首位 $SHFL 质押用户赢得了 250 万美元头奖,随后团队又向奖池注入 50 万美元,目前奖池已重回 140 万美元规模。彩票头奖既是强有力的营销手段,也成为吸引用户长期参与的重要工具。这种价格与收入的双重增长,验证了 Shuffle 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与用户粘性。
在收入模式与估值方面,Shuffle 相较于 Hyperliquid ($HYPE) 与 Pumpfun ($PUMP) 显示出独特优势。PUMP 与 HYPE 的收入几乎 100% 回流代币,但当前估值已反映其最大化捕获模式;而 Shuffle 目前仅分配 15% 的收入给代币持有者,意味着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按照现状,Shuffle 的市值与收入比(MC/Rev-to-holders)为 4.3 倍,FDV/Rev 为 12.1 倍,与 PUMP 相当,明显低于 HYPE 的 12.4 倍与 45.6 倍。如果收入分配比例提升至 25%、50% 甚至 100%,估值倍数将大幅下降,代币收益率有望超过 150%,几乎不可忽视。此外,Shuffle 的分红形式更具实用性:与单纯回购不同,USDC 分红为持有人带来可直接使用的现金流,价值更具确定性。2025 年 8 月,Shuffle 单月收入超 1700 万美元,超过同期以太坊(约 1560 万美元),在 DeFi 协议中排名第 11,展现了超常的现金流能力与再评级潜力。
尽管当前仅有 15% 的收入分配给代币持有者,但管理层已释放提升分配比例的信号。一旦将股权完全折叠并将现金流注入代币,Shuffle 有望成为博彩版 Hyperliquid,甚至更具普适性。测算显示,若分配比例提升至 50%,市值有望升至 3.65 亿美元,代币价格达 1.1 美元(约 3 倍潜力);若分配比例达 100%,市值可至 7.3 亿美元,代币价格突破 2.2 美元(近 6 倍潜力),足以跻身市值前百。此外,团队还可通过推出去中心化彩票与无许可质押、提升回购透明度、登陆主流交易所、跨链迁移(如 Solana)、开放借贷市场、强化团队曝光度、拓展美国市场等催化剂推动估值重估。其稳健的现金流与较低的市场波动相关性,使得 SHFL 在熊市中也具备独特吸引力。总体而言,SHFL 已具备成为收入叙事代表性资产的条件,市场尚未完全定价的核心机会就在于收入分配比例的潜在提升。( 来源)
5️⃣ AI 支付的终局之战:Google、Coinbase 与 Stripe 的三体博弈
导读:「谁来定义机器如何交易」?
火星财经:在理解 AP2(Agent Payments Protocol)之前,我们需将其置于 Google 更宏大的智能体协议矩阵中。此前,Google 已发布 MCP 协议,它如同 AI 的「五官」,让其能感知和连接外部工具与数据;随后发布的 A2A 协议,则像是 AI 的「语言」,让多个 AI 能协同工作。然而,一个能感知、能沟通的 AI 团队,若在最后支付环节卡住,其自主性便无从谈起。AP2 正是补上了这至关重要的最后一环——价值交换的能力,解决了 AI 自动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AP2 的核心目标,是让 AI 代理在现有金融世界中变得「可信、可控、可追溯」。当发起交易的是一个自主运行的 AI 时,商家、银行和监管机构会立刻被三个经典问题所困扰:这是用户授权的吗?它是否曲解了用户的意图?如果出了问题,谁来负责?AP2 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没有试图去颠覆 Visa 或万事达,而是在它们之上,构建了一个通用的「信任语义层」。它引入了一种基于可验证凭证(Verifiable Credentials)的授权机制,相当于给 AI 颁发「数字护照」和经过加密公证的「授权委托书」。机制分为两种模式:实时授权(生成购物车契约,用户即时加密签名确认)和委托授权(用户预设预算、时间、价格等规则的意图契约,由 AI 自主执行)。这两份契约共同构成不可篡改的证据链,让支付请求不再是黑箱,而是来源于可验证的用户授权。Google 战略极为清晰:通过联合美国运通、万事达、PayPal、Coinbase、以太坊基金会等金融与加密巨头,成为新秩序的标准制定者,它不生产货币,也不处理清算,而是定义「信任」本身。
如果说 Google 想把 AI「请入」现实世界的金融体系,那么 Coinbase 则希望为 AI 构建一个全新的加密原生经济环境。其推动的 x402 协议,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尝试,名字源于 HTTP 状态码「402 Payment Required」。x402 的理念是让支付成为互联网通信的原生组成部分:当一个 AI 调用 API 服务时,服务器可直接回复「402 账单」,AI 即可在链上用 USDC 等稳定币完成微支付,并立即获得服务。这样,机器间的即时、自动化、高频交易成为可能,AI 服务也可以被拆分到极致颗粒度,按请求次数、使用时长或计算资源计费,这正是人类支付流程难以实现的。更关键的是,Google 在 AP2 发布中宣布与 Coinbase 合作推出「A2A x402 扩展」,并将其视为「为代理加密支付准备的生产级解决方案」。这意味着 x402 不再是加密圈的孤立实验,而是被主流科技巨头认可并纳入整体版图的「加密轨道」。由此可见,Google 的标准化框架与 Coinbase 的原生路径正在实现合流:一方面让 AI 在现有金融体系中被接受,另一方面赋予其原生链上支付能力,两者结合塑造了 AI 自主经济的基础设施。
Stripe 则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垂直整合,直接打造一条专为支付设计的 Layer-1 区块链——Tempo。Stripe 的逻辑是,无论传统支付网络还是现有公链,都无法满足未来 AI 经济所要求的极致性能、低成本和严格合规。Tempo 被设计为 EVM 兼容,但进行了深度优化,目标是为大规模支付交易提供可控环境。其合作伙伴名单包括 OpenAI、Shopify、DoorDash、Anthropic,揭示了其将顶级 AI 模型公司与商业平台整合进自身链上的野心。这一打法与 Google 的开放标准形成鲜明对比,更接近「苹果式」封闭生态:通过掌控底层区块链,Stripe 不仅能定义规则,还能直接捕获价值。与此同时,市场出现了新的机会:谁来制造在这些「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量产车?协议和底层链需要执行层去转化为可用产品。Kite.AI 就在此崭露头角,提出「代理护照」与「代理应用商店」概念,获得 PayPal Ventures 1800 万美元投资,目标是为 AI 提供可信身份、服务发现与支付风控。Skyfire、Crossmint 等初创公司也在将 AP2 与 x402 等标准封装为易用的 SDK 和 API。巨头铺设赛道,执行层创业公司造车,生态因而形成互补。最终,Google 的秩序、Coinbase 的原生与 Stripe 的整合,共同推动 AI 从信息处理器走向经济参与者,为机器主导的新经济时代揭开序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