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太坊社区的情绪低迷。自今年 ETF 推出以来,ETH 的价格一直未能达到市场预期。其原因有很多,比如 Layer 2 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了交易效率,但也在无形中削弱了以太坊主链的经济捕获能力,导致 ETH 的需求逐渐下降;曾经支撑以太坊价值的叙事,如 DeFi,也逐渐失去了吸引力,而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出现足够新鲜且有吸引力的叙事。
此外,Solana 的价格上涨成为了直接的对比,在这种背景下,以太坊社区 FUD 情绪蔓延开来。尤其是以太坊基金会出售 ETH 的做法,引发了广泛的不满。许多社区成员认为,在 ETH 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基金会的这种行为无视市场情绪,质疑以太坊的领导层能力,认为他们在「自毁前程」。
这种负面情绪在推特上爆发,抨击以太坊似乎成了某些 KOL 的流量密码。自 10 月底以来,围绕以太坊的争论持续不断。就在这种情绪蔓延的同时,Devcon 活动如期而至,为以太坊带来了一些信心和正能量。
11 月中旬,我参加了在曼谷举办的以太坊开发者大会(Devcon 7)。作为区块链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主会场布置充满活力与多元化,整体氛围友好开放。会场议程安排紧凑,信息量很大,但也因此在某些环节难以跟上节奏。据官方数据统计,此次 60% 的与会者是第一次参加 Devcon。与参会者交流时,大家对此次大会的评价中最多提到的是「chill」、「colorful」、「friendly」。
有趣的新概念:POD
在大会期间,我接触到了一个有趣的概念——Provable Object Data (POD) ,是一个数据结构,用于存储和管理需要通过零知识证明验证的数据。 GPC 是用来对这些 POD 对象进行验证的电路。在 GPC 中,POD 数据会被作为输入,电路会检查这些数据是否符合某些预设的条件,从而得出一个验证结果。比如,此次大会的门票系统 Zupass 就使用了 POD 技术来保证每张门票的唯一性。当用户购买门票时,Zupass 系统会为这张门票生成一个 POD,里面包含了门票的唯一标识符、基本信息、购买时间等数据。通过 GPC 电路处理 POD 数据后,场馆工作人员不会直接看到门票的具体信息。只会看到零知识证明所验证的结果。
交流中的核心观点
在演讲间隙、展位区、Hub 等交流空间,我与来自不同项目的技术/市场人员探讨了多个话题,其中 ZK、Based Rollup 和 Appchain 这几个话题印象深刻。
Aztec 软件工程师 Adam Domurad 在交流中提到,ZK 技术因其恒定的证明大小和高效验证的显著优势,非常适合用于区块链扩容。相比于 OP Rollup,ZK Rollup 借助零知识证明确保每笔交易的正确性,既避免了节点作恶的风险,又减少了重复验证的工作量。目前 OP Rollup 占据主流地位,主要是因为用户更关注低费用和高速度,而非底层技术的优越性。ZK Rollup 的长期价值在于其出色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许多区块链(包括以太坊)已经开始重新设计架构,以充分利用 ZK 技术潜力。此外,ZK 技术在隐私保护领域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例如,Devcon 上展示的 Anon Aadhaar 项目,由以太坊基金会支持的 PSE 团队开发,通过零知识证明验证印度公民身份时不会泄露具体身份。不过,ZK Rollup 需要进一步优化速度和成本,以赢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同。他很有信心的表示,未来随着 ZK 技术的不断成熟,ZK Rollup 有望取代 OP Rollup,成为主流的扩容方案。
以太坊研究员 mteam 是一个才 17 岁的在校学生,他专注于 Based Rollup 的研究。他和我分享了 Based Rollup 作为独立执行环境的设计优势。通过共享排序器,多个 Based Rollup 能够共享流动性,而无需直接桥接,流动性可以借助以太坊主网在不同的 Based Rollup 之间流转。这种设计提升了跨链操作的效率,同时降低了对单一桥接方案的依赖。Based Rollup 的去中心化排序器运行成本高于中心化排序器,但多个 Based Rollup 可以通过聚合区块的方式分摊成本,从而显著降低单个运营开销。在性能方面,Based Rollup 可以通过预确认机制实现与其他 Rollup 相同的速度,在以太坊块时间(12 秒)内提供快速的用户体验。经济模型上,Based Rollup 将 MEV 的大部分收益返还给以太坊,因此其主要收入来源于用户支付的 Gas 费用。此外,Based Rollup 通过前端服务费和智能合约执行费来实现经济可持续性,避免了对 MEV 收益的依赖。由于其深度整合以太坊主网,Based Rollup 继承了以太坊的审查抵抗和高可靠性特性,也就是说未来以太坊的升级(如更强的抗审查力)将直接为 Based Rollup 带来额外优势。
Carbon 项目负责人 Mark Richardson 提到,当前 DeFi 面临两大主要挑战:流动性碎片化和用户体验复杂化。他提到,像 Uniswap 等协议通过开发 Appchain 虽然能够捕获更多价值,但这种方式可能进一步加剧流动性分散的问题。相比之下,通过跨链部署和共享流动性机制是一种更加高效的解决方案。对于 Appchain,他认为虽然作为一种趋势,它确实可以帮助协议捕获更多价值,因为协议控制整条链能够更好地优化成本结构和用户体验,同时实现更高效的价值提取。然而,从整个 DeFi 生态的角度来看,Appchain 的路径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Mark 预测,随着跨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多链协作将变得更加简单,届时,用户在交易时所在链的具体属性会变得无关紧要。因此,他更倾向于关注通过跨链解决方案来应对流动性碎片化的问题,而不是让协议通过 Appchain 将自己孤立于生态之外。此外,他提到,意图驱动的交易模型正在成为一大趋势。这种设计让用户能够清晰表达交易需求,同时获得零滑点和 MEV 保护的交易体验。对于市场趋势,他认为近期不太可能再现「DeFi Summer」,但可能会迎来「Memecoin Summer」。在这种环境下,DeFi 应用需要抓住机遇,同时将灵活性与稳健性结合,满足用户需求。他特别强调,未来项目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技术的领先性,还取决于如何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用户体验,并在多链生态中实现协同发展。
想法
与这些 Bulider 交流下来让我意识到,以太坊目前的困境在于过于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却缺乏足够好用且具有吸引力的应用。不过,从宏观来看,以太坊依然在底层技术创新上处于前沿,这点很重要。毕竟其他的链似乎都在大同小异地「复刻」以太坊的道路,包括 meme 现象。
以太坊失去 meme 的机会,部分原因在于其交易费用的高速度不够快,导致一些中小型用户被迫寻找更适合其需求的链,比如 Solana。然而,Solana 的成功并非仅仅依赖于较低的交易费用,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开发者,并且更专注于终端用户的体验。这些因素使 Solana 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量寻求高效、低成本交易的用户。不过,随着 Solana 的交易费用和 MEV 持续攀升,交易机器人和高端工具的使用变得普及,可能同样会导致普通用户的流失。剩下的玩家多数是通过复杂的工具来交易,这种情况与以太坊早期的 meme 现象相似。
因此,我认为其他链在某些阶段可能风靡一时,但从整体来看,以太坊的生态地位和潜力依然稳固。以太坊在技术和生态深度上的独特优势,是其他链短期内难以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