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早报丨DeFi 与移动端结合:下一波消费级应用正在路上/Perp DEX 热潮之外,还有哪些赛道值得关注/Flying Tulip:DeFi 教父的「10 亿通缩引擎」实验
ChainFeeds Newsletter 每日精选 Web3 深度投研「简报」+ AI 驱动的热点新闻榜单,帮你做出聪明决策
📢 ChainBuzz 热点新闻 |2025.10.01
🔥 BTC Development 拟通过首次公开募股募资 2.2 亿美元
🔥 美国证交会正在考虑允许股票像加密货币一样进行交易
🔥 ROBINHOOD 计划在美国境外推出预测市场平台
🔥 Phantom 推出聚合加密金融交易功能 Phantom Cash
🔥 KGeN 完成 1350 万美元新一轮融资,Jump Crypto 等领投
👨💻 ChainFeeds 投研简报 |2024.9.30
1️⃣ 研究|DeFi 与移动端结合:下一波消费级应用正在路上
2️⃣ 项目介绍|Perp DEX 热潮之外,还有哪些赛道值得关注?
3️⃣ 观点|与 50 位顶级创作者面对面:我在 a16z 聚会上的 7 个收获
4️⃣ 观点|Arthur Hayes 韩国演讲全文:战争、债务与比特币,印钞狂潮中的机遇
5️⃣ 项目介绍|Flying Tulip:DeFi 教父的「10 亿通缩引擎」实验
每日精选的加密信息由 ChainFeeds 团队与 AI 共同编写,我们已将内部的信息流工具优化并开放给所有读者及 Web3 行业者使用,测试链接 👇
🌞 Web3 行研早报来自:Web3 行业必读深度资讯「简报」平台|chainfeeds.xyz
🤖️ Web3 热点榜单来自:AI 驱动的 Web3 热点新闻自动聚合工具|chainbuzz.xyz
1️⃣ IOSG 周报|DeFi 与移动端结合:下一波消费级应用正在路上
导读:过去几个月,面向零售消费者的移动交易 + DeFi 应用显著增多,其中多数基于 Hyperliquid 基础设施构建。
IOSG Ventures:社会中的超投机化趋势已从根本上改变了零售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正如 Polymarket 和 Kalshi 的增长所证明的,在当前环境下大多数用户都采取高风险偏好的策略。在市场投机需求处于历史高位的背景下,移动交易应用成为最直接受益的产品形态。正如前文所述,Robinhood、Wealthsimple、TD Ameritrade 等传统金融移动应用的用户增长和采纳率显著提升,这主要归功于其低准入门槛以及乐于向用户推广短期高杠杆和赌博式产品的商业模式。显然,零售用户需要简易途径获取风险敞口并进行资本配置,移动交易应用成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加密货币移动交易应用本质上并无不同,如果能有效构建产品可发现性,同样能从这些消费行为中获益。Robinhood、Wealthsimple 和 Revolut 都将加密产品集成至其应用中就是明证。即使收取极高费用,这些传统金融应用内的加密产品仍获得大量采用,表明零售用户对便捷移动端加密市场接入存在强烈需求。若没有专门的加密移动交易应用,Web3 市场将把巨大价值捕获机会拱手让予 Web2 竞争对手。
自 2023 年以来,市场基本上没有新增零售资金流入。当前稳定币总市值仅比 2021 年历史高点高出约 25%,对任何行业而言,这种四年期的增长率都堪称惨淡 —— 这还是在稳定币迎来最有利监管环境且总统大力支持加密行业的背景下发生的。市场需要吸引新增零售流动性的方案,但迄今仍未解决新零售资本入场的重大障碍。最主要的障碍在于:一是公众认为参与加密市场需要复杂操作流程,二是缺乏真正理解 Web2 用户需求的可接入应用。Web2 零售用户不会使用复杂钱包或跨多条链转移资金。他们需要的是以熟悉方式打包的产品,就像 Robinhood 或 Wealthsimple 账户那样提供简易入金通道和友好体验。加密移动交易前端应用正是解决方案 —— 它们以 Web2 用户熟悉的传统金融方式打包产品,从根本上消除了加密复杂性的认知门槛,降低了参与壁垒。这是让加密货币突破 Web3 圈子获得主流曝光的唯一有效途径。
加密货币移动交易前端标志着 Web3 市场新一代应用的开端 —— 一种更可持续且合规的发展路径。与此前传统加密产品(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 DApp)不同,大多数项目过去并不关注规模扩张或收入生成,因为这并非核心激励方向。多数创始人的北极星指标是不计成本地获取初始用户,无论其增长漏斗多么低效或具有提取性,随后筹集风投资金,通过场外销售锁仓代币或等待归属期结束而不改善产品。典型案例如:Story Protocol ($IP)、Blast、Sei Network ($SEI)。加密移动交易前端则采取相反策略:利用现有基础设施优化规模,先实现收入生成,必要时再融资。通过成为不同产品的聚合器并采用基础费率结构,这类前端具有能以极低成本整合多垂直领域的结构性优势,同时可专注于用户体验界面以提升用户获取和留存率。这种组合意味着从第一天就能产生收入,并随着运营持续实现指数级增长。最终结果为 Web3 构建了更可持续的实际商业层和价值层,取代过去的提取性模式。这将为整个 Web3 行业带来日益增长的公信力。(来源 )
2️⃣ 【长推】Perp DEX 热潮之外,还有哪些赛道值得关注?
导读:如果你对 Perp Dex 叙事有点畏惧,以下有三个正高速爆发的价值赛道务必关注。
Haotian:1) 预测市场衍生品:Polymarket 估值将近 100 亿美元,Kalshi 获得 Paradigm 领投的 1.85 亿美元。整个预测市场月交易量已经超过 10 亿美金,已经不再是小众市场。当前预测市场主要是二元期权模式(Yes/No), 其衍生品层可以融合 DeFi 构建出更多复杂的产品协议,包括借贷、永续合约、AI + 预测市场、跨预测市场套利平台、自动化做市商等等。未来包括经济数据、重大体育赛事、Crypto pre-Market 等方向的重大事件都会放大该市场曝光度并创造规模化效应;
2)AI 代理支付:近期,Google 联合 60 家合作伙伴推出了 AP2 协议,通过授权机制和可验证 VCs 提供 Agent 和 Agent 之间的信任支付。与此同时,联合 Coinbase、以太坊基金会等开发 x402 Crypto 支付组件,让 Agent 可以无缝处理稳定币等 Crypto 资产。AP2 承接了 MCP、A2A 等协议,实现了 Agent to Agent 经济体的最后一公里支付 infra 构建,彻底打开了 AI Agent 的自主化分析 + 执行 + 支付的完整链路,会为 AgentFi 经济的真正爆发提供前提;
3)收益型稳定币理财:Ethena 持续增加的流动性, Plasma TGE 的超预期市场表现让 Yield-bearing 赛道成了当红炸子鸡,其承载华尔街机构采纳的预期和市场增长预期,让其相比其他 Crypto 原生叙事等备受关注。Yield-bearing 稳定币通过整合 DeFi 协议(借贷、流动性挖矿)和 RWA 资产(美国国债、企业债券),为持有者提供 4%-25% 的 APY 收益,既保持了美元锚定的稳定性,又能获得可持续的生息回报。最终让存币本身成为一种零风险的 farming 策略,毫无疑问,Yield-bearing 稳定币正在成为 DeFi 生态的新基础设施。( 来源 )
3️⃣ 与 50 位顶级创作者面对面:我在 a16z 聚会上的 7 个收获
导读:策略愈发精细,商业模式更加复杂,机遇也比以往更大。
深潮 TechFlow:在创作者经济逐渐成熟的过程中,电子邮件列表成为几乎所有创作者的必备工具。即便是专注于 TikTok 或 Instagram 短视频的内容创作者,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邮件列表才是业务的核心资产。与依赖算法的不确定分发不同,邮件让创作者真正拥有直接触达受众的渠道。无论是通过活动、付费广告、引流工具(lead magnets),还是借助 ManyChat 将 Instagram 私信转化为订阅,创作者们都在积极积累邮件用户。发布频率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 有人每周一次,有人每月一次,甚至仅偶尔一次 —— 关键在于所有权,即与受众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稳定、不依赖平台波动的关系。与此同时,线下触点正在成为新的增长飞轮。在过去几年,创作者主要依靠线上社区积累粉丝,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尝试把这种连接转化为线下互动,例如播客制作者举办现场录音会,社交媒体创作者组织私人晚宴、地区性聚会,甚至小型度假活动。这类互动不仅仅是粉丝见面会,而是信任与关系的加深渠道,同时也是探索更高价值合作的场景。线上到线下的闭环互动,正在成为加速创作者与受众关系升级的关键趋势。
过去,创作者们往往依赖一次性的广告合作,这种收入模式虽然直接,但极不稳定。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转向打包赞助方案,将新闻通讯、播客、社交媒体内容以及线下活动整合起来,提供给品牌方一个跨平台的整体合作包。这种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对于创作者而言,它带来了更可预测的收入,减少了不断谈判的麻烦,同时帮助他们与品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于品牌来说,这种打包合作覆盖面更广,一个合同就能获得多渠道曝光,并能生成大量可复用的内容,比单一广告位更具创意和效果。这一转变反映了创作者行业正在走向成熟与专业化。与此同时,细分市场被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验证为真正的护城河。典型案例是汽车经销商小伙子(Car Dealership Guy),其目标受众仅限于大约 15.5 万家汽车经销商及其员工,表面看是极小的细分市场,但凭借高度聚焦的内容与产品,他却构建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事实证明,精准定位理想客户画像(ICP),往往比追逐大而泛的受众更具商业价值。很多创作者起初担心赛道过小,但实践表明,只要切入点精准且价值清晰,细分市场的力量可能远超想象。
在行业内部,一个广泛被认可的共识是:合作加速增长。创作者们越来越多地通过新闻通讯互换、播客嘉宾交换、联合举办活动或交叉推广产品的方式来扩大影响力。如果找到目标受众相似的合作伙伴,增长速度往往会成倍提升。这不仅能让创作者以更低成本获得新受众,还能带来更多乐趣与创造性。与此同时,尽管创作者们会在多个平台分发内容,但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主阵地—— 无论是 YouTube、Substack、Instagram 还是 TikTok。正是这个平台为他们带来了最初的流量与社区基础,也构建了最牢固的用户连接。扩展固然重要,但平台主导才是长久发展的核心。而在更宏观的层面上,分发正在被视为创作者的终极护城河。在一个任何人都能推出产品、工具或服务的时代,真正拉开差距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如何让它被看到。品牌与分发结合,才是决定创作者能否构建长期竞争力的关键。这种观念在创作者群体中达成了高度共识,也反映出行业整体的认知升级。分发能力的强弱,将最终决定一个创作者能否在拥挤的赛道中脱颖而出。( 来源)
4️⃣ Arthur Hayes 韩国演讲全文:战争、债务与比特币,印钞狂潮中的机遇
导读:Arthur Hayes 出席韩国 KBW 2025 峰会现场并发表主题演讲,其主题演讲概述了美国未来可能出现的「疯狂印钞」现象,并分析了其历史根源、政治驱动因素以及可能实现的具体机制。并提到了为什么我们作为加密投资者应该关心这些。
Arthur Hayes:这里面有很多关于货币市场的数学问题。我知道这有点像货币市场的地图,可以看看日本的情况。但是,伙计们,我们在这里就是为了这个。那么,随着美国即将实施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比特币的价格能达到多少?这个数字,你知道,是显而易见的荒谬,340 万美元。我今天站在你们面前,我是否相信到 2028 年我们会得到 340 万美元一枚的比特币?我大概会说不。但我感兴趣的是它的发展方向,以及它可能达到的潜在规模。所以我希望我们能达到一百万,其他人也希望达到,这很好,但我对此非常怀疑。这不仅仅是基于思维维度上的适应性数字,而是基于将要发行的国债数量。在特朗普及其团队于 2028 年底离任时,情况会是怎样?我查看了我的彭博终端,研究了为了让这些人降低利率,有多少国债会到期,然后我加上了从现在到 2028 年预估的 2 万亿美元联邦赤字。这大约是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对财政赤字的估计。这给了我们一个数字:在未来三年内必须发行 15.3 万亿美元的新国债。
第二部分是「虚假」的信贷创造。将有多少贷款会发放给美国各地的中小企业?这是一个很难预测的数字。要估算银行信贷的增长并不容易。较为稳妥的做法,是以 COVID-19 期间的数据为参照。在疫情阶段,Trump 推出所谓 QE 4 Poor People,据美联储每周公布的数据口径显示,银行科目中其他存款与负债项大幅上升,对应的银行信贷规模在该期间增加了 2.523 万亿美元。若按特朗普仍有约三年时间继续刺激市场测算,那么等价于新增银行贷款 7.569 万亿美元。这样算下来,美联储 + 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量合计为 15.229 万亿美元。本模型中不确定性最大的一环,是假定每新增 1 美元信贷,比特币将上涨多少。我仍以 COVID 时期为参照:当时比特币百分比涨幅相对每 1 美元信贷增长的斜率约为 0.19。
你把这个斜率乘以 15.229 万亿美元的信贷增长,然后乘以比特币的基准价格 11.5 万美元。这就是我们如何得出到 2028 年比特币价格大约为 340 万美元的结论,我几乎百分之百确信这不会发生。但我认为,这是理解从美联储流向财政部,再从银行系统流向为美国再工业化提供资金的这种信贷创造的思维框架。我们知道当这项政策只追求了一年时,新冠疫情期间发生了什么。如果它持续三年会怎么样?当美联储和财政部协同工作,印钞并用他们的话说,将美国经济送入「瓦尔哈拉」(神话中的英灵殿)时,我们会看到比特币价格超过一百万美元。(来源)
5️⃣ Flying Tulip:DeFi 教父的「10 亿通缩引擎」实验
导读:在 DeFi 巨头垄断与传统融资模式效能衰减的当下,这一全栈交易生态能否以机制创新破局?
Griša Černe:在 DeFi 领域与行业巨头正面竞争,本身就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这些头部企业不仅资本更雄厚、经常性收入稳定,还拥有庞大团队带来的强大执行力,其在生态中的网络效应、合作资源、用户基础与话语权,远非初创公司能够轻易撼动。对于小型初创公司而言,即便实现了技术上的创新,也要跨越资金储备不足、缺乏生态认可度的重重阻碍,才能真正把创新推向市场。Flying Tulip 正是从这一痛点切入,试图通过重新定义加密领域的资本形成逻辑,来突破传统融资模式的桎梏。迄今为止,代币最成功的应用仍是作为众筹工具:通过出售代币募集资金,启动项目。但初始融资完成后,代币往往因缺乏持续需求而价格下跌,甚至归零。尽管代币实用功能是行业的热门实验方向,但多数项目仍把代币作为融资工具使用,难以长期维持项目运转。Flying Tulip 正视了这一现实,认为传统融资即结束的代币模式难以为继,因而提出了全新的融资逻辑:通过持续收益来支撑运营,避免项目陷入流动性枯竭。
Flying Tulip 的融资模式核心可概括为三步骤:首先通过代币销售募集大规模资金;再将资金投入低风险 DeFi 策略,获取稳定收益;最后用这些收益覆盖运营支出,直至产品体系产生自主收入。与传统代币不同,FT 代币由永久看跌期权提供保障,投资者可随时赎回本金,且期权永不到期。这种机制确保了投资者的下行风险大幅降低,但也意味着他们需承担约 4% 的机会成本,如果直接将资金投入 DeFi,原本可以获得的收益会被让渡出去。换取的则是 FT 的上涨敞口以及本金保障。根据规划,Flying Tulip 计划融资 10 亿美元,100% 代币将直接分配给投资者,不设锁定期。以 4% 年化收益率计算,资金库每年可产出约 4000 万美元,用于运营开支与产品启动成本,直至手续费收入独立支撑体系。与此同时,资金库收益会被用于回购与销毁 FT 代币,进一步强化其通缩属性。若投资者在二级市场出售 FT,永久期权将立即失效,本金转移至基金会,再用于回购销毁代币。这样一来,卖出反而会增加代币稀缺性,使其天然具备持续的需求与供应收缩动力。
Flying Tulip 的模式虽具创新性,但也伴随独特的经济影响。由于代币在发行初期 100% 由投资者持有,加上持续回购计划,早期市场可能呈现强烈反身性:价格波动被进一步放大。与传统团队+投资者分配不同,Flying Tulip 从全投资者持有起步,再逐渐通过回购与销毁缩减供应,甚至理论上可能在完成使命后彻底退出流通。我们之所以投资 Flying Tulip,是因为其不仅仅是一种融资实验,而是在尝试重构整个代币资本形成机制。该模式的成功依赖三大核心能力:资金库的有效管理、收益稳定性的维持,以及产品体系本身的竞争力。其成本在于资本效率的牺牲——投资者放弃直接 DeFi 收益,唯有项目成功,这种取舍才合理。成功的关键条件在于大规模募资能力和成熟的产品基础,而 Flying Tulip 恰好兼具:创始人 Andre 是加密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开发者之一,曾推出 Yearn Finance 等原创协议,既有行业影响力也具争议性。Flying Tulip 延续了他非传统但原创的风格,既试图通过创新融资机制解决行业痛点,又目标直指 CEX/DeFi 巨头。我们认为,尽管这是一项充满未知的实验,但正是这种实验推动着行业不断向前发展,提升生态整体竞争力,并最终让用户受益。(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