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早报丨被忽视的真相:Bitcoin Core v30 放开 OP_RETURN 的真正动因/速览 ETHGlobal 布宜诺斯艾利斯黑客松十大获胜项目/Variant:2025 年加密趋势报告
ChainFeeds Newsletter 每日精选 Web3 深度投研「简报」+ AI 驱动的热点新闻榜单,帮你做出聪明决策
📢 ChainBuzz 热点新闻 |2025.11.25
🔥 Vitalik:隐私不是一项功能,而是基本要求
🔥 慢雾余弦:部分用户遭遇黑客换绑 Monad 空投地址
🔥 加密钱包公司 Exodus 以 1.75 亿美元收购 Baanx 和 Monavate 的母公司 W3C Corp
🔥 亚马逊将投资高达500亿美元,为美国政府机构扩展AI和超级计算基础设施
🔥 分析:谷歌有望步入4万亿美元俱乐部
👨💻 ChainFeeds 投研简报 |2024.11.24
1️⃣ 比特币|被忽视的真相:Bitcoin Core v30 放开 OP_RETURN 的真正动因
2️⃣ 项目介绍|数字帝国的版图:Tether 投资逻辑与全球扩张策略解析
3️⃣ 项目介绍|速览 ETHGlobal 布宜诺斯艾利斯黑客松十大获胜项目
4️⃣ 观点|Variant:2025 年加密趋势报告
5️⃣ 技术|当终局性成为视角问题:链上共识的认知边界
每日精选的加密信息由 ChainFeeds 团队与 AI 共同编写,我们已将内部的信息流工具优化并开放给所有读者及 Web3 行业者使用,测试链接 👇
🌞 Web3 行研早报来自:Web3 行业必读深度资讯「简报」平台|chainfeeds.xyz
🤖️ Web3 热点榜单来自:AI 驱动的 Web3 热点新闻自动聚合工具|chainbuzz.xyz
1️⃣ 【长推】被忽视的真相:Bitcoin Core v30 放开 OP_RETURN 的真正动因
导读:Bitcoin Core v30 的 OP_RETURN 政策改变:不是对 Ordinals 的投降,而是为 BitVM 生态的主动疏导。不是被动应对投机,而是为技术创新提前铺路。这是 Core 开发者的前瞻性思考。
Aaron Zhang:2024 年 4 月,Citrea 发布了第一个完整的 BitVM bridge —— Clementine。它是 Bitcoin 上第一个 zkRollup,使用 BitVM 来做 L1 验证。然后他们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需要在链上发布 144 字节的锚定数据。这 144 字节包括 128 字节:Groth16 zero-knowledge proof,及 16 字节:total accumulated work(总工作量证明)。这些数据用于 Watchtower 质疑 Operator 时,证明他们掌握了正确的 Bitcoin 链。问题来了:OP_RETURN 只允许 83 字节。不够。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放在 witness 里?像 Ordinals 那样?关键区别是 Citrea 的后续验证交易需要读取这些数据。而 Bitcoin Script 无法引用前一个交易的 witness 数据。所以数据必须在 scriptPubKey 位置,这不是可选项。
简单说就是:Witness 数据只能证明当前交易有效,但不能被后续交易读取。scriptPubKey 数据可以被后续交易的 Script 引用。BitVM 的验证逻辑需要链式引用,所以必须用 scriptPubKey。83 字节不够,Citrea 被迫用了一个很糟糕的方法:创建「不可花费」的 Taproot outputs,把数据伪装成公钥。这个方案的问题是永久膨胀 UTXO set。每个 WatchtowerChallenge 交易创建两个永远无法清理的 UTXO。所有全节点必须永久存储这些假公钥。这正是 Core 开发者一直想避免的最糟糕情况。
Core 开发者的思考链条:现状是 Citrea 用假 UTXO(糟糕),未来更多 BitVM 项目会效仿或者他们用裸多签(像 Stamp 协议那样)。结论是不如放开 OP_RETURN,提供「较小危害」的路径。这是 harm reduction(减害)策略。为什么 Core 愿意为 BitVM 开路?因为 BitVM 是 Bitcoin L1 创新的重要方向。Blockstream CEO Adam Back 说过:「BitVM 的 anchor 机制是 L1 的重要方向」。如果 BitVM 生态发展起来:各种 zkRollups、跨链 bridges 及复杂的链上验证都会有类似的锚定需求。(来源 )
2️⃣ 【英文长推】速览 ETHGlobal 布宜诺斯艾利斯黑客松十大获胜项目
导读:它们是:Paybot、JetLagged、BMCP、Hubble Trading Arena、payload.exchange、Yoga、LensMint Web3 Camera、Halo、zkx402 (ProofofLeak) 及 Aqua0。
ETHGlobal:Paybot 通过 gasless 的 x402 微支付,用 QUSD 租用真实机器人,实现无需 ETH 的按次付费硬件访问,使物联网与机器人生态具备可行的经济模型。JetLagged 是一个去中心化预测市场,用户可以基于真实航班延误进行投注,使用 AMM 定价、自动结算,并在 Celo 上完成清算,同时也可以作为 Farcaster Frame 游玩。Hubble Trading Arena 是一个自主交易环境,链上智能体通过 x402 和 ERC-8004 进行雇佣、支付与协作,并运行实时推理与真实交易。
payload.exchange 允许商家通过 x402 代理接受任意资产作为支付方式,付款方可选择任意代币,收款方则无缝获得稳定资产。Yoga 是一个多区间 UniV4 头寸管理器,让 LP 能够通过简单的流动性 delta 调整,在单个 NFT 中管理复杂的流动性分布。LensMint Web3 Camera 是一套基于硬件的系统,在拍摄瞬间对照片进行签名,并生成经零知识验证的链上 NFT,提供可验证、不可篡改的影像记录。Halo 是一个 World Chain Mini App,可将真实收据转换为链上奖励,针对通过 World ID 验证的真实用户,构建一个抗女巫、保护隐私的经济层。
zkx402 为 x402 协议加入零知识证明,实现可验证的可变支付与可验证内容传输。Aqua0 是一个跨链共享流动性的 Mini App,利用 Aqua AMMs 和 LayerZero 消息传递,实现无缝的资产跨链流动。BMCP(Bitcoin Multichain Protocol)连接 Bitcoin 与 EVM 链,实现真正的跨链可编程性。用户可以通过签名原生 Schnorr 的比特币交易来触发 EVM 交易。【原文为英文】( 来源)
3️⃣ 【英文长推】数字帝国的版图:Tether 投资逻辑与全球扩张策略解析
导读:Tether 的核心战略始终如一:通过比特币与黄金强化市场信任;在全球各大洲进行战略性布局;通过产品与服务提升零售端与机构端的可获得性。
100y.eth💜 | a41:从帝国视角来看,货币并不仅仅是日常交易中的交换媒介,而是具有政治、文化与社会权力的治理工具。在历史上,货币承担了象征帝国秩序、巩固帝国控制、标准化资源聚合等多重角色。从铸币权集中、地方对中心货币体系的依赖,到税收与贡赋体系依赖货币进行统一结算,货币的地位始终与帝国的兴衰同步。帝国强盛时期货币权威稳固;帝国衰落时货币信用随之下跌,反过来又加速帝国的瓦解。虽然现代已不再使用帝国与殖民地这样的字眼,但体系并未消失。美国借由经济与军事力量构成新的全球帝国,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地位牢不可破:它占全球外汇储备约 57%,SWIFT 结算约 50%。在互联网时代,区块链使资金可安全在链上流动,稳定币成为新兴经济体系的核心,其中 USDT 的崛起尤为显著。USDT 让许多货币不稳国家的人轻松获取美元,无需银行账户,仅凭手机即可进入美元体系,因此在发展中与第三世界国家快速扩张。即便监管加强、GENIUS Act 推行,USDT 的市占仍超过 60%,远高于 USDC。此时,Tether 正以 USDT 作为强势货币构建自己的数字金融帝国,但其储备中包含黄金、比特币、部分国家公债等并非所有监管框架接受的资产,使其在 MiCA 等严格监管下无法被视为合规稳定币,甚至在欧盟遭到交易所下架。然而,Tether 并未退缩,而是通过全球投资布局寻找突破口。
Tether 的商业行动长期受到加密社区关注,但社区对其企业投资策略的讨论却远少于对其代币生态的关注。事实上,Tether 的大多数投资对象不发行代币,也不具有地域性叙事,因此不易引发讨论。但这些投资中隐藏着其构建数字金融帝国的清晰战略方向。根据 Tether 在官网 newsroom 公布的约一年半的投资案例,可以归纳出几个主题方向:一是进军欧洲市场。虽然 USDT 在 MiCA 框架下遇阻,但 Tether 通过投资符合 MiCA 的稳定币发行方 StablR、Quantoz,以及持有 CASP 牌照的 Bit2Me,形成间接进入欧洲的策略,并推动他们采用 Tether 的合规通证平台 Hadron。二是加倍投入已验证 PMF 的新兴市场。在拉美、非洲、中东等地区,Tether 通过投资 Parfin、Kotani Pay、Shiga、Sorted、Kem、CityPay 等基础设施公司,扩大 on/off ramp 能力,让更多民众与企业以更低门槛接入美元经济。三是零售用户战略,通过投资自托管钱包 Fizen、Zengo 及内容公司 Be Water,增强用户层接触 USDT 的入口,提高日常消费渗透。四是机构与合规方向,通过投资 Crystal Intelligence 等合规风控公司,强化对非法活动的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 USDT 的机构友好度。这些投资共同构成了 Tether 在欧洲、新兴市场、零售与机构四个层面的系统性布局,展示出其作为数字时代帝国建设者的意图。
在欧洲市场布局中,Tether 采取了间接渗透策略:投资符合 MiCA 的发行方,而非试图让 USDT 直接进入受限区域。例如,StablR 发行与欧元和美元挂钩的 EURR、USDR,并采用 Tether 的 Hadron 平台进行资产通证化,与监管标准紧密对接。Quantoz 同样提供多种欧元挂钩稳定币,并将借助 Hadron 处理资产生命周期、AML、KYC 等流程。而 Bit2Me 作为西语区最大持牌交易平台,拥有超过 120 万用户,是 Tether 进入欧盟市场的战略支点。在新兴市场上,Parfin 为拉美机构提供托管、MPC 钱包与合规基础设施,让当地金融机构更容易使用 USDT。Kotani Pay、Shiga、Sorted 等公司在非洲提供链上支付、低端手机钱包、法币与稳定币的双向桥梁,帮助无银行账户人群接入美元体系。Kem 将中东庞大外劳群体的汇款需求与 USDT 连接起来,而 CityPay 推动东欧地区的商户与用户采用加密支付。零售方面,Fizen 打造加密超级应用,提升用户用 USDT 支付、购物的体验;Zengo 则通过 MPC 降低自托管门槛;Be Water 的媒体业务让 Tether 能进入文化产业,强化品牌传播。机构方向中,Crystal Intelligence 为 Tether 提供链上风险分析、犯罪追踪、非法资金监测能力,是 USDT 获得监管信任的关键。整体来看,Tether 的投资组合揭示其试图通过欧洲监管突破、新兴市场扩张、零售入口强化与机构信任建设,来巩固 USDT 的全球货币地位,迈向数字金融帝国的宏大叙事。【原文为英文】( 来源)
4️⃣ 【英文】Variant:2025 年加密趋势报告
导读:在资产创建、资产积累与资产使用三条复合 S 曲线中,已经有许多成果,但真正值得构建的空间仍然巨大。
Variant:整个加密产业的增长可以被看作由三个相互叠加的 S 曲线推动。
1)第一阶段是「创建」:价值的代币化。该阶段始于 2009 年比特币的诞生。此后,范围扩展到 L1 的货币性资产、项目代币、稳定币、内容币、迷因币、NFT、证券型代币等。
2)第二阶段是「积累」:当资产数量越多、价值越高,人们越愿意持有它们。这一阶段为多个子行业提供了发展:托管、交易所、安全解决方案等。不同用户群对应不同的托管方式:稳定币应用可能集成 Turnkey 等嵌入式钱包;机构投资者多使用合规托管;深度链上用户偏好 Phantom 等超级钱包。不断增长的买卖与持有需求也带动分发渠道扩张:老牌交易所(例如 Coinbase)交易量激增,传统金融科技平台(如 Robinhood)大幅强化加密业务,新兴平台(如 Axiom)快速崛起。
3)第三阶段是「使用」:让资产真正发挥作用。加密资产的高度可组合、可访问、可编程的特性,已出现一系列稳健而令人兴奋的用例:稳定币支付、在 Morpho 等借贷协议上存借资本、为链上交易所提供流动性、网络质押等。
加密领域的主要趋势概览:1)宏观:即使整个加密市场规模增长,前十资产的价值集中度依旧惊人地稳定。新资产很难进入前五。头部资产展现出强烈的 Lindy 效应与模因力量。2)稳定币:在三条 S 曲线上都呈爆炸式增长:新发行处于历史高位;上链渠道不断扩展;使用方式持续增加。稳定币赛道存在强烈的网络效应:流通量越多,稳定币越有用;持有稳定币的实体越多,围绕其构建产品与服务的空间也越大。目前获益显著的领域包括支付、收益产品(如借贷协议)、交易所等。
3)中心化交易所:中心化交易所是资产积累曲线最明确的受益者之一。过去五年中,无论交易量还是收入都急剧增长。交易增加带来的次级效应是:用户将资产留在交易所,使得交易所可以提供更多资产使用方式(例如质押、收益、借贷产品)。许多新兴的资产使用方式会在链上构建,但可能通过交易所渠道获得分发。4)链上活动:多类链上协议已成熟为具有强基本面、可持续的业务: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贷平台、代币发行平台、链上永续合约平台等,都展现出令人兴奋的产品市场匹配度。【原文为英文】(来源)
5️⃣【英文】当终局性成为视角问题:链上共识的认知边界
导读:最终,终局性是用户对未来的信念以及他们愿意接受多少条件性的体现。
Decentralized Thoughts:预言机是加密金融体系中最不起眼却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们承担着将链下价格、事件与状态带入链上的职责,为各种协议与合约提供可信的外部信息。无论你是在永续合约上开仓,还是在借贷协议里用资产抵押稳定币,你实际上都把生死交给了预言机,只是大多数时候并没有意识到。预言机平日里默默运行,无人在意它们是否健康,但在极少数失效的时刻,它们的影响会迅速放大成为系统性风险。一旦价格源被操纵或更新延迟,清算机器人、AMM、借贷系统都会瞬间失去判断依据,导致连锁反应。历史上多起重大 DeFi 崩盘事件都与预言机偏差有关,例如喂价过于集中、流动性稀薄市场被短时操纵、单点数据源故障等。预言机的复杂性更在于它横跨链上与链下世界,中间存在无数潜在攻击点,从数据采集、传输网络、签名阈值、聚合逻辑,到上链的最终确认,每一层都可能成为黑天鹅触发点。随着加密市场规模扩大,与传统金融相互交织的程度提升,预言机安全不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一种影响协议生存、用户资产安全乃至市场稳定性的公共风险。
从架构上看,主流预言机系统通常由数据提供者、聚合节点、签名者与链上合约几部分组成。链下节点负责搜集来自多个交易所或数据服务的价格源,再将这些信息通过不同的共识或聚合逻辑打包后提交给链上合约。看似简单的流程,在极端市场或攻击场景下会迅速变得脆弱。例如,如果聚合逻辑过于依赖少数节点,就会形成攻击者可以买通或操控的薄弱点;如果数据源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就会让价格暴露在闪崩与洗盘交易的冲击中。有些协议试图通过多路喂价、时间加权平均价格、延迟更新等手段增加稳健性,但这些策略往往伴随高成本或高延迟,不适合高频场景。此外,预言机需要面对传统金融从未解决的难题:链上资产可以被即时清算、套利机器人可以毫秒级反应,黑客可以用极小成本在低流动性市场操纵价格。这些特性让加密预言机的安全边界比传统金融的数据供应商更难构建。也因此,如何设计一个既能快速响应、又不被短期市场操纵的喂价系统,成为整个行业不断探索的工程挑战。
随着链上应用日益复杂,预言机的角色正在从数据桥梁演化为系统协调者。例如,在借贷协议中,预言机不仅决定清算价格,还影响风险参数设定、抵押率调节,以及协议在极端行情下的应急策略。在衍生品市场,预言机更是核心定价组件,一旦价格更新异常,用户仓位的大规模爆仓会在瞬间引发系统性联动。近年来,一些项目开始采用更去中心化的预言机模型,如使用链上 AMM 价格作为基础喂价、引入密钥共享网络、采用多源签名门限等方式,试图减少单点故障风险。同时,也有新项目探索无需预言机的设计,通过构建内部化的点对点市场或完全链上匹配机制,降低对外部价格源的依赖。然而,这类模式往往牺牲流动性或用户体验,尚未形成大规模采用。在未来,可以预见预言机将逐渐成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层,类似于传统市场中的交易所数据提供商、指数组件商和清算机构。随着更多资产上链、更多现实世界事件需要链上自动化处理,预言机的治理、透明度与经济激励模型都需要进一步演进,以支撑一个更大、更复杂的链上经济体。(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