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早报丨Bankless:以太坊建设者们在戛纳 EthCC 大会谈论了什么/验证以信任:解读 EigenCloud 与 Boundless 两种路线/Stripe L1 可能会是什么模样?
ChainFeeds Newsletter 每日精选 Web3 深度投研「简报」+ AI 驱动的热点新闻榜单,帮你做出聪明决策
📢 ChainBuzz 热点新闻 |2025.7.9
🔥 SEC 加快制定加密 ETF 通用上市标准,山寨币 ETF「闸门」或即将打开
🔥 Phantom 在钱包内推出由 Hyperliquid 支持的永续合约交易功能
🔥 Eigen Labs 宣布裁员约 25%,将业务重点转向 EigenCloud
🔥 彭博社:Tether 在瑞士秘密金库中持有价值 80 亿美元的黄金
🔥 OpenSea 收购 Rally 钱包,将于 2025 年推出 OpenSea 移动版
👨💻 ChainFeeds 投研简报 |2024.7.8
1️⃣ 项目介绍|Stripe L1 可能会是什么模样?
2️⃣ 项目介绍|验证以信任:解读 EigenCloud 与 Boundless 两种路线
3️⃣ 消费者应用|消费者应用赛道:洞察与思考
4️⃣ ETHCC|Bankless:以太坊建设者们在戛纳 EthCC 大会谈论了什么?
5️⃣ 支付|Web3 支付原生性是什么?稳定币战略的黄金三角
每日精选的加密信息由 ChainFeeds 团队与 AI 共同编写,我们已将内部的信息流工具优化并开放给所有读者及 Web3 行业者使用,测试链接 👇
🌞 Web3 行研早报来自:Web3 行业必读深度资讯「简报」平台|chainfeeds.xyz
🤖️ Web3 热点榜单来自:AI 驱动的 Web3 热点新闻自动聚合工具|chainbuzz.xyz
1️⃣ 【英文长推】Stripe L1 可能会是什么模样?
导读:如果 Stripe 确实推出自己的 L1,基础情境下预计它会支持稳定币的使用,并将 Stripe L1 集成到客户支付和商户结算中。而在更乐观的情境下,Stripe 有可能实现用户与商户之间的直接支付,在传统系统中无法实现的微支付和按使用时长计费的流式订阅及利用存放在 Stripe L1 上的短期存款余额进行收益生成。
100y.eth💜 | a41:近期,加密社区流传着一个传闻:全球支付基础设施巨头 Stripe 可能将推出自己的 L1 区块链网络。这个传言的另一来源是 Paradigm 最近为一个被认为是 Stripe L1 的投资组合项目秘密招聘。不过,除了少数内部人士,没有人能确定 Stripe 是否真的会发布 L1。然而,考虑到美国主流金融圈对区块链和稳定币行业兴趣的快速上升,以及 Visa、Mastercard 等卡组织日益增加的区块链整合,再加上 Robinhood 宣布将通过 Arbitrum 代币化股票,这一系列背景足以让关于 Stripe 的猜测引发全行业关注。Stripe 一直致力于扩大互联网的 GDP,公司构建全球经济基础设施,帮助各类规模的企业进行支付、运营和增长管理。从这个角度看,区块链本身就是一种对 Stripe 极具吸引力的技术。事实上,Stripe 已经在积极扩展其区块链相关业务。今年 2 月,Stripe 斥资约 11 亿美元收购了稳定币基础设施公司 Bridge(@Stablecoin),战略性巩固其在稳定币金融基础设施领域的地位。紧接着,在 5 月的 Stripe Sessions 活动上,Stripe 正式发布了稳定币金融账户服务,向 101 个国家的企业开放,支持使用 Circle 发行的 USDC 和 Bridge 发行的 USDB 等稳定币,打通了与传统银行体系的无缝对接。
如果 Stripe 真要推出 L1 网络,会给现有服务带来哪些改变?最基础的情况是,Stripe 目前在 101 个国家为商户提供的稳定币账户服务,可以直接通过 Stripe L1 进行存取款。商户在 L1 上持有的稳定币还可以用于多样化的金融活动。此外,Stripe 作为支付服务提供商(PSP),可以利用其 L1 在结算时支持以美元稳定币进行商户资金结算,这对美元需求高而获取渠道有限的商户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在客户侧,Stripe 去年收购了 Privy,这是一家提供邮箱 / 单点登录创建钱包、交易签名、密钥管理和 Gas 抽象的 Web3 钱包基础设施公司。虽然 Stripe 至今主要服务商户,并未直接面向个人提供钱包,但一旦 Stripe L1 落地,它就有条件通过 Privy 让客户轻松创建 Web3 钱包、使用稳定币支付、并参与 L1 上的各种金融活动。更激进的推测是:Stripe 可以支持用户直接用稳定币支付,绕过发卡行和卡网络,通过区块链直接完成客户与商户的资金结算,显著降低成本并提升结算速度。
在当前支付体系中,Stripe 长期扮演着支付网关或收单行的角色,但如果 Stripe L1 出现,它不仅可以整合并优化现有功能,还能扮演过去由卡网络或发卡行承担的职能。通过区块链的高透明性和自动化,Stripe 有机会率先探索全新模式,如按分钟计费的微支付订阅、短期沉淀资金的 DeFi 利用等新型金融产品。例如,当客户用稳定币直接向商户付款时,这笔资金短期内仍可能由 Stripe L1 暂时托管,用于应对退单、纠纷或欺诈的风险,而这部分巨大的短期沉淀资金又可在 DeFi 协议中提供流动性或用于借贷市场,提高资本利用率。从长期来看,这将极大改变支付行业格局。Visa、Mastercard、PayPal 等公司一直把区块链当作辅助功能,而 Stripe 若真正发布 L1,这可能会成为支付系统范式转换的里程碑。未来,随着金融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区块链化,Stripe 有望打造一个以稳定币为基石、兼具支付、清算、钱包和金融服务的一体化平台。【原文为英文】(来源 )
2️⃣ 【英文长推】验证以信任:解读 EigenCloud 与 Boundless 两种路线
导读:EigenCloud 的经济安全性将在那些需要复杂软件或主观判断、而仅依靠零知识证明很难完全验证的领域中展现其优势。而 Boundless 的 ZK(零知识)证明则会在客观且数学上可验证的场景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c4lvin:要让可验证性成为现实,必须解决三个核心难题。第一个是简洁性(Conciseness)。第二个是完整性(Integrity)。第三个是去信任性(Trustlessness)。针对这些矛盾,学术界主要提出了三种实现路径:
1)重执行(Re-execution):最直观透明的方式,直接从头再执行一次整个计算,核对所有中间步骤和最终结果是否一致,典型如区块链共识机制。但它的缺陷就是对存储和算力的巨大需求。
2)加密验证(Cryptographic verification):最典型的是零知识证明(ZKP),可以在不公开数据和过程的情况下,同时解决去信任性和完整性问题。TEE(可信执行环境)也属于此类,通过硬件保障计算可信。
3)基于经济安全的验证(Economic security):主要应用于 Web3,通过奖励正确行为、惩罚错误行为,利用经济理性来实现验证。这种方式灵活,适合无法用数学严格证明的领域,也能体现社会共识。
EigenCloud 和 Boundless 分别是这三种路径中的代表性项目,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可验证性哲学。EigenCloud 源自 EigenLayer,是通过经济安全实现验证的项目。EigenLayer 提出了重质押机制:允许已经在以太坊上质押的 ETH 被用于其他协议的安全,从而将同一笔资本多次利用,提高资本效率。基于这种创新,EigenLayer 搭建了 AVS(自治可验证服务)生态系统,使依赖链下计算的应用也能具备一定的可验证性。进一步,EigenCloud 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 “跨主观验证”,即当一个问题没有唯一答案,但理性人看同一组信息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时,通过经济激励与共识来实现验证。比如,DAO 治理提案是否公平、某种激励分配是否合理,这些都无法用纯数学证明,却可以用 EigenVerify 进行投票和验证。若大多数验证者做出错误判断,社区可以发起分叉,惩罚作恶方。
相比之下,Boundless 则依托 RiscZero 的 zkVM,是纯粹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客观验证方案。它通过验证工作量证明(PoVW)来量化验证者真正做了多少计算,任何声称生成证明的节点,都要提交计算周期等元数据,无法伪造。这种方式适用于所有输入和输出可明确界定的确定性计算,不需要社会共识。例如,Rollup 状态转换或外部预言机数据校验,都可以用 Boundless 提供的高效 ZK 证明来验证。两者有各自的擅长领域,也经常互补。在未来的可验证计算生态中,EigenCloud 将更适合主观性强、需要社会判断的场景,而 Boundless 将主攻客观、数学可验证的应用。【原文为英文】( 来源 )
3️⃣ IOSG 周报|消费者应用赛道:洞察与思考
导读:本轮周期中,随着消费者应用项目登上聚光灯,讨论已明确转向「这些轨道究竟用来干什么」。当核心基础设施达到「够用」的成熟度、边际提升趋于递减,人才与资本开始追逐面向消费者的应用 / 产品 —— 社交、游戏、创作者、商业场景 —— 向零售与日常用户展示区块链的价值。
IOSG Ventures:2021-2022 年稳定币总市值约增长 5 倍,而本轮(2023 下半年 - 2025)仅增长 2 倍。乍看之下似乎是有机且健康的稳步增长,但实际具有误导性:当前市值仅比 2021 高点高约 25%,以 4 年维度看,任何行业都属低速。这还是在稳定币迎来最明确监管顺风、且出现强力挺币总统的背景下。资本流入增速显著放缓,而且主要从 2025 年 1 月特朗普当选后才开始。至今,新资本并非投机或真正活水,更多是机构将 BTC/ETH 纳入资产负债表,以及政府、企业扩大稳定币支付所致。流动性并非因市场对新产品或解决方案的兴趣,而是监管利好;这些资金非投机性,不会直接注入二级市场。这不是免费资本,也非散户驱动,因此即便价格创高,行业仍未重现 2021 年的狂热。总体可类比 2001 年.com 泡沫后,市场寻找下一增长方向 —— 这一次方向将是消费者应用。过去的增长同样由消费者应用驱动,只是产品是 NFT 和山寨币,而非真正能服务大规模用户的工具。
当下内容平台(YouTube、Twitch、Facebook)主要靠攫取用户注意力并通过展示广告卖给广告主获益。然而,这一转化链天生低效,在漏斗的多阶段损失潜在客户。更关键的是,展示广告强插内容,天然破坏用户体验。加密范式可彻底改写并优化传统 Web2 娱乐平台结构。平台层面引入 DEX 集成、兑换费、创作者挂钩代币、直播赛事下注、奖池、向用户空投等新途径,将不再依赖外部利益相关者,并与创作者形成全新的分润方式,如兑换费分成、赛事费分成。在这种新范式下,平台本身是分发渠道,而非变现产品。Web2 已有先例:Twitch 被 Amazon 收购,Kick 与 Stake 联动,Twitter 通过会员订阅和 GrokAI 探索新模式;Web3 也出现了 Parti 和 Pump.fun 直播等雏形。对用户而言,去广告意味着更好的体验,同时通过奖池、空投因支持或观看喜爱的创作者而获益;对创作者而言,基于贡献的收益模型更透明公平。平台模型自带增长动力,创作者也能获得直接价值。
市场成熟→链间碎片化减少→少数超级链胜出→机构应押注这些超级链上的下一代消费者应用及其支撑基础设施。这一趋势已在发生,活跃度正集中于少数链,而不再分散在 100 多条 L2。这里的超级链指以消费者为中心、优化速度与体验的链,如 Solana、Hyperliquid、Monad、MegaETH。类比来看,超级链相当于 iOS、Android,应用则像 Instagram、Cash App、Robinhood,支撑栈则是 AWS、Azure、Google Cloud。如前所述,消费者应用可以拆分为两类重点:Web2 原生,首先吸引 Web2 用户,利用加密范式解锁新行为,往往是后端无缝集成加密、但不自诩为加密应用的产品(如 Polymarket);以及 Web3 原生,核心验证因素是更好 UX、极速界面、充足流动性与一站式解决方案。新一代 Web3 用户更看重 UX 胜过收益或技术,超越某个阈值后才会在意后两者。具备这一能力的团队和产品理应享有溢价估值。( 来源 )
4️⃣ Bankless:以太坊建设者们在戛纳 EthCC 大会谈论了什么?
导读:戛纳 EthCC 大会最引人注目的信号来自周围的生态系统 -—— 代币化市场、移动体验和隐私基础设施在实际对话中频繁出现。
Bankless:在这一周里,听到如此多关于隐私的讨论令人耳目一新,人们不仅从技术层面(鉴于如今各种缩写词如 TEE、FHE、MPC、ZK 等层出不穷)对其感兴趣,还从实际的日常生活角度加以关注。我交谈过的许多人之前都用过像 ZKP2P 这样面向消费者的隐私应用程序,并对 Aztec 的重新推出表示兴奋。谈到未来隐私保护的发展方向,重点在于将零知识证明更广泛地融入日常链上活动,并结合可信执行环境(TEE)以增强安全性。诚然,多方计算和全同态加密被公认为值得努力的顶级技术,但人们普遍认为,就其目前的形式(尤其是全同态加密)而言,它们过于复杂,无法用于实际应用环境。不过,Coinbase 的 Yehuda Lindell 确实介绍了他们的开源多方计算(MPC)库 —— 此举旨在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标准,并解决 MPC 人才短缺的问题,以推动相关创新。
虽然 Robinhood 有关代币化股票的公告确实吸引了大量关注,但我认为 BackedFi 同样功不可没,它在同一天推出了 xStocks,让人们能够在 Solana 上购买诸如 $SPY、$NVDA 和 $TSLA 等热门股票。在 EthCC 大会上,大多数人仍认为这些声明只是权宜之计。没错,我们能够交易代币化的苹果股票,但这并非新鲜事。真正的兴奋点在于我们能够以此为抵押进行借贷,并将其纳入收益策略。所以,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尴尬的过渡阶段 —— 有进展但未实现整合。不过,除了代币化股票之外,人们普遍对代币化感到兴奋,尤其是对大宗商品的代币化。鉴于铀矿石近期的表现,铀数字资产在多个讨论中被提及,同时人们对代币化黄金的兴趣也持续不减。这种模式很清晰:先从熟悉的资产入手,证明管道系统可行,然后进军那些区块链全天候结算和部分所有权的优势明显超过传统基础设施的市场。
在此次会议上,最令人兴奋的讨论之一来自围绕消费者加密应用程序悄然兴起的实验热潮 —— 几乎无一例外,这些应用程序都是从移动端开始构建的。由于目前大多数钱包活动都来自手机,开发者(和用户)从一开始就考虑产品设计、用户交互和原生移动流程。Coinbase Wallet 即将推出的重新设计版本配备了社交动态功能,这一点十分突出,因为它不仅以移动端为先,还将移动端的原生模式融入到了钱包的设计之中。有趣的是,人们对移动应用程序为 Hyperliquid 上的永续合约交易带来便利也充满期待,尤其是 Lootbase 和 Dexari 这两款应用。Robinhood 宣布推出自己的永续合约平台,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热情。总而言之,这些应用程序展示了以拇指操作为先的设计理念所能带来的无限可能:快速执行、清晰的视觉效果以及游戏化的界面。( 来源)
5️⃣ 【英文长推】Web3 支付原生性是什么?稳定币战略的黄金三角
导读:真正的原生性只有在新的交互界面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与系统互动方式时才会出现。如果将这一原则应用到 Web3,我认为稳定币,特别是在支付与银行业务的语境下,是加密领域中最具原生性的创新之一。
YettaS:真正的原生创新意味着在新的技术范式下才可能诞生的事物。在 Web3 世界中,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追问:什么才是真正属于加密栈的原生创新?正如 Fred Wilson 在 2009 年所提出的移动原生的定义:只有那些在移动设备出现后才可能存在的应用,才算是原生。以此类推,在区块链这一范式下,稳定币正逐渐显现出其作为 Web3 原生创新的代表性 —— 它重新定义了我们存钱、赚钱、借贷和消费的方式,成为加密经济中的核心金融界面。它不仅整合了信息与价值传递,将交易过程简化为一层架构,还带来了可验证(trustless)、开放接入(permissionless)和高度互操作性(interoperable)等特性。这种新的金融接口就像当年的信用卡与 PayPal 一样,为新一轮聚合与基础设施重构提供了可能。
稳定币项目若要获得主导地位,必须同时掌握三个关键维度:资金来源(流动性)、分发渠道(使用场景)与收益机制(吸引资本)。首先是流动性来源方面,领先项目往往能够快速锁定高净值用户、协议金库和企业资金池等闲置资本。例如 Ethena 借助 CEX 和 DeFi 吸引鲸鱼与杠杆交易用户,frax 则正尝试深入传统银行结算体系。其次是在渠道控制上,谁能掌控最终的使用接口(如交易所、钱包、支付工具),谁就拥有稳定币的自然落地路径。像 PayPal、Stripe、Coinbase 和 Binance 都在以自身生态推动其发行的稳定币进入主流支付与交易体系。最后,在收益设计方面,项目必须在收益率与可扩展性之间做出权衡,从 DeFi 原生策略(如对冲、再质押)到 T-Bill 型代币化美债,再到法币储备型稳定币,三类路径各有侧重,但都在为吸引和维持用户资金提供可持续的机制。
每一轮金融革新,背后都是用户接口的更新。信用卡是现金的新界面,PayPal 是线上支付的新界面,而稳定币正逐渐成为银行功能的新接口。尤其是在信息即价值的 Web3 时代,稳定币使得结算不再依赖多层级清算结构,而是可编程、实时的点对点价值转移。当前,虽然稳定币的发行依旧呈现碎片化状态,但正如 Visa 曾统一全球支付网络,稳定币也正处于从代币向结算基础设施的演化中。随着如 Genius Act 等立法逐步放行传统金融机构进入稳定币领域,银行未来可能沦为简单的入金与提现接口,核心金融功能将被去中心化协议取代。这场变革意味着货币正变成一个开放 API,每一个开发者与企业都能基于稳定币构建自己的金融服务,彻底改写货币和银行的定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