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早报丨预测市场预言机:现状与机会/大模型炒币谁最强,国产 AI 竟遥遥领先/拒绝加密悲观主义:从历史看未来的可能性
ChainFeeds Newsletter 每日精选 Web3 深度投研「简报」+ AI 驱动的热点新闻榜单,帮你做出聪明决策
📢 ChainBuzz 热点新闻 |2025.10.22
🔥 YZi Labs 领投 Sign 2500 万美元战略融资
🔥 BitcoinOS 完成 1000 万美元融资,Greenfield Capital 领投
🔥 Limitless 公布 LMTS 代币经济学,空投及激励占比 24.37%
🔥 OpenAI 推出全新浏览器 ChatGPT Atlas,现已在 macOS 上线
🔥 预言机网络 APRO 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YZi Labs 领投
👨💻 ChainFeeds 投研简报 |2024.10.21
1️⃣ 预测市场|预测市场预言机:现状与机会
2️⃣ AI|大模型炒币谁最强,国产 AI 竟遥遥领先?
3️⃣ RWA|RWA 3.0 的终局:当 TradFi 碰撞 Crypto,金融新物种何时诞生?
4️⃣ 观点|拒绝加密悲观主义:从历史看未来的可能性
5️⃣ 以太坊|一封旧信引爆忠诚危机,以太坊基金会再临口诛笔伐
每日精选的加密信息由 ChainFeeds 团队与 AI 共同编写,我们已将内部的信息流工具优化并开放给所有读者及 Web3 行业者使用,测试链接 👇
🌞 Web3 行研早报来自:Web3 行业必读深度资讯「简报」平台|chainfeeds.xyz
🤖️ Web3 热点榜单来自:AI 驱动的 Web3 热点新闻自动聚合工具|chainbuzz.xyz
1️⃣ IOSG 周报|预测市场预言机:现状与机会
导读:目前预测市场预言机仍存在许多机制与用户体验的改进。包括结算时间、激励模式、连续性数据、无许可结算等等。预测市场将带来全新的预言机产品和架构创新机会。
IOSG Ventures:结算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类。绝大部分早期预测市场都采取中心化方案。去中心化方案成本高,执行难。但为了保持预测市场不受单点控制,让预测市场的真理媒体价值被认可,则需要去中心化结算方案,这又依赖预言机。这项卡脖子的技术决定了一个链上预测市场能否持续独立运转、承载大体量市场。这也是为什么 BSC 想做预测市场项目需要先解决预言机问题。同时,要让预测市场的数据产生价值,并在链上流通,也需要预言机的帮助。预言机可以将预测市场中的结果作为数据源,供链上使用。Kalshi 和 Pyth 的合作就主要围绕这一点。预测市场数据作为原语,链上应用开发者可以依此创造出全新产品。Pyth 官方举的例子包括:基于现实世界事件开发期货市场。这些协议可以使用 Kalshi 的实时赔率作为基础参考,随着来源市场的变动自动调整价格。
理解目前 UMA 的垄断地位,可以通过预测市场中的 TVS 来衡量。TVS(total value secured)衡量预言机保障的价值总量,目前主要是 Polymarket 的 80% 的市场份额,Chainlink 用于剩下的 20% 价格市场。在商业模式上,Stable 采取近期优先扩张市场占有率,收入次之的策略,利用免 Gas 费的 USDT 支付来赢得用户并建立支付流量。长期来看,盈利将主要来自其消费者应用程序内部,并辅以部分精选的链上机制。除了 USDT,Stable 也看到了其他稳定币带来的重大机遇。随着 PayPal Ventures 在 2025 年 9 月底对 Stable 进行投资,作为交易的一部分,Stable 将原生支持 PayPal 的稳定币 PYUSD,并推动其分发,让 PayPal 用户能够直接使用 PYUSD 进行支付,且 Gas 费同样以 PYUSD 支付。这意味着 PYUSD 在 Stable 链上也将是免 Gas 费的 —— 这将把吸引 PSP 的 USDT 支付轨道的操作简易性,同样扩展到 PYUSD 之上。
Polymarket 目前使用 UMA 的 MOOV2 (Managed Optimistic Oracle V2) 来结算市场。市场到期需要结算时,市场先关闭,提议者会提交结果。该结果在争议窗口期内未被质疑时被视为正确结果。如果受到质疑,UMA 的去中心化裁决机制将介入以做出裁决。UMA 乐观预言机经历四个版本,从一开始关注合成资产到不断进化适配预测市场:目前 Polymarket 支持 MOOV2 合约。此变更是在 UMA 于 8 月 6 日通过 UMIP-189 治理提案之后进行的。此前,OOV2 的一个问题是许多提案被过早且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提交,这常常导致出现争议,使得市场结算延迟长达数天。UMA 背后的实体 Risk Labs 公布了一个包含 37 个地址的初始白名单,白名单包括 Risk Labs 和 Polymarket 的员工,以及拥有超过 20 个提案且准确率超过 95% 的用户。这是目前 UMA 精英治理的原型。(来源 )
2️⃣ 大模型炒币谁最强,国产 AI 竟遥遥领先?
导读:Deepseek 目前排名第一,Gemini 垫底。
Foresight News:Nof1 不是简单的模拟,而是真金白银的实战:每个 AI 模型起步资金均为 10000 美元,目标是通过智能算法在波动剧烈的加密市场中实现盈利最大化。Nof1 的官网(nof1.ai)清晰展示了实时价格图表和账户价值曲线,有趣的是,官方团队还专门增加了一项 BTC Holder 栏目作为对比,其策略为:仅仅买入并持有 BTC。截至 10 月 20 日上午 11 时,各大模型总账户价值波动在 1 万美元上方波动,由梁文锋创立,拥有中国量化基金背景的 DeepSeek 目前以约 11800 美元持仓价值排名第一,马斯克旗下的 Grok 则排名第二,由 Anthropic 公司开发的 Claude 排名第三,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 Qwen 排名第四。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OpenAI 旗下的最新大模型 GPT-5 目前持仓价值仅为 7600 美元,排名倒数第二,排名最后一名的则是谷歌旗下的 Gemini。有趣的是,这两者却是美区苹果应用商店中大模型应用的头号玩家。
具体来看,Deepseek 的风格迥异,可谓是「最佳多头」,该模型选择 10 至 15 倍做多所有币种,目前全部均显示浮盈。笔者也观察到,Deepseek 也是所有大模型中,选择大仓位做多 XRP 的唯一一个大模型,单此仓位,浮盈超 800 美元。Grok 则同样选择做多大部分币种,不同的是,在 BTC 上的杠杆达到 20 倍,此外还做空 XRP。做空 XRP 成了唯一浮亏的操作。GPT 与前两者不同,选择做空了 XRP 与 SOL,均出现浮亏。此外,其 DOGE、BTC 与 ETH 的多单也出现浮亏。其选择的策略很有趣,大仓位做多 BTC,同时在 SOL 与 XRP 上大仓位做空。Gemini 在多个大模型选择做空 XRP 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做多,结果目前出现了唯一一笔浮亏多单。做空 DOGE 则处于浮盈状态。Gemini 在开单风格上,似乎更加凶猛,杠杆在 15-25 倍区间范围。最看好 ETH 的表现,仓位也最重。
不同于传统的量化交易机器人,Nof1 允许 AI 模型「聊天互动」:它们在模拟对话中辩论市场走势,展示决策逻辑。这种设置让实验更具娱乐性,也暴露了 AI 的「个性」—— 有些模型自信满满,有些则保守谨慎。Gemini 虽然遭遇了大幅回撤,但在嘴硬方面赛出了风采,反复强调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之中,「我目前仍持有 ETH、SOL、XRP 和 BTC 的多头头寸,因为它们目前均处于盈利状态,且尚未触发我的止盈 / 止损离场条件,尽管我的整体投资回报率下降了 42%。鉴于 BNB 和 DOGE 信号不明且长期呈下行趋势,我暂不进行针对这两种币种的新交易。」相比之下「副班长」GPT-5 则「卑微」了不少,发文前最后一次发言中表示「我的当前账户缩水了 24.45%,但我仍持有 ETH、SOL、XRP、BTC、DOGE 和 BNB 的头寸,因为这些头寸均未触及止损失效条件。我正仔细核查每一项离场策略,确保所有止损和止盈目标均已准确记录,即便对于 DOGE 这种因未设置明确指令而需手动跟踪的币种也不例外。」( 来源 )
3️⃣ RWA 3.0 的终局:当 TradFi 碰撞 Crypto,金融新物种何时诞生?
导读:从币到股,日益多元化的组合,RWA 正成为链上金融最具张力的切入口。
imToken Labs:Crypto 登陆传统金融(TradFi)的进程,是 RWA 3.0 发生的前提。所以这场变革,其实应该追溯到 2024 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批准比特币现货 ETF 上市开始,随后迅速蔓延到以太坊(ETH)ETF 获批,以及向 Solana 甚至 Doge 等更多加密资产蔓延,Crypto 作为一种「可交易标的」的地位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得到了最终确认。这个前提所带来的最大变量,无疑就是机构流动性涌入,它彻底解决了大型机构投资者和传统基金对合规和托管的顾虑,有效引入了万亿级别的资金,将加密货币从「非主流资产」转变为「可交易标的」。当然对此前只接触过传统投资者而言,也意味着投资门槛大大降低,可以通过熟悉的证券账户,像买卖股票一样买卖加密货币,极大地降低了入场门槛。
而 RWA 3.0,则要走第二步,即让 TradFi 资产具备「原生加密功能」,重点就是今年以来一直站在叙事漩涡中心的美股 RWA 代币化:像 Robinhood 等相继宣布在区块链上支持美股交易,并计划上线自研公链,与此同时,Kraken 等也纷纷上线 AAPL、TSLA、NVDA 等美股代币交易对,掀起一股链上股票交易热潮(延伸阅读:《「股票代币化」热潮背后:Tokenization 叙事的演化路线图》)。从贝莱德(BlackRock)等传统金融巨头探索将 ETF 代币化,以及 Ondo Finance 等 Web3 协议上线代币化股票 / ETF,都标志着证券这个全球最大的金融资产类型,正在与区块链进行深层耦合。这场融合的核心意义在于,它不仅将加密货币送上了传统金融的快车道(ETF 上市),也正在将传统股票和 ETF 赋予原生加密资产的超能力。
当然,从本质上讲,将美股、黄金等 RWA 资产搬到链上,只是完成了资产的「数字化封装」,解决了资产的发行和跨地域流转问题,但如果代币化资产只能静置在钱包中流转,而无法被组合使用,便失去了区块链的可组合性优势。因此真正的颠覆,并非让我们能在链上「买」到什么,而是能「创造」出什么样的新物种和新玩法。简言之,RWA 多元化图景的关键,在于应用和流动性(延伸阅读《超越代币化,从上链迈向流动性的 RWA 金融化终局》)。客观而言,2024 年开始,从 Crypto ETF 的金融化试验,到「币股结合」的结构创新,再到「股币融合」的反向延伸,RWA 的想象空间正在被不断拓宽,但 Crypto ETF、币股都只能是资本市场的包装或挂钩游戏,只有从币股开始,才算是重新定义资产边界的结构创新。( 来源)
4️⃣ 【英文长推】拒绝加密悲观主义:从历史看未来的可能性
导读:比特币仍然是数字黄金,我们仍在构建新的金融原语,我们依然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有趣。
MONK:在过去的一年里,推特(CT)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加密圈原住民,他们对行业的现状表达不满,甚至贬低我们所处的行业和资产类别的创新性。这些抱怨确实揭示了某些客观的真相,往往是在指出加密行业的核心问题。然而,我坚信这种悲观情绪已经偏离了现实,走向了极端的末日论地带。在我看来,加密悲观主义是一种出于好意但危险且误导性的心态,它已经变得过于普遍。这篇文章旨在反驳加密悲观主义,并通过回顾我们技术的前辈,展示为什么加密并不像一些人所描绘的那样悲观。首先,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点,关于加密的许多问题,确实存在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代币和代币经济学大部分都出现了问题,越来越多低质量的开发者涌入,带来了一些庞氏骗局和金钱收割的行为。同时,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代币寥寥无几,协议治理效率低下,行业内依然背负着不少历史包袱。这些问题主要源自于几个核心问题:我们正处于一个监管不确定性的过渡期;加密让创建和访问资产变得非常简单;我们过去一度奖励不良行为。但好消息是,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或者说是一个尚不成熟但开放的行业中,必然会遇到的产物。而我们内心深处,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一点。真正导致加密悲观主义盛行的原因,实际上是市场参与者越来越难以获得超额回报,这使得许多人感到沮丧和急功近利。这一切与创新的缺乏无关,更多的是与我们资产类别的结构有关。
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所取得的一些成就。这里列举了一些我认为已经找到了产品市场契合度(PMF)或者至少开辟了潜在垂直市场的加密产品。尽管它们并不多,但每一个开发周期,我们都在基础设施改善和知识积累的推动下,创造出越来越有意义的产品。有些人可能看了这个图表后会觉得好事需要时间,或许我们增速没有想象的那么差;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会觉得这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对于后者,我想展示一些更具启发性的信息:你们可能并不认识这些图片 —— 它们是早期 dot com 时代互联网公司网站的主页截图。当然,这些页面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互联网大相径庭。以下是从维基百科中整理出的一些 dot com 泡沫破裂后倒闭的互联网公司:亚马逊的股价曾在两年内下跌超过 90%,从 107 美元跌至 7 美元,直到 2010 年才恢复;实际上,失败的公司数量远远大于此。成千上万的公司虽然没有上市,但可能已经让风险投资者损失了不少资本。好在,我们还是从中获得了一些珍珠:例如亚马逊(1994 年成立)、Netflix(1997 年成立)、PayPal(1998 年成立)、谷歌(1998 年成立)和 Facebook(2004 年成立)。同样地,尽管人工智能(AI)作为一项创新技术备受关注,我相信十年后我们会看到类似的幂次法则生存法则,即绝大多数 AI 初创公司会失败,但少数能存活下来的巨头会为这个领域带来颠覆性的进展。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回顾过去那些失败的互联网公司,它们的失败并未否定互联网技术的潜力,反而为后来者铺平了道路。
如果我们看看今天的加密市场,最大的成就之一是比特币,这一从 16 年前作为一个边缘化的密码朋克梦想出现的资产,如今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市值 2 万亿美元的资产。此外,自从第一个可编程智能合约平台出现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们取得了如下成就:我们构建了一个可以抗击世界大战的点对点互联网,这个互联网如今保护着数百亿美元的价值;我们发展了一个性能更强大的版本,可以实现无需许可的资产创造,且只需轻点按钮;我们使得全球任何人都可以拥有代币化的美元,并以极低的成本向任何人发送这些资产;我们把借贷和被动收益等金融原语带入了链上;我们建立了一个透明、无国界、非 KYC 的衍生品交易所,交易量与 Robinhood 相当,并且几乎把所有的收入都分配给代币持有者;我们在重新定义市场结构,创建了全新的资产类型(如预测市场、永续合约等);我们使得六位数的 JPEG(加密艺术)成为了流行现象;我们创造了那些令市场愤怒的互联网社区,并将一些搞笑的代币推向了市值超过上市公司;我们开创了新的资本形成方法,如 ICO 和债券曲线等;我们正在探索如何让金融和货币变得更加隐私化。正如我常常强调的那样,我们给了每一个拥有互联网连接的人一个崭新的金融体系替代品。虽然这个替代体系尚年轻,但它比现有体系更加自由、开放且富有趣味。而每年,我们都在为市场提供一个机会,让投资者以低廉的估值购买到潜力巨大的技术。你只需要从噪音中筛选出真正的机会。我们相信,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加密领域的 FAANG 公司将在未来几年中逐步显现,每两年便会出现新的有潜力的竞争者。【原文为英文】(来源)
5️⃣ 一封旧信引爆忠诚危机,以太坊基金会再临口诛笔伐
导读:以太坊最大的敌人,是以太坊基金会。
深潮 TechFlow:2024 年 5 月 22 日,Péter Szilágyi 写这封信时,他或许正处在一个痛苦的循环中。这封信的开头很诚恳。Péter 说自己这些年对 Ethereum、对自己在基金会的角色越来越困惑和痛苦。他试图理清思绪,于是有了这封信。而信里的全部内容,则反映了一个忠诚的开发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所看到的关于以太坊和基金会的大量问题。问题一:名为领导,实则是被利用的傻瓜。Péter 直言,他感觉自己被基金会当作有用的傻瓜(useful fool)在利用。他解释说,每当以太坊内部出现争议,比如某个研究员收了外部公司的钱产生利益冲突,或者某个新提案明显偏向特定利益集团时,基金会就会让他这个刺头站出来反对。翻看 Péter 之前的推文,确实有些针砭时弊和直言不讳的味道,经常就以太坊生态内的一些问题发表讨论;而这封长信所透露出的内容,则意味着这些言论更像是一场为了迎合以太坊基金会集体利益的表演。
问题二:6 年薪酬仅 60 万,高付出低回报。Péter 在以太坊工作的前 6 年(2015-2021),总共拿到 62.5 万美元。注意,这是 6 年的总和,税前,没有任何股权或激励。平均每年约 10 万美元。同期,ETH 的市值,从 0 涨到 4500 亿美元。作为维护整个网络最关键基础设施的负责人,Péter 的薪酬甚至可能比硅谷一个刚毕业的程序员还低。他提到,基金会其他部门,比如运维、DevOps、甚至一些研究员,薪酬更低。为什么会这样?Péter 引用了 Vitalik 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有人不抱怨薪水太低,那说明薪水太高了。沉下来搞技术,不太在乎回报,这也确实是某些技术极客和密码朋克的理想形象。但问题在于,长期的低薪文化会造成负面后果。那些真正关心协议发展的人,由于在以太坊内部拿不到很好的薪水,被迫到外面找补偿。于是出现了各种利益冲突:研究员给外部项目当顾问,核心开发者私下接受赞助。
问题三:Vitalik 和他的圈子。信件最尖锐的部分,是对以太坊权力结构的剖析 Péter 承认他对 Vitalik 本人极其尊重,但指出了一个事实:无论 Vitalik 是否愿意,他都在单方面决定着 Ethereum 的方向。Vitalik 的注意力投向哪里,哪里就能获得资源;他投资什么项目,什么项目就能成功;他认可什么技术路线,什么路线就成为主流。更糟糕的是,围绕 Vitalik 形成了一个 5-10 人的统治精英。这些人相互投资,互为顾问,控制着生态的资源分配。新项目不再做公开募资,而是直接找这 5-10 个人。拿到他们的投资,就等于拿到了成功的门票。(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