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早报丨8 大项目集体押注 MCP,AI Agent 将迎来第二波炒作热潮/交易所 BTC 供应量创 2018 年以来最低水平,市场发生了什么/关于 Web3 AI Agent 落地场景方向的若干思考
ChainFeeds Newsletter 每日精选 Web3 深度投研「简报」+ AI 驱动的热点新闻榜单,帮你做出聪明决策
📢 ChainBuzz 热点新闻 |2025.4.29
🔥万事达卡计划将稳定币整合到全球支付网络中
🔥Tether 公布 XAU₮一季度审计报告,超 7.7 吨实物黄金支撑流通量
🔥以太坊 Fusaka 硬分叉将于 2025 年底完成,取消 EOF 升级
🔥ether.fi 推出 4000 万美元风投基金,首批投资项目为 Resolv、Rise Chain、Symbiotic
🔥亚利桑那州众议院通过两项比特币储备法案
👨💻 ChainFeeds 投研简报 |2024.4.28
1️⃣ 研究|稳定币 B2B 支付的本质是什么?
2️⃣ 项目介绍|8 大项目集体押注 MCP,AI Agent 将迎来第二波炒作热潮?
3️⃣ 观点|比特币只是序章:万亿资管巨头 Hamilton Lane 揭秘代币化如何吞噬传统金融?
4️⃣ 市场|交易所 BTC 供应量创 2018 年以来最低水平,市场发生了什么?
5️⃣ AI|关于 Web3 AI Agent 落地场景方向的若干思考
每日精选的加密信息由 ChainFeeds 团队与 AI 共同编写,我们已将内部的信息流工具优化并开放给所有读者及 Web3 行业者使用,测试链接 👇
🌞 Web3 行研早报来自:Web3 行业必读深度资讯「简报」平台|chainfeeds.xyz
🤖️ Web3 热点榜单来自:AI 驱动的 Web3 热点新闻自动聚合工具|chainbuzz.xyz
1️⃣ 【英文长推】稳定币 B2B 支付的本质是什么?
导读:引入稳定币不应仅被视为提升「支付执行层」效率的手段,而应当将其融入以流程为核心的解决方案中,才能真正释放 Pantera Capital 所提出的万亿美元级市场潜力。
DeFi Cheetah:在很多人眼中,B2B 支付系统似乎只是一个简单的资金转移动作 —— 点击「发送」按钮,将资金从一个公司账户转到另一个。然而,真正的企业支付远不止于此。大多数稳定币项目也陷入了这个认知误区,过度关注如何优化支付通道(如支票、电汇、数字转账等),却忽略了支付前后的关键流程管理。事实上,B2B 支付往往是复杂业务流程的终点,这些流程涵盖了数据验证、合规审查、多方审批等环节,只有在所有条件满足后,资金才能真正被划转。这种「看似简单」的支付行为背后,隐藏着大量的合同确认、操作细节核查,尤其在跨境支付中,面临不同法域的法律框架、本地税收政策、汇率波动等问题,复杂度进一步放大。随着数字资产,尤其是稳定币的兴起,企业开始寻求利用稳定币提高资金流转效率。然而,如果仅将稳定币视为提升支付执行层的工具,便无法释放其真正潜力。只有将稳定币深度融入自动化、流程化的企业支付体系,解决底层的业务逻辑与审批流程,才能抓住万亿美元级别的市场机遇。换句话说,未来最具价值的稳定币支付项目,不是单纯优化转账速度的工具,而是能构建强大「协调层(Orchestration Layer)」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高效管理跨区域、跨法律环境下的复杂支付流程。
跨境 B2B 支付相比本地支付,暴露出更多真实痛点。这些问题并非出在支付通道的效率上,而是在于不完善的业务流程设计。例如,不同国家对外汇交易、反洗钱(AML)、了解你的客户(KYC)有各自独特的法规要求,贸易单据、海关文件也需严格对齐。此外,跨境交易的税务问题尤为复杂,涉及进口关税、增值税(VAT)、预扣税等,不同地区的税负分配甚至可能跨越多方主体。这些合规与税务细节的处理不到位,往往会导致支付流程被无限期搁置。而企业内部的审批链条也同样冗长复杂,尤其是涉及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授权关系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合规或文档问题,支付都可能陷入僵局。以物流、建筑、车队管理等行业为例,支付流程的难点从来不是「向供应商付款」,而是如何确保发票、合同、税务、合规等信息完全匹配。那些只关注支付界面友好的解决方案,无法真正解决企业财务团队面对的核心困境。唯有将支付嵌入完善的自动化工作流中,打通从数据采集、审批管理、税务核对到最终付款的全链条,企业才能实现高效、合规、低风险的全球支付运作。
稳定币的快速结算、低成本优势,让其成为跨境支付的重要工具。但仅依靠稳定币替代传统支付通道,无法根本解决 B2B 支付的复杂性。真正具备竞争力的项目,必须秉持「流程优先(Workflow-First)」的设计理念,将稳定币作为提升整体业务流程效率的催化剂。例如,通过智能合约触发的稳定币支付,确保在完成供应商身份验证、合规文件审查、发票核对等操作后,自动执行链上支付,减少人工干预与错误风险。同时,稳定币可提供透明的汇率管理,减少跨境交易中的汇兑损失,并支持小额高频支付,降低微型交易的手续费。当企业将稳定币深度整合进自身的支付工作流后,不仅能提升资金流转效率,还能衍生出实时融资、动态折扣、发票融资等增值服务,拓展新的金融产品形态。最终,那些能够优化流程编排、利用稳定币提升结算速度与透明度的项目,才是真正能够撬动万亿美元市场的赢家。它们不仅解决了企业日常支付痛点,更帮助企业布局新兴市场、降低运营成本,形成长期的竞争壁垒与业务护城河。【原文为英文】(来源 )
2️⃣ 8 大项目集体押注 MCP,AI Agent 将迎来第二波炒作热潮?
导读:这正是将 AI 智能体与现实世界及彼此连接起来的缺失的一环。中文版本由 PANews 编译发布。
s4mmy.moca:1)DeMCP:4 月 25 日早上,DeMCP 正式上线,首小时交易量接近八位数。这是一个实时运行的 Web3 MCP 市场,提供 GPT-4 和 Claude 等大型语言模型的折扣接入服务。平台采用可信执行环境(TEE)与链上安全机制,并已与 Phala Network 达成技术合作。
2)Cookie.fun:Cookie.fun 推出了专属 MCP 服务器,即插即用的智能体专用 MCP 服务器,专为开发者和非技术人员设计。无需任何配置
3)OpenServ:OpenServ 的 MCP 系统即将正式上线,该系统可将 AI Agent 接入一系列现实世界应用中,相关视频中显示与以下平台整合:AWS、Discord、Notion、Figma、Google Maps、Slack。随着代理能够与一切进行连接,其应用将有无限可能。
4)Holoworld:正在基于 Open MCP 平台推出多款应用程序。其中示例应用 Agent Studio 由 AVA AI 提供技术支持。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应用上线,进一步充实 Holoworld 应用商店的内容。
5)本周我与 arc 团队交流,得知代理型应用商店 Ryzone 即将上线,并完成与 MCP 系统的深度集成。值得关注的是,AI 智能体将能通过 Rig Complex 和 Stripe 的 MCP 服务器完成支付操作。值得强调的是,Stripe 平台去年处理的支付总额已达 1.4 万亿美元规模。
6)Heurist:现在可以使用 Heurist 创建你自己的 MCP 服务器。
7)ElevenLabs:展示了创建智能体的过程,并通过赋予其个性化语音功能来实现用电话订披萨。该技术使用 MCP 服务器连接到主机的电话系统,并整合了 Claude 人工智能模型。
8)Freysa:也许可以利用 Phala Network 和 NEAR Protocol 构建加密钱包 MCP 服务器,并通过安全方式与 AI 工具集成,以降低私钥暴露的风险。MCP 不会消失,它正在成为权威的代理式通信标准。( 来源 )
3️⃣ 比特币只是序章:万亿资管巨头 Hamilton Lane 揭秘代币化如何吞噬传统金融?
导读:本文是 Anthony Pompliano 对 Hamilton Lane 联合首席执行官 Erik Hirsch 的视频访谈,聚焦以下三大核心议题:这家有着 50 年历史的传统金融巨擘,缘何加速布局区块链赛道?其如何实现技术创新突破与严苛监管合规的动态平衡?斥巨资打造代币化基金的底层战略逻辑何在?
链捕手:当前市场环境的复杂程度已超越常规不确定性范畴,呈现出多维市场震荡的持续动态演进特征。这种系统性波动已构成类超定方程组的求解困境变量间的交互作用突破传统计量模型的解析边界。观察机构资金流向可见,多数头部投资者正采取战略防御态势,通过压缩风险敞口以等待市场多空博弈均衡点的明确化。私募资本领域尤为显著地暴露流动性紧缩态势:一级市场融资规模呈现历史性收缩,企业并购重组进程进入阶段性停滞期,交易各方普遍处于系统性风险边际的再评估周期。而地缘经济博弈框架下的关税变量,其政策冲击的深度参数与时间维度仍存在显著测不准性,这导致资产估值体系正面临范式重构压力。
黄金与比特币投资者的风险对冲路径虽分属不同价值体系,其配置动机却呈现底层逻辑的高度趋同性,均寻求在宏观经济波动中建立非相关性资产缓冲机制。深入解构其价值逻辑内核:比特币拥趸群体的核心主张植根于加密资产的去中心化属性,认为区块链技术构建的独立价值存储体系,可通过与传统金融系统的脱钩机制实现避险功能。黄金投资者则遵循古典信用范式,强调贵金属物理稀缺性在极端市场条件下的确定性溢价。资金流向分布揭示显著代际分化特征:机构投资者持续增配黄金 ETF 等传统工具,个人投资者则向加密货币资产加速迁移。这种配置差异映射两代投资者对安全边际的认知范式断层,传统派坚守实物信用锚定逻辑,新生代推崇数字资产抗审查特性。但二者在战略目标层面达成共识:通过配置与系统性风险 β 系数趋近于零的资产,构建宏观动荡期的资本避风港。
当前代币化技术更适用于具有永续性特征的场景。在传统私募市场体系中,多数私募股权基金采用提款制模式,资本仅在需要时按需调用。但行业正加速转向永续型基金架构,其运作逻辑更接近共同基金或 ETF 的常态化投资模式:持仓动态调整,但投资者无需经历反复资本调用流程。随着市场向永续型机制演进,代币化技术将显著优化交易效率。我常打比方说:私募股权基金作为拥有逾五十年历史的资产类别,始终以技术创新自居(尤其在风险投资领域),但其运营模式却近乎停滞,就像仍在传统杂货店结账的顾客,手写支票时需反复核对收款方信息,耗时费力。相比之下,代币化技术更类似于 Apple Pay 的即时支付系统,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数字化协议替代传统纸质流程,将私募市场的订阅式交易模式升级为点击即达的自动化体系。( 来源 )
4️⃣ 交易所 BTC 供应量创 2018 年以来最低水平,市场发生了什么?
导读:机构需求或引发全球 BTC 供应短缺。
区块链骑士:交易所 BTC 供应量的下降被广泛解读为投资者正将 BTC 从平台转移至私人自托管钱包的信号。这一行为通常与长期持有(HODLing)策略相关,因为投资者将通证从交易所撤出,以减少因平台操作便利性导致的潜在抛售风险。自 2023 年初以来,将 BTC 从交易所提走就一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趋势,当时交易所的 BTC 储备量约为 320 万枚。在过去一年里,随着主要机构投资者的参与,这一趋势加速发展。
机构对 BTC 的需求可能成为推动供应短缺的关键因素。例如,富达等巨头企业近期已大幅增持 BTC,仅富达一家便购入价值 2.53 亿美元的 BTC,直接加剧了交易所通证的外流。知名 Crypto 资产交易员 Cas Abbe 在社交媒体上指出:「BTC 交易所供应量已降至 2018 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截至目前,仅剩 250 万枚 BTC 留在交易所,较 2024 年第四季度减少 50 万枚。数日前,富达提到机构正持续从交易所买入并提走 BTC。供应 + 需求 = 价格爆发。」根据 Coinbase 最新调查,超过四分之三的机构投资者计划在 2025 年增加数字资产配置比例,其中许多机构已将 BTC 用于投资组合多元化,并作为应对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一种对冲手段。此外,以 Strategy 公司为代表的上市企业也在积极囤积 BTC。自 2024 年 11 月以来,这些企业已从交易所提取逾 42.5 万枚 BTC,累计持有量接近 35 万枚。
交易所 BTC 供应量的减少对市场有几个方面的影响,包括抛售压力的减轻。由于可供立即出售的 BTC 数量减少,大规模抛售的风险降低,这有助于稳定甚至推高价格。若需求持续增长而供应持续受限,市场可能面临供应短缺,历史上此类情况常导致价格急剧上涨。链上分析师 Willy Woo 评论称:「BTC 基本面已转为看涨,突破历史新高的条件已然成熟。」向自我托管和长期持有的转变反映了 Crypto 资产市场的成熟,在这个市场中,散户和机构投资者都越来越多地将 BTC 视为一种战略资产,而非投机工具。交易所 BTC 供应量的下降被普遍视为看涨信号,但同时也意味着需求激增可能引发价格波动加剧。未来数周,市场将验证这一供应短缺是否会推动 BTC 价格开启新一轮涨势,或者市场情绪是否会随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的出现而发生变化。( 来源)
5️⃣ 【长推】关于 Web3 AI Agent 落地场景方向的若干思考
导读:无论是 Agentic 还是 Robotic,本质上都要追寻一套全新的以 AI 为中心的范式框架。
Haotian:Web3 AI Agent 最原生的应用功能可能并非「交易」。尽管 DeFi 交易类 Agent 一直被视为 Agent 落地 Crypto 的 Endgame 形态。但 AI 本身带有模糊性推理和幻觉过程,这与交易场景要求的精准性、低容错率天然相悖。在我看来,短期 web3 AI Agent 的优势在「数据清洗」和「意图解析」层面,而非一下子就要落地到绝对精确度的资产交易执行层。比如:进行链上 + 链下适用性数据的清洗,构建有效信息图谱;又比如:展开链上用户交易行为的建模和风险偏好分析,定制 Smart Money 交易决策助理等等;
Web3 AI Agent 对 A2A 这种 Agent 通信协议功能的需要可能大于 MCP。因为 MCP 调用相对都是成熟的功能性 API 接口,若前提有成熟的 Agent 应用生态,基于 MCP 可以完美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反之,若本身应用业态就不成熟,MCP 的标准化接口就缺乏用武之地。相较之下,A2A 协议则可以创建一定 Agent 增量市场,会催生一批专业化分工的垂类 Agent 先行出现,如链上数据分析 Agent、智能合约审计 Agent、MEV 机会捕捉 Agent 等等。A2A 内置的 Agent 能力注册表和 P2P 消息传递网络等条件会促使各垂类 Agent 更好适配联动和复杂交互组合价值,若只停留在 MCP 协议层面,恐怕 web3 AI Agent 很难突破语言交互层面的局限。
Web3 AI Agent 对 infra 构建的需求 > Application 落地。在 web2AI 语境下追求 Agent 的实用性价值自然优先级最高,但 web3 AI Agent 要想构建完整生态,必须填补严重缺失的底层基础设施,包括统一数据层、Oracle 层、意图执行层、去中心化共识层等 。比起在应用层与 web2 硬刚(注定会吃亏),在 infra 层另辟蹊径,搭建具备 web3 差异化优势的 infra 才是正道。虽然在应用落地上相对 web2 AI 有所滞后,但为 A2A 运行构建去中心化共识网络,为 MCP 发挥效用构建统一的可交互操作标准等基础 infra,天然与区块链的原生特性高度契合,构建 infra 的迫切性并不比应用落地差多少。
从 Crypto Native 到 AI Native 的 build 思维定式转变,回望过去多少年的 Crypto 历史,仅一句「去中心化」框架的恪守就衍生出了丰富多样的赛道和创新潮,未来 AI +Crypto 领域,可能会围绕「AI 自主化」走更远的路。无论是 Agentic 还是 Robotic,本质上都要追寻一套全新的以 AI 为中心的范式框架,比如,一套具有自我资金管理能力的 AI Agent 集群,一套可根据网络环境和反馈自升级的智能合约模版,一套基于社区贡献度动态调整优化的 DAO 治理框架等。归根结底,抽离简单的工具应用思维,让 AI 拥有自主演化系统,让 AI 驱动 AI 进步才是硬道理。( 来源)